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把農産品從田間搬進車間再到直播間-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4 12/02 09:54:37
來源:重慶日報

巫溪:把農産品從田間搬進車間再到直播間

字體:

  小雪時節,趁着天氣晴好,巫溪縣文峰鎮三寶村村民阮銀芳的院壩裏,大家正晾曬着金黃色的桂花。“桂花酒、桂花精油、桂花茶……桂花能做的東西不少。”阮銀芳介紹,目前村裏已種植桂花646畝,正在探索桂花烘烤和冷藏兩種保鮮技術,計劃以此開發不同的桂花産品,不斷完善桂花産業鏈,讓小桂花在車間裏“開”出大産業。

  近年來,巫溪縣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抓手,努力推動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將農産品從田間搬進車間,打造綠色惠民産業鏈,助力鄉村振興。

  將桂花搬進車間

  提升農特産品附加值

  “種桂花是個‘懶活路’,但附加值大、收益高。”阮銀芳介紹,桂花樹的管護比較簡單,桂花採摘期一般只有10天左右,且能避開農忙季節,“我們的桂花現在主要用於製作養生茶,價格可達每斤千元。”

  三寶村為何會種桂花?

  “大概10年前吧,我幺爸從雲南回村探親,無意中説起喝桂花茶治好了他多年的口臭。”阮銀芳從中看到商機,從雲南引進100株金桂進行培育,全部成活,“我們村海拔800米左右,光照足土層厚,非常適宜桂花樹生長。”

  2015年,阮銀芳試種的金桂開花,為她帶來近4萬元的收入。村民見狀紛紛找到她學習桂花種植技術。阮銀芳聯合200余名村民成立農業産業合作社,又註冊了“池峰金桂”商標。2017年,合作社首批量産桂花為大家帶來近百萬元收入。

  如今,三寶村的646畝桂花每年能為村民帶來超過600萬元的收入。三寶村桂花種植基地還被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定為研究基地,被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定為臨床觀察試驗基地。合作社還和這兩家單位合作開發了金桂白酒等産品,將桂花搬進了車間,進一步提升桂花的附加值。

  “村集體+公司+農戶”

  一根絲瓜串起一條産業鏈

  “老鐵們,咱這絲瓜絡鞋底吸汗不臭腳,大家趕緊下單。”今年“雙11”,文峰鎮何航鞋業的主播們不停地在直播間推銷“絲瓜絡布鞋”。

  “我們生産的絲瓜絡鞋底在市場上很受歡迎。”何航鞋業總經理何財明介紹,企業通過利益聯結模式帶動村民種植絲瓜,免費給村民提供絲瓜種子和種植技術指導,“所有的絲瓜我們保底回收。”

  文峰鎮利民村村民董彩蓮種植了11畝絲瓜,每年增收近10萬元,“種絲瓜划得來,絲瓜棚下還可以套種黃豆、辣椒等農作物,安逸得很。”

  如今,文峰鎮採取“村集體+公司+農戶”模式,並與何航鞋業簽訂收購協議,帶動40戶農戶種植絲瓜400畝,每畝可實現增收近萬元。在文峰鎮黨委、政府的推動下,何財明又聯合返鄉創業青年,開啟直播帶貨的電商模式,“高峰期每天能達到9萬元的銷售額,絲瓜絡相關産品供不應求。”

  加快發展中藥材精深加工

  打造中藥材産業集群

  巫溪藥材資源豐富,被譽為“天然藥海”。以前,巫溪中藥材産業局限於傳統的種植、出售模式,産品附加值低。

  “農産不加工,等於一場空。農業不成鏈,到頭不賺錢。”巫溪農業農村委産業發展科科長羅猛介紹,“近年來,我們加快發展中藥材精深加工、下游産品研發,舉全縣之力集中打造中藥材産業集群。”

  2022年3月,坤隆藥業入駐巫溪鳳凰工業園區,當年8月即投産。“現在我們有中藥飲片、鮮切一體化原藥、藥膳食品三條生産線,以及中藥材檢測檢驗中心、中藥材溯源體系中心、巫溪縣中藥材技術研發中心三個中心。”坤隆藥業相關負責人介紹,企業還與山東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合作推進九制黃精項目,普通的中藥材黃精通過炮製加工後可直接入口,口感清甜軟糯。

  巫溪縣還與重慶第二師範學院合作共建了三峽庫區特色道地中藥材重慶市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這也是全國首個中藥材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羅猛介紹,設立觀測研究站的目的在於破解庫區中藥材品質退化等關鍵技術難題,為實現庫區中藥材資源高效利用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陳維燈)

【糾錯】 【責任編輯:李華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