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是生命存在的憑證——著名詩人李海洲攜新詩集《明月陪》走進重人科-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4 11/25 15:21:14
來源:華龍網

詩歌是生命存在的憑證——著名詩人李海洲攜新詩集《明月陪》走進重人科

字體:

  十年,可以是243頁裏的69首詩,也可以是一個詩人對世界的辨析和思考的集結。在詩歌裏,詩人書寫童年、萬物、青春、夢境;在媒體江湖中,作為策劃鬼才的他辦雜誌、寫作、拍電影,為人生留下一個個注腳。

著名詩人李海洲現場朗誦。周銳 攝

  11月21日,著名詩人李海洲帶着剛剛出版的新詩集《明月陪》,出現在重慶人文科技學院,給師生們分享詩歌與過往的詩意人生。本書的責任編輯、詩人吳向陽,李海洲的好友、詩人劉清泉作為特邀嘉賓出席了活動。

  據了解,剛剛由重慶出版社推出的李海洲詩集《明月陪》,剛一上市就因為精美的設計和李海洲本人的影響力引發關注。“很高興也很榮幸搶到李海洲新書的首場分享會”,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書記陳婷婷説。

  關於救贖

  磚頭旁的詩集

  下午15:00,《明月陪》讀書分享會在行知學堂舉行,現場氣氛熱烈。主持人劉明學老師向現場師生介紹:“我們看到的是一位老朋友的新詩集,但這位老朋友今天有一個新身份。過去他常常作為我們活動的組織者和主持人出現,但今天他是我們的主角,歡迎李海洲先生!”

李海洲分享創作歷程。周銳 攝

  在熱烈的掌聲中,李海洲為現場師生講述自己的詩歌緣起:“大家現在看到的,是我過去十年裏寫的詩,也許詩集看起來有些厚,但與十年相比,又顯得有點薄。我和很多詩人不太一樣,有人一年就能寫幾百首詩。但我是堅定的‘一首詩主義’者,希望自己的每一首詩都不一樣,我甚至認為一個詩人一生有一首好詩就足夠。某種程度上,詩歌拯救了我。年少頑皮,上學時書包裏常備一塊磚頭,老師奇怪,打架的孩子帶磚頭不稀奇,可為什麼磚頭旁邊還有一本詩集?到高二,因為寫作,認識了當時的大學生詩人劉清泉和高校教師詩人吳向陽,從他們那裏,我知道了很多陌生的國外詩人和哲學家的名字。那年暑假,朋友們回到各自老家,而我獨自坐在三樓的窗前,讀完了那些偉大的作品。暑假結束,朋友們回來看到我新寫的詩歌,説我的詩歌一個夏天就産生了質變,應該説,是詩歌拯救了我的靈魂和生活。”

  劉清泉回憶起當年的相識:“九十年代,沙坪壩文化館辦有一份《沙坪文化報》,一月一期。每週二晚上會組織文學沙龍。有一次,責編老師要我在當期的報紙裏選一篇作品做評論。認真讀完後,我挑了一組題目叫《落寞的相思紅》的散文詩。評論見報,我跟作者李海洲順理成章地在沙龍見面。當時一介書生,看到一個打扮很“社會”的少年走來,登時心就提到嗓子眼。但幾句寒暄後,成了朋友,那晚,我和李海洲坐在重師的操場邊,一直聊天文學聊到天亮。有意思的結局是,這樣的詩歌友誼,持續了三十多年。”

李海洲新詩集——《明月陪》。周銳 攝

  關於友誼

  寫作要有同行者

  幾天前,一位筆名“蒹葭蒼蒼”的作家在微信上向李海洲表達感謝。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曾辦有一份《靈雲文學報》,當年蒹葭蒼蒼刊登的短篇小説,因為獲得李海洲一句“我覺得你寫得出來”的評價,所以寫作至今,並成為暢銷作家。回憶往事,李海洲認為:“寫作一定要有同行者。”

  吳向陽&&認同:“幾乎所有年輕作家都有一個過程。我寫過一篇文章,叫《李海洲其人》,裏面有一句,説劉清泉對中國詩歌最大的貢獻,就是從陳家灣打撈起詩人李海洲。我認為,李海洲是當今中國最優秀的詩人之一,他有來處:承接中國詩歌的抒情傳統;他有去處:每一句詞語搭配都有明確目標;他有態度:不為寫而寫,更不為世俗委曲求全地寫。海洲對蒹葭蒼蒼説的話,我不知道劉清泉是否也對海洲説過,我猜是有的。我想説的是,即便是這樣一位詩人,在寫作初期,也依然需要同仁和同行者的鼓勵,找到屬於自己的群體,極其重要。”

  劉清泉表達了類似感受:“到這個年紀,相識幾十年的老朋友還在一起、還能一直留下故事,已經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樂。哪怕再多苦與累,再多不如意,只要想到這些,就足以欣慰。詩歌是我們存在的憑證,也是我們跟生活和現實的對抗與和解。”

李海洲與同學們一起讀詩。周銳 攝

  關於“不懂”

  不必用理性解讀

  活動中,有大學生&&,詩集裏有些作品,每句都非常漂亮,卻總是讀不懂。李海洲笑稱,這可能是自己的詩歌被人們反復閱讀的原因,他隨即&&:“如果説文學皇冠,那麼詩歌就是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所以我並不認為詩歌屬於大眾,不被理解很正常。”

  吳向陽類比:“詩歌是給有詩歌背景的人準備的。但和音樂一樣,我們並不需要具備相關的樂理知識才能欣賞。文學和藝術不是非要理性地理解,嘗試去感受節奏、感受情緒,被帶動、被感動即可。”

  在現場,李海洲朗誦詩歌《想象一場不世出的愛情》,並逐句進行拆解和分析,獲得了熱烈的掌聲,也讓很多大學生&&從此會開啟寫作之路。

  據介紹,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品讀經典,閱見未來”系列活動已舉辦多年,涵蓋“名家進校園——大師寫作課”“師生共讀一本書——讀書分享會”等多種形式,旨在營造濃厚的校園閱讀氛圍,倡導全校師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打造書香校園。

  >>>關於李海洲

  著名作家、詩人,資深媒體人。著有詩集《明月陪》《一個孤獨的國王》《豎琴上的舞蹈》,長篇小説《一臉壞笑》等多部。作品被譯成多國文字,獲多種文學獎。現為《環球人文地理》刊係總編輯。擔任出品人和總製片人的網劇《山楂樹之戀》將於近期在騰訊上線。(通訊員 趙浩宇)

【糾錯】 【責任編輯:李海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