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抱團”:從小細節看“大招商”-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4 11/29 10:49:26
來源:重慶日報

川渝“抱團”:從小細節看“大招商”

字體:

  ■ 以“大招商”打造世界級産業集群。兩地進一步整合優勢資源,深化産業合作,培育壯大區域主導産業,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産業布局

  ■ 得益於協同招商,川渝已建成我國第三大汽車産業集群;成渝地區電子信息先進製造集群入選“國家隊”,年産值突破1.6萬億元,約佔全國總量的14%

  “成渝地區對我們吸引力很大!”“這正是我們想找的合作項目,各方面都匹配……”

  11月28日,初冬的北京寒意料峭,金隅喜來登酒店三樓會場卻氣氛熱烈,兩百多個位置座無虛席。

  第三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全球投資推介會(中國·北京)在此舉行,這是川渝第三年攜手向全球發布投資機遇。

  同心致遠、向新而行,推介會現場的諸多細節裏,閃爍着兩地協同招商的“亮點”,折射出雙城經濟圈産業生態的蓬勃活力與無限潛力。

  “二維碼”裏,藏着萬億級投資機遇

  &上,重慶市經濟信息委、四川省經濟合作局相關負責人輪流作推介,給出的政策充滿誠意。台下,既有高瓴資本、凱雷投資、弘暉基金、KKR等知名投資機構大咖,也有空中客車、惠普、意法半導體、通用技術、京東、螞蟻科技等中外知名企業的高管,參會嘉賓分量十足。

  當大屏幕上出現一個二維碼,台下的嘉賓不約而同,高舉手機掃描,出現在手機界面上的,是精心製作的電子版投資項目清單——

  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科創生態島項目,總投資額200億元;金堂縣,新型鋰電電芯及關鍵材料項目,總投資額500億元;萬州區,長嶺化工園建設及天然氣化工項目,投資規模200億元;九龍坡區,智能網聯汽車配套産業項目,投資規模200億元……

  這份清單也有紙質版,和重慶投資指南、四川投資指南一起,被放置在每位嘉賓桌上。

  記者翻開發現,這本175頁的小冊子裏項目內容、建設周期、預期收益、項目優勢、進展及招商要求寫得明明白白。

  據介紹,這份清單結合川渝産業基礎,優選200個投資機會推介給全球投資者,項目協議總投資超1.1萬億元,涉及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新材料、文化旅游、園區開發等領域。

  清單中,可以清晰看出川渝招商各自的側重點,也體現出兩地産業協同發展的路徑。

  四川優選的100個項目,全部為六大優勢産業項目,其中電子信息項目13個,協議金額1015億元。

  重慶優選的100個項目中,裝備製造項目19個,協議金額573.15億元;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項目14個,協議金額534.5億元;化工産業項目5個,協議金額477億元;新材料項目7個,協議金額457億元。

  發展故事中,“投資川渝”成為共識

  企業扎根多年的發展實踐,印證着“投資西部,首選川渝”已成為共識。

  2023年6月,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之一意法半導體與三安光電成立合資公司,總投資約230億元,在重慶落地8英寸碳化硅晶圓製造項目。2025年初,這條生産線就將通線,實現中國本地晶圓閉環生産。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作為中國半導體産業重要的一極,正朝着‘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定位不斷發展。這為意法半導體這樣積極扎根中國、融入本地的跨國企業深化本土創新實踐,提供了重大機遇。”意法半導體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曹志平説。

  總規模逾300億元的弘暉基金,在生物醫藥行業有大量成功案例,如重慶的博瑞生物、亦柯萊,四川的康宏藥業、泰和偉業等。在弘暉基金看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具有顯著的發展潛力與優勢,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雄厚的産業基礎和較為成熟的市場環境。

  作為央企資本運營&&,國新控股十分看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在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新興産業的發展空間。依託成渝地區産業優勢,國新基金板塊已累計在區域內布局項目7個,投資金額9.28億元,重點支持了航天新通、星網網絡等多個細分産業鏈龍頭企業。

  永道控股集團自2015年起與成都、重慶結緣,主要投資百貨業,隨後陸續加大投資,已與涪陵、開州、成都、綿陽等多個市區縣對接交流。其董事長鐘立釗連用幾個“最”字,來定義他眼中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我國西部人口最密集、産業基礎最雄厚、創新能力最強、市場空間最廣闊、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

