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公共藝術在酉陽中心村的實踐-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4 11/22 09:39:12
來源:重慶日報

中國式公共藝術在酉陽中心村的實踐

字體:

  層層疊疊的梯田、乾淨整潔的鄉村巷道、溫馨的農家小院、精美的墻體繪畫……

  走進酉陽縣花田鄉中心村,這裡正波瀾壯闊地書寫着一幅村莊美、村民富、鄉風好、管理精的鄉村振興壯美新畫卷,三五成群的游客紛紛來此看千年古樹、聽振興故事、吃農家小菜、賞田園風光、買傳承作品、悟甜蜜生活。

  這裡的改變,源自一場中國式公共藝術實踐。11月21日,川美講堂第三季第四講在這裡開講,四川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研究生導師曾令香,結合其在該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經歷,分享了他對藝術鄉建的實踐及觀察。

  中心村不中心,幾乎沒有年輕人

  “2021年4月,我接到一個電話,學校派我到酉陽花田鄉擔任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次月15日,我驅車趕到中心村,當起駐村第一書記。”講座中,曾令香從他與中心村之緣談起。

  走下講&,入住山村,讓他多少有些始料未及:中心村並不中心,距離縣城需一個多小時車程。這裡海拔在800米到1536米之間,高山險峻、山路盤曲,一到冬天經常停水停電。這裡的村民過着較為悠閒、緩慢的生活,村裏幾乎沒有年輕人。整個村戶籍人口1120人,但實際在家的只有352人,主要是老人、婦女以及部分兒童。許多傳統村民房屋已閒置荒蕪。

  身為駐村第一書記,肩負着鄉村振興的使命,如何利用自身優勢,為當地帶來改變,是曾令香面臨的第一道思考題。

  為此,他擔起了中國酉陽第二屆鄉村藝術季的工作。在他看來,鄉村藝術季不能採取簡單的藝術下鄉,或藝術作品審美下沉的方式,而要以鄉村作為主要創作陣地,創造性地用一根時間線,真正實現在地調研與創作,讓作品深入“安置”到村民生活的角落和“心尖”。

  於是,曾令香邀請到成渝兩地4所高校的藝術家,在當地進行了80天在地創作。他們將村民堆柴的空間,變成了《柴扉美術館》;在堆放廢棄物的角落,打造了《聲音博物館》;將村民們的農具,採用超現實主義的方式,進行重新組合,創作了斜靠在屋架上的裝置藝術《完美攀升》;通過當地老百姓的口述史,復原了他們引以為豪的《一里十三橋》……

  如今,他們當時創作的29件作品,已成為游客到此的主要打卡點。

  中國式公共藝術的創新運用

  “通過鄉村藝術季的實踐,讓我意識到,採用中國式公共藝術介入鄉村,大有可為!”曾令香説。

  所謂公共藝術(Public Art),泛指一切置於自由開放的公共空間的建築、雕塑、壁畫等藝術作品,區別置於各種封閉空間內的藝術品,強調藝術的公益性和文化福利。

  不過,在曾令香看來,對於舶來的公共藝術概念不能只“吃流食”,需要進行中國式轉化。

  為此,曾令香提出了“中國式公共藝術”的概念:“公共”,是基於公有制基礎的公共空間、基於傳統文化基礎的人民、基於大國的在地性;“藝術”,是基於文化(文以化人)的審美範式、基於守正創新的創造力。

  而中國式公共藝術植入鄉村,需要展示鄉村文化和人文歷史、創新傳承鄉土文化、推動鄉村民生改善、助推鄉村振興、引導鄉村人的轉變等。

  於是,曾令香從“環境治理”“人民美術講習所”“生態藝術試驗田”“中心村項目規劃”4個方面進行了實踐。

  在環境治理方面,他運用了公共藝術中的“超整理”方法,對村裏原有的材料、空間秩序進行了重新整理、置放,使原本“臟亂差”的村子,變成了“精而美”的藝術村。

  人民美術講習所,則是他將一個閒置的農房,以藝術整理的方式,進行重新打造而成,讓村民到此交往、聊天,以及開展美育培訓和美術講習。他感嘆道:“藝術一旦在農村的現場拉開口子,就像一道河流,會有不斷的山間細流涌入鄉土大地的田野裏。”

  藝術測量着人情關係的溫度

  “藝術家下鄉,如果算不懂農民的那筆賬,其實是白來了,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他們的憂愁、顧慮。”曾令香説。

  駐村中,他經常跟村民一起種田。種田是當地非常真實且傳統的日常,可以用種田的方式來牽引出人和人的共情關係。

  他分享稱,在鄉村,藝術就像一個溫度計,測量着人情關係的溫度;也是一個很好的黏合劑,讓文化以嶄新的姿態賦能鄉村。在這樣的交互過程中,藝術家把藝術特長及文化理解帶給當地人,而村民們的淳樸面貌及當地良好的生態環境也反過來為創作賦能,給予心靈的洗禮,加深對社會、對生命、對鄉土的理解。

  “從在地的能量出發、在地的問題出發、在地的風俗出發,運用熟悉的材料,尊重和融入生態,是藝術走向社會、走進歷史的最好的通行證。”曾令香説,腳下有多少泥土,心中有多少真情,藝術才有多少奇妙。

  為此,在曾令香的帶領下,村裏還打造了紅豆杉廣場、武陵山區大漆藝術博物館、民藝傳承工坊等,讓中心村煥然一新,充滿了藝術氣息。

  “楊水安家的庭院收拾得最美”“齊武家的房子看著最漂亮”“楊海明家的廁所搞得像個藝術品”……在村民的一聲聲讚嘆中,村子變美了,游客來了,10名大學生回村創業了,今年中心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能超300萬元。(記者 韓毅)

【糾錯】 【責任編輯:歐陽虹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