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12月10日電(歐陽虹雲)今年,隨着大批商家陸續入駐三五三九文創園,這座工業歷史“活化石”搖身一變,成為了城市文化新地標,吸引着絡繹不絕的游客。
坐落於江津幾江老城區的三五三九文創園,距離繁華的新城商業中心時代廣場僅1000米。這裡曾是際華三五三九製鞋廠(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五三九工廠)所在地,為抗戰勝利發揮着重要作用。後因江津城市規劃,工業外遷而被閒置多年。
隨着重慶城市更新工作的推進,2021年,這個被遺忘的老廠被列為重慶曆史工業遺跡活化利用項目,計劃打造成集文化、藝術、時尚、美食、娛樂、休閒等業態功能為一體的複合型文創商業街區。
三五三九文創園負責人劉洪説:“在江津住房城鄉建委的指導和幫助下,我們城市更新的思路是堅持原樣招商、修舊如舊。商家有更多想象空間,可深度利用、融合廠區傳統風貌,讓工業遺跡和現代藝術巧妙碰撞,設計出更多針對不同人群的場景。”
隨處可見的生銹設備、鍋爐煙囪、斑駁墻面、老式屋頂通過微更新被賦予新生命。漫步園內,年輕人選擇在廠區鍋爐房改造的餐飲店,喝下午茶、燙鐵火鍋,體驗混搭風的新奇;父母樂於帶孩子尋找隱匿於居民樓的藝術館,一起追逐純真的夢想;中年人則在預約制的小院,手捧香茗,撫摸小貓,享受生活的悠閒與恬適。
據悉,2年時間,三五三九文創園開業2.6萬平方米,63個商家入駐,擁有西餐廳、游泳館、書店、音樂酒吧等各類豐富業態,“銹帶”變“秀帶”,“廠區”變“景區”。
“下午好,婆婆!又來散步啦!”劉洪對着剛踏進老茶館的兩位居民熱情地打招呼,繼續説道:“老廠家屬院也保留下來,並進行了老舊小區改造。提升生活品質的同時留住了居民的記憶與鄉愁。”
“這個茶館曾是我工作的膠鞋車間,我是粘鞋底的。現在卻大變樣,成了漂亮的院子,還是社區文化活動中心。”69歲的街坊周延英與老同事嗑起瓜子、嘮起嗑,眼中閃爍着感慨與自豪。她親眼見證了這座老廠房從輝煌到沉寂,再到重生。
劉洪介紹,老廠員工在園內散步、喝壩壩茶、擺龍門陣已是常態,園區多了不少煙火氣。住戶、租戶、游客的和諧共生成為文創園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文創園逐漸成為重慶人周末都市休閒游的打卡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