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關總署公布了2023年度綜合保稅區發展績效評估成績,重慶西永綜保區首次成為西部和東北地區的第一位,全國第十位,連續五年獲評雙A類綜保區,各項核心指標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全國參評的綜保區共150個,其中西部和東北地區43個。重慶西永綜保區位居西部和東北地區的第一位,有何“秘訣”?
創新高地
建航空前置貨站提升通關效率
明年年初,西永綜保區通過航空運輸進出口貨物,可享受一項新福利——貨物在經過安檢和通關查驗後,可直接前往江北國際機場搭乘貨機飛往世界各地,無需再去機場口岸接受安檢和海關查驗。
為何西永綜保區航空運輸貨物可以“提前查驗”?答案是“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航空前置貨站”。西永微電園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民航西南地區管理局、重慶海關、重慶市口岸物流辦的支持下,重慶機場集團、西永微電園公司攜手打造中國西部首家航空前置貨站。借助該站,區內企業的航空進出口貨物可以直接在西永綜保區查驗並“區內交付”,實現綜保區和江北機場空運貨物“零間隙”通關。重慶機場集團相關負責人&&,經過前期測試,借助航空前置貨站,企業通關效率最高可提升200%。
近年來,西永綜保區依託自貿試驗區等開放&&,不斷開展政策“先行先試”。2023年1月,西永綜保區在全國率先實施貨物進出區“四化”監管新模式。該模式採取通道管理“精細化”、卡口管理“差異化”、場站管理“智能化”、風險防控“一體化”的方式,實現了貨物進出區效率、貨物查驗效率的大幅提升。初步估算,平均每年可為每家入駐企業節省運行成本約10萬元,節省成本約22%,企業申報效率提高80%以上。
據了解,西永綜保區已經探索出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創新案例5項,在全市率先推出創新舉措42項,成為名副其實的創新“試驗田”。
名企匯聚
園區內14家企業拿到國際貿易的“VIP卡”
今年9月,位於西永綜保區的重慶鴻騰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海關AEO高級認證企業(以下簡稱AEO企業)覆核,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註冊登記和備案企業信用管理辦法》執行以來,首家通過覆核的AEO企業。
“AEO企業是海關最高信用等級企業,可以享受很多外貿便利政策。”重慶海關企業管理和稽查處企業管理科科長李憶介紹,國外很多企業在挑選供應鏈時,會優先挑選AEO企業。所以,成為AEO企業就如同拿到了一張國際貿易的“VIP卡”。
在重慶,AEO企業共有106家,而西永綜保區就有14家,數量位居各區域前列,這也助力西永綜保區在年度評估的“區內企業相關資質情況”指標中拿到了滿分。
想要成為AEO企業,除了要經過申報等一系列流程,海關還要重點核查企業的安全水平、信用狀況等。所以,AEO企業基本都是高質量企業。
西永綜保區的高質量企業還有很多,比如區域內有5家企業位列“2024重慶企業百強”榜單。“區內的規模效益和集聚輻射,均為綜保區年度評估的重要定量指標,這些都需要足夠多的高質量企業來支撐。”西永微電園公司相關負責人&&。
比如,重慶是全球最大的筆電製造基地,引進了華潤微電子、聯合微電子、中電科、意法半導體等芯片企業,重慶九成以上的集成電路企業聚集於此。在此背景下,西永綜保區的規模效應指標排名全國第六。
集聚輻射成績明顯,評估結果位居全國第二。以其子項“保稅業務進出口值佔所在地級市同期進出口值比重”為例,西永綜保區一直是全市外貿進出口的“主陣地”,今年1—10月實現了全市40%以上的進出口值,這也使該區在該子項的評估中,位居全國第一。
業態拓展
跨境電商與整車保稅發展如火如荼
西永綜保區的年度評估指標中,還有一個核心指標也位居全國前列——新型業態。該指標主要是指綜保區內的新型業態的拓展以及發展成效。這得益於跨境電商與整車保稅的發展。
西永微電園相關負責人&&,西永綜保區對重慶跨境電商發展作出了很多貢獻,僅從去年以來,就實現了多個“第一”:2023年5月,首票“重慶造”跨境電商貨物在西永綜保區順利出關,經西部陸海新通道出口到東盟國家;2023年12月,全市首個跨境電商出口包機業務在西永綜保區開展;今年4月,全市首單跨境電商海外倉零售業務、全市首單跨境電商整車陸海新通道出口業務在西永綜保區通關出口……
目前,西永綜保區成立了重慶首個跨境電商監管中心,先後引進了Amazon、eBay、Google、速賣通、淘寶、中信寶等跨境電商&&和企業百餘家,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上萬種商品在西永實現集散分撥。
今年1—10月,西永綜保區外貿進出口值2343.5億元,增長4.3%,佔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量的40.5%。而在剛過去的“雙十一”大促中,西永跨境電商産業園再創新高,出區清關190.4萬單,增長超100%,貨值3.3億元,增長超50%。
再看整車保稅。依託中歐班列(渝新歐),西永綜保區在西部地區率先通過鐵路運輸了平行進口整車。截至目前,西永綜保區已累計實現整車進口23768輛。
而隨着“重慶造”汽車不斷被世界認可,西永綜保區也利用整車保稅,服務“渝車出海”。目前,園區已形成了以多家重慶自主品牌為主的整車出口集散分撥中心,推動汽車出口從單一的整車出口模式,向“整車+散件組裝+本地化運營”等多種模式轉變,推動産業鏈上下游實現全面出口。
如今,西永綜保區的“整車”生態圈已見雛形。今年1—10月,綜保區整車進出口數量增加151%,其中整車及KD成套散件出口10902&,出口貿易值約14.1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