  14年來,華峰集團累計在渝投資超200億元,完成21期項目建設,成功突破己二晴關鍵核心技術,建成全球最大己二酸生産企業、全球單體最大氨綸生産車間和國內最大鋁熱傳輸複合材料生産基地,累計實現産值近1900億元。

  投資藍圖中,産業生態活力迸發

  推介會現場,無論是企業代表的發言,還是嘉賓在接受採訪過程中的感言,都讓記者深刻感受到,企業、投資機構對成渝地區産業生態的認可與期待。

  今年上半年,重慶GDP增速在全國名列第二,汽車産量重回全國第一城,到年底電子信息産業有望突破萬億元。

  這一系列新氣象,鼓舞着意法半導體。下一步,他們將在重慶推動建立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為本土客戶尤其是汽車主機廠等提供一站式、定制化的開發支持服務。

  弘暉基金計劃與四川省政府産業投資引導基金等聯合發起設立“弘暉新質生産力基金”,支持成都地區生物醫藥産業的創新和發展,目標規模10億元人民幣,同時籌備與重慶相關區域合作,成立一隻醫療器械基金。

  “我們將以資本為紐帶,帶動資源整合和引導,激發雙城互動活力,促進地方企業技術創新,同時以産業鏈鏈主引領的方式,進一步激活雙城産業鏈協同與延伸。”弘暉基金首席執行官王暉説。

  國新控股董事長徐思偉介紹,他們正緊密推進與川渝地方政府合作,設立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基金子基金,計劃規模100億元,成功落地後可有力支撐川渝地區戰新産業發展。

  永道控股集團董事長鐘立釗&&,將抓住産業中西部轉移這一歷史機遇,在成渝地區投資40億元,建設西南(成渝)環保裝備製造基地和西南區域總部,投産後預計年産值約150億元。

  四年多來,“抱團招商”碩果纍纍

  企業和資金之所以看好川渝、扎根川渝、加碼川渝,這背後離不開兩地堅持“一盤棋”思想,從“區域競爭”到“求同存異”,打破區域壁壘,紮實推動協同招商工作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深化拓展。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川渝“雙向奔赴”。2020年以來,四川省在西洽會、智博會簽約項目16個,涉及先進材料、現代農業、倉儲物流等領域;重慶則在西博會簽約了朝航裝配式建築製造、萬州新田港二期等重點項目。

  整合資源共享&&,對外發出響亮聲音。川渝聯合在上海(2021年)、深圳(2023年)成功舉辦兩屆全球投資推介會,共同邀請230家中外知名企業、商協會和外國領事機構相關負責人參會,共同推介兩省市重點優勢産業投資機遇,共同推介川渝高竹新區、遂潼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等發展機遇,聯合發布“雙城雙百”投資機會清單。

  目前,作為首個跨省域共建省級新區,川渝高竹新區已成功簽約重大項目58個、協議引資206.6億元。

  以“大招商”打造世界級産業集群。兩地攜手從“共商産業發展”“共謀政策支持”“共創推廣品牌”“共用合作&&”等方面開展協同招商,進一步整合兩地優勢資源,深化産業合作,培育壯大區域主導産業,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産業布局。

  數據顯示,川渝已建成我國第三大汽車産業集群,擁有45家整車企業和1600多家配套商;成渝地區電子信息先進製造集群入選“國家隊”,年産值已突破1.6萬億元,約佔全國總量的14%。

  也正因此,2023年8月,川渝兩地“共建聯合招商機制”的典型做法,被國家發展改革委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跨區域協作形成18條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

  通過“共招商、大招商”,強化合作、組團出擊,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川渝協同招商新格局正逐漸形成、日益完善。

  數讀·成渝“雙城記”>>>

  GDP

  2023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濟總量達81986.7億元,佔全國、西部地區的比重分別為6.5%、30.4%

  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産總值6.2萬億元、同比增長5.6%,增速分別比全國、西部地區高0.8個、0.7個百分點

  重大項目

  近三年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項目708個,總投資超8.85萬億元,成為拉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先進製造業

  目前,成渝地區有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3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4個,建成全球最大柔性顯示基地,全國約20%的動力電池、10%的汽車實現“川渝造”

  外商投資

  今年前三季度,川渝兩地外商直接投資到資額佔西部地區總量的47.7%

  (記者佘振芳整理)

【糾錯】 【責任編輯:歐陽虹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