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區聚力打造最優人才生態-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4 11/22 09:39:05
來源:重慶日報

長壽區聚力打造最優人才生態

字體:

長壽經開區一角

長壽區2024年春風行動專場招聘會現場

鳥瞰長壽經開區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誰擁有更多、更高素質的人才,就能在競爭中佔據優勢、贏得主動。

  近年來,長壽區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和人才強區戰略,聚力打造最優人才生態,紮實推動“引育用留”各項人才工作走深走實,努力形成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當其時的良性循環,為建設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中國長壽城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以業聚才

  産業與人才的雙向奔赴

  位於長壽經開區的中化學華陸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陸新材”),是一家集納米硅基氣凝膠複合材料研發、生産、銷售多元一體化的新材料公司。公司研發中心經理職佳濤是一位年僅29歲的小夥子。

  2019年,研究生畢業的職佳濤,懷揣着新材料領域的科研夢,入職華陸新材。5年後,他已成長為公司的青年技術骨幹,升任硅基新材料研發中心研發經理。他所在的研發中心,是一支由博士、碩士和行業專家組成的團隊,共有31名硅基材料領域的專家和科技人才,配備14個專業實驗室和121&/套先進的實驗設備,能夠滿足從基礎研究到産品開發的全過程需求。

  “産業是人才聚集的基礎,好的産業生態才是最優人才生態的根基”。長壽經開區有關負責人介紹。據了解,長壽經開區正加快打造全球天然氣化工新材料領先者、國際知名的硅基新材料供應商、世界級新能源材料及裝備集成示範地“三大品牌”,匯聚各類企業957家,其中包括29家世界500強企業、69家跨國公司以及64家上市公司,在商務部230個國家級經開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中,位列西部第三、重慶第一。

  現代化産業集群加速成勢,既成為吸引人才聚集的“強磁場”,也為人才發展提供“大舞&”。長壽經開區以打造世界一流園區,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材料高地為引領,大力推動産業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將人才“引育用留”貫穿産業發展各環節,打造形成新材料産業“人才集聚區”。

  長壽經開區的發展,是長壽以“人才鏈”推動“産業鏈”“創新鏈”有機融合發展,創新人才引育留舉措,打造新時代人才集聚高地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長壽區針對性謀劃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材料人才集聚地、世界級運動康養旅游人才集聚地、中國長壽生命科學人才集聚地“三大人才集聚地”建設,持續匯聚産業所需“急需緊缺”人才。

  近年來,在新材料領域,該區已成功引進緊缺人才544人。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發機構1個、國家級創新&&3個、市級創新&&42個;在運動康養文旅領域,引育人才1800人,其中包括領軍人才24人、骨幹人才359人、特色專業人才90餘人;在生命科學領域,匯聚産業人才51人,引進和培育創新主體34個。

  用心納才

  外引內育組合拳實力“圈粉”

  今年9月,長壽區領軍企業人才“鯤鵬計劃”(第二期)培訓班在清華大學開班,華碩能源公司總經理秦朝霞、華仝宜居公司總經理助理袁莊,以及來自全區新材料、生命科學、現代農業等領域的50名企業經營管理頂尖人才參加。

  “我們用活用足各項人才政策,堅持引才和育才‘兩手抓’強化‘外引內育’,使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長壽區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

  引才方面,長壽區聚力打破固有思維,推動模式渠道變革,切實做到精準高效。

  一方面,該區堅持“走出去”,深入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武漢工程大學等高校開展“常來長壽 人才長壽”專場招聘會等活動300余場,累計引進本科及以上急需緊缺人才2426人,其中碩士及以上203人、市級人才計劃專家51人。

  另一方面,該區堅持“請進來”,圍繞天然氣化工新材料、硅基新材料、裝備製造、生命科學、數字經濟等重點産業,修訂發布急需緊缺人才專業目錄,通過搭建清華大學研究生社會實踐長壽基地、重慶國際人才大會——新材料産業國際人才專場活動等載體&&,讓更多人才認識長壽、走進長壽、扎根長壽。

  此外,該區還通過“星期六工程師”“候鳥工程師”“季度專家”等形式柔性引進“高精尖缺”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300余個,推動英才智慧從“為我所有”轉變為“為我所用”。

  育才方面,長壽區正持續深入實施人才培養專項行動,着力構建育用並重的人才發展閉環。

  例如,實施領軍企業人才培育“鯤鵬計劃”,進一步加強與清華大學等高等院校合作深度,通過系統化、專業化、精英化培訓,計劃3年時間培育150名企業經營管理頂尖人才。

  同時,不斷拓寬人才發展&&,2023年以來,新培育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340余家,新增省部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研發機構等140余家,依託長壽經開區科技創新園、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海智工作站等打造科技創新&&50個。

  一攬子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正在持續激活長壽人才發展的“一池春水”。

  用情留才

  以全周期精細化服務厚植人才沃土

  想要項目支撐,這裡有核心人才(團隊)股權激勵、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專項、科研項目“包乾制”、“揭榜挂帥”科研項目等一系列扶持辦法;

  想要宜居品質,這裡有圍繞居住、醫療、教育等體系化服務保障,解決諸多後顧之憂;

  ……

  在長壽,各類人才可以享受到全周期、全過程的貼心服務。

  近年來,長壽區堅持“人才所需、服務所應”,紮實推進人才創新創業全周期服務“一件事”改革,初步構建“1+3+N”的人才服務陣地,迭代升級服務辦理清單,構建科研項目申報、金融信貸支持、知識産權保護、子女入園入學支持、醫療衞生和住房保障等全生命周期服務保障體系,不斷滿足各類人才的個性化需求,持續做靚“常來長壽 人才長壽”品牌,加快推動各類人才加速向長壽集聚。

  為了將各項服務落實落細,長壽區建立了常態化人才&&服務機制,由每名區領導直接&&服務2名專家人才,並選優配強130名人才服務專員,建立“一對一”&&服務制度,按照“一站受理、一次告知、一次辦結、隨到隨辦”的要求,全天候為專家人才提供服務。

  與此同時,為激勵人才擔當作為,該區還創新開展人才激勵活動,共計評選表彰領軍人才、創新創業示範團隊和青年拔尖人才112名,進一步激勵了廣大專家人才的幹事創業熱情。

  此外,長壽正在用數字賦能的方式,進一步提升留才用才質效。

  該區通過全面摸排梳理,建立起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示範團隊、長壽籍在外優秀人才等4700餘人的“數字”智庫,並結合全市、全區産業發展定位和結構布局,合理劃分智庫人才專業類別、行業領域,通過“揭榜挂帥”、座談交流、技術研討、項目攻關等方式,引導各類人才把個人奮鬥目標同長壽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積極參與到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中國長壽城的建設中來。

  截至目前,長壽已依託該智庫&&,累計收到人才合理化意見建議360余條,攻克核心技術難題190余個,動員100余名長壽籍在外優秀人才返鄉創業。

  持續優化的人才生態,正在加快成就各類人才與長壽這片發展熱土的“雙向奔赴”。(王靜 王美蓉 圖片由長壽區委宣傳部提供)

【糾錯】 【責任編輯:歐陽虹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