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打造基層“智治”支撐 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4 11/25 11:46:27
來源:重慶日報

黔江打造基層“智治”支撐 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字體:

黔江區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轉辦城市管理問題

黔江法院運用“雲上共享法庭”跨區域聯動審理案件

  群眾動動手指,問題直接反饋,社區網格員隨收隨接快解決;患者點點鼠標,一鍵匹配分級診療,實現醫療糾紛“線上解”;網民刷刷手機,讓智慧生活觸手可及……在數字化改革加速的重慶,地處渝東南的黔江社會治理正煥發新活力。

  近年來,黔江區按照先行先試、實戰實用的基本思路,讓數字賦能社會治理,大力拓展數字化改革在解決社會治理問題中的應用廣度和深度,不斷優化工作流程,深化應用場景,探索走出一條與數字變革相適應的社會治理現代化新路子,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如今,網格化管理、數字化服務、智慧化政務等一系列基層社會治理新方式,已融入黔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一件事”場景

  分級分類解糾紛

  去年12月初,徐女士得知自己的醫療糾紛問題得到解決,特意趕到黔江區多元糾紛調解中心&&感謝。

  2023年11月,徐女士因病住院期間,進行了手術。因術後出現感染,與醫院引發糾紛。11月底,糾紛被及時申報到了黔江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信息系統”。

  “接到訴求後,醫療糾紛調解中心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到了醫患雙方,並選定人民調解員進行調解。”據黔江區醫療糾紛調解中心主任周光會介紹,該案件於當日成功化解,涉事雙方簽訂了調解協議,事情得到圓滿解決。

  醫療糾紛能夠快速有效調解,得益於全程可追溯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信息系統的“一件事”場景。據黔江區司法局副局長冉健軍介紹,該系統橫向打通全區19個部門和所涉的13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縱向貫通30個鄉鎮街道和下轄的220個村居調委會,可實現數據收集、分級診療、預防預警、自動分析“四大功能”,有力推動社會矛盾調處化解工作從“碎片化”轉變為“一體化”。截至目前,&&顯示錄入糾紛數據6654件。該區按照“小矛盾3日內、一般矛盾7日內、重大矛盾15日內”分級分類處理,矛盾糾紛辦理平均用時與辦結效率分別提升30%和20%。

  “雙網格”融合

  線上線下化風險

  “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只用了6天時間,達到了居民、建設方、政府三方滿意的效果。”今年6月,黔江城東街道石城社區民主街102號回遷房小區實施舊城改造跑出“加速度”。

  “通過線上網格群的建立,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據城東街道石城社區的網格員黃慕尹介紹,通過微信群她及時收集居民建議,並邀請區住建委、施工方、業主代表等溝通改造事宜。最終通過2小時協商,三方就小區改造方案達成一致。

  “如此快速的處置,得益於黔江構建的線上線下‘雙網格’聯動化解風險機制。”據黔江區委網信辦副主任劉其慧介紹,該機制構建起“1+4+N”的樹狀分支體系。即借助1個“一體化智治&&”,由區委組織部、區委政法委組建網格員,村居民小組長分支,區住建委組建物業管理員等4個分支分頭“建圈建群”“進圈入群”,推動N項線下網格與線上網格的一一對應。

  截至目前,該機制已實現全區1279個實體網格線上網格全覆蓋,26個物業公司管理的62個小區圈群全覆蓋,1500余名網絡志願者“進圈入群”全覆蓋,為線下矛盾風險隱患的主動感知、主動應對起到積極作用。

  “一體化”建設

  直通基層惠民生

  今年8月,家住黔江區鵝池鎮方家村2組村民汪傳貴在水稻種植過程中遇到了煩心事:“家裏稻田裏的水稻抽穗不齊,灌漿不勻,不能及時找到病因。”村網格員把問題反饋到鎮基層智治智慧中心,經濟發展板塊産業發展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及時“接單”,當天下午農業技術服務人員就來到了現場。看水稻查病因,並指導對症下藥,歷時不到2小時,汪傳貴心頭的“石頭”落了地。

  “針對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我們以應用貫通為重點,一體推進板塊、跑道、子跑道、體徵指標和應用貫通工作,積極探索推動‘141’基層智治體系走深走實。”據鵝池鎮黨委書記龐東介紹,截至目前,全鎮通過一體化建設,已在“141”&&上線核心業務21件,梳理重點KPI14個,24個跑道、47個子跑道運行順暢,下派工作任務6813件,執行率100%。

  以一域而窺全貌,在黔江全區,這樣的一體化建設還在持續升級。該區已累計實現更新核採“一標三實”、重點人群、市場主體等基礎數據15.6萬條,視聯網&&建設實現區、鎮街、村(社區)三級貫通,編制多跨協同數字預案260個,閉環辦理上報事件13.1萬件。

  “多元化”切口

  開闢城市治理新場景

  城市建設加快,建築垃圾、裝修垃圾亂傾倒是城市治理的痛點、難點,也成為老百姓關心的熱點問題。

  黔江區通過數字化AI賦能城市治理,這一問題迎來解決新辦法。今年9月,黔江區舟白街道基層治理指揮中心收到預警消息:“路東社區黃山嶺城市空地上,疑似有人在亂倒建築垃圾,請指揮中心立即處理。”1分鐘收集信息,3分鐘交辦派遣,10分鐘內社區、部門工作人員及時趕到現場,對亂傾倒建築垃圾的違法行為開展處置。

  “通過視頻抓拍AI智能分析、後&實時預警提醒、數字工作&轉辦督辦,實現了建築垃圾亂傾倒等城市治理重點事件的快速觸發、高效處置。”據黔江區城市管理局數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主任滕競芳介紹,今年以來,該區緊抓數字重慶建設機遇,正全面提速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示範區建設,積極探索數字化手段,通過AI技術賦能城市治理,解決好黔江實際問題。

  據了解,該區強化應用支撐,迭代升級城市運行管理服務&&指揮協調系統,問題處理全流程提質增效,自2024年1月運行以來,累計發現、派遣和有效處置各類城市管理問題1.5萬餘件,結案率達97%以上。

  “遠程化”審案

  審理執法雲上辦

  庭審不用見面,涉事主體減少奔波;線上開庭,錄音錄像功能提升審判工作的透明度和司法公信力;跨區域、跨縣域實時可聯動,協同立審執法快一步……這是“雲上共享法庭”帶來的新變化。

  例如,黔江法院運用“雲上共享法庭”跨區域連線渝北法院,成功快速調解一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庭審當天,各被告在黔江法院參加庭審、原告在渝北法院參加庭審,通過兩地“雲上”網絡連線開庭。審理過程中,雙方當事人通過實時在線視頻,闡述意見和需求,最終經調解,各方達成了調解協議,雙方的糾紛得以化解。

  “‘雲上共享法庭’是數字賦能公正司法的又一創新舉措,更是人民法院貫徹司法為民理念的生動體現。”據黔江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吳春麗介紹,群眾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就近的出庭場所,法官則可以根據當事人的需求和實際情況,靈活地“定制”審判法庭,真正減輕群眾的“跑累”“訴累”問題。截至目前,黔江法院已依託“雲上共享法庭”開庭審理案件273起。(劉茂嬌 龍搏 圖片由黔江區委宣傳部提供)

【糾錯】 【責任編輯:歐陽虹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