綦江,這片歷史悠久的沃土,在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建設現代化新重慶的當下正書寫着一段關於高質量就業與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
面對農民工、退役軍人、殘疾人等重點群體的就業難題,綦江區通過精準施策、政策引導、技能提升與服務保障,搭建起了穩崗增收的橋梁。
近年來,綦江區人力社保局堅持把推動重點群體就業作為穩經濟、保民生的頭等大事,通過“政策兜底、技能賦能、創業扶持”,推動重點群體就業從兜底保障向高質量就業的轉型,打通就業幫扶“最後一公里”。在政策與服務的合力下,不僅讓重點群體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更為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注入了不竭動力。
截至目前,綦江區城鎮新增就業10283人,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政策兜底
為重點群體就業托穩底盤
重點群體就業的第一步是“穩住”。綦江深知,一份穩定的工作不僅能保障生活所需,更是許多家庭走出困境的起點。因此,綦江區人力社保局通過分類施策,建立了全覆蓋、多層次的就業保障體系。
在安穩鎮羊角村的山坡上,殘疾人李某正在幫扶基地喂養山羊。對他而言,這片熟悉的土地承載着生活的希望。“在家門口就業,路近不説,技術也有人教,收入穩定多了。”李某對當前的生活很滿意。從靠低保為生到年入2萬元,李某生活的變化得益於殘疾人就業幫扶基地的支持。在這裡,每一位養殖戶都能享受到政策補貼、技術指導和市場對接等服務,真正實現了“養殖增收、政策兜底”。
而以工代賑項目則為脫貧人口打開了另一扇窗,全年共計3642名群眾就近就地參與以工代賑項目建設,發放勞動報酬2988.3萬元。“靠自己的雙手掙飯吃,比什麼都踏實。”趕水鎮一位參與項目的村民説。這些崗位為重點群體托底的同時,也在勞作中讓他們重拾信心,走出困境。
此外,綦江與浙江嵊州建立勞務合作協議,每年為他們輸送2000多名工人。新建零工驛站3個,發布零工崗位1.5萬餘個。組織“春風行動”“金秋招聘”“高校畢業生來渝留渝就業創業服務專場”等專項招聘20余場,實現就業5000餘人。
今年以來,全區已開發公益性崗位2288個,2566名重點群體通過1131就業幫扶後實現就業。這些崗位覆蓋村級服務、保潔保綠等領域,既幫助了困難群眾實現穩定就業,也增強了基層治理力量。
通過紮實的政策兜底措施,不僅為重點群體就業打開了希望的大門,也為社會和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技能賦能
以培訓激活重點群體就業潛能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綦江堅持把技能培訓作為推動重點群體就業的核心抓手,通過“培訓一人、就業一人”的方式,讓困難群眾掌握一技之長,為他們打開高質量就業的大門。
在以現代家政服務為主,圍繞手工製作等打造綦江婦女靈活就業的&&——“綦娘子”特色勞務品牌的培訓課堂上,曾經因企業倒閉而下崗的胡大容學會了保潔技能,迅速成長為家政公司的“明星員工”。從月薪幾百元到如今月入7000元,她不僅徹底改變了生活,還成為家政服務的“金字招牌”。胡大容説:“這份工作讓我重新看到了未來,也讓我學會了靠本事過上好日子。”
與此同時,針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需求,綦江推出“百日千萬專項行動”,通過招聘會和專項崗位計劃,為大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就業選擇。
2023年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的張文瀚,通過綦江組織的招聘會成功應聘為重慶移通學院的表演專任教師。如今,他不僅實現了自己的職業夢想,還通過實際行動幫助學生規劃職業生涯。“家鄉有舞&,我願用所學回饋故鄉。”張文瀚説。
綦江的技能培訓緊扣市場需求,通過“理論+實操”雙結合的方式,為重點群體提供精準、高效的學習路徑。2024年,全區共舉辦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02期,覆蓋3717人次。其中,家政、健康護理等緊缺領域成為培訓重點,不少學員在完成課程後即成功就業,實現從“出力氣”到“憑技能”的轉變。
此外,綦江還注重“以賽促學”,通過舉辦技能大賽、開展實訓比武等活動,進一步提升重點群體的專業能力與社會競爭力。“培訓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綦江區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通過賦能培訓,我們希望每一位困難群眾都能掌握改寫人生的技能。”
創業扶持
創業帶動就業開闢致富新路徑
創業是撬動就業的重要杠桿。綦江以返鄉創業園為載體,通過政策扶持和技術指導,幫助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在家鄉實現創業夢想,並以創業帶動就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退役軍人高飛便是受益者之一。2014年退役返鄉後,他嘗試林下養雞創業,卻因缺乏經驗虧損4萬元。然而,他在政府的支持下,學習養殖技術,註冊“高雞公”品牌,利用直播帶貨打開銷路,並與多家超市簽訂合作協議。如今,高飛的養雞場年銷售額突破200萬元,同時帶動了100多戶脫貧戶參與養雞增收。“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高飛説。
為了支持更多像高飛這樣的創業者,綦江通過11個創業孵化基地、返鄉創業園區提供創業擔保貸款和場地支持,3年來,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14億元,扶持各類創業項目1126家,補助創業擔保貸款貼息資金627.79萬元。綦江區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創業不僅幫助重點群體實現個人價值,也為綦江經濟注入了強勁動力。”
就業幫扶不僅是政策和措施,更是一場貫穿全程的服務工程。綦江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的全鏈條服務,確保重點群體就業“有渠道、可持續”。
線上,“綦心幫”智慧就業服務&&實現了崗位信息的精準發布和實時對接,為困難群眾提供了快捷高效的就業服務;線下,綦江通過舉辦院壩會、政策宣講等活動,將政策送到村頭、崗位送到家門口。2024年,全區累計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活動80余場,覆蓋求職者超過2萬人次。
特別是春節期間推出的“春暖農民工”活動,為返鄉和外出務工人員提供了一站式服務。從交通補貼到崗位推薦,綦江用實實在在的關懷,為務工人員的“返崗路”增添了溫暖。
此外,綦江踐行“1131”幫扶機制,為每位就業困難人員建立“一人一檔案、一戶一政策”的個性化方案,從求職到入職全程跟蹤服務,確保“不漏一人”。
5400個困難家庭走出困境,2600名婦女實現高質量就業,3000多人因創業實現增收……這不是一組簡單的數字,而是一個個夢想重新被點燃的故事。正如綦江區就業和人才中心主任徐之傑所説:“我們正加大力度扶持重點群體就業,着力做到重點群體就業幫扶‘零障礙’。”
未來,綦江區將繼續用更精準的政策、更貼心的服務,為更多重點群體提供堅實的就業保障,讓每一分努力都能綻放希望的光芒。(賀娜 姚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