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好了 村民享受“綠色紅利”-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4 11/22 09:39:07
來源:重慶日報

生態好了 村民享受“綠色紅利”

字體:

  人物名片

  劉豪 1996年生,北碚區澄江鎮縉雲村縉閒居民宿老闆、民宿主理人。今年他將原有農家樂改造為民宿,開業僅一週營業額就突破3萬元。

  人物名片

  關懷 1982年生,重慶11居民宿公司創始人。自2013年創辦公司以來,他做的民宿項目已進駐巴南、萬盛、梁平等地。

11月11日,梁平區竹山鎮獵神村,礦山咖啡民宿成為市民熱門打卡地。記者 李雨恒 攝/視覺重慶

  11月15日,北碚區澄江鎮縉雲村,農家小院裏不時傳來陣陣歡笑聲。四五桌游客圍坐在古樸的木桌旁,架起炭爐、擺上茶點,在嫋嫋茶香中聊天、休閒。

  縉雲村地處縉雲山自然保護區周邊,這幾年,得益於縉雲山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上山玩耍的游客越來越多。今年夏季,重裝後的縉閒居民宿正式營業,吸引了一撥又一撥的游客在這裡拍照、打卡。“大家都是衝着好生態來的。”民宿老闆劉豪笑着説。

  重慶11居民宿公司老闆關懷也依託良好生態,發展起鄉村特色民宿。2021年,關懷落戶梁平竹山鎮獵神村,利用當地廢棄的礦場廠房開辦了礦山咖啡民宿。這幾年,獵神村實現從“賣礦石”到“賣風景”的美麗蝶變,民宿生意也跟着紅火起來。

  相隔200多公里,劉豪和關懷都是“美麗重慶”建設的參與者、獲益者,兩位民宿老闆的親身經歷詮釋了“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生態好了,發展民宿有底氣

  冬日的暖陽穿過杉樹林,灑向白墻青瓦的縉閒居。劉豪端着果盤、茶點忙前忙後,熱情地服務民宿裏飲茶的客人。

  “二十多年前,我父親就在縉雲山上辦起了農家樂,現在,農家樂升級為民宿,不僅客單價翻了好幾倍,我們的居住環境也越來越好。”劉豪一家算得上是縉雲山上最早發展農家樂的村民,2000年,劉豪的父親劉武便將自家農房拾掇出來經營住宿、餐飲,一天一兩百塊包吃包住,生意好時,一年也能掙上五六萬元。漸漸地,參與農家樂的村民越來越多,先後建了十多家農家樂。

  然而,農家樂的無序發展,破壞了生態環境。在劉豪記憶中,那時,山上許多區域都被違規搭建的農房屋棚佔據,一些村民還在山上散養雞、鴨,弄得家禽糞便到處都是,環境又臟又亂。

  2018年,重慶啟動縉雲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對山上的農家樂違建進行統一拆除。當時,劉豪一家剛剛投入十多萬元,在老屋旁邊搭建了一座彩鋼棚,用來做招待客人的棋牌室。

  “剛修好的屋棚就要拆,我媽急得一整晚沒睡着,擔心會影響農家樂的生意。”然而,令劉豪一家沒想到的是,農家樂拆除違建後,村裏的環境也跟着大變樣:生活垃圾統一清運出村,污水接入管道集中處理,政府還出資將他家門前的小土坡平整出來,栽種了綠植花卉,打造成景觀小品。

  “生態環境好了,我們多了份實實在在的幸福感,發展民宿也有了底氣,幹勁更足了。”劉豪説,也就是在這時,一直在江北一家廣告公司上班的他有了返鄉創業的念頭。

  和劉豪不同,40齣頭的關懷則是名資深的民宿運營人。最初,他在重慶巴南成立了11居民宿公司,短短幾年就把産業項目做到了萬盛等地。

  2018年,關懷在朋友的引薦下,第一次來到梁平竹山鎮獵神村。這裡曾是梁平遠近聞名的“採礦村”,鼎盛時期,村裏大大小小的石膏礦就有五六座,無節制的濫採給當地生態造成極大破壞。從2017年起,村裏陸續關停了所有礦廠,誓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捨棄礦山經濟,恢復綠水青山。

  他從朋友口中得知,村裏有個文旅項目正在招商,彼時關懷正打算將公司業務向渝東北延伸。雙方一拍即合,很快就簽訂了投資協議。

  綠水青山帶來發展紅利

  “説實話,剛簽下這個項目時,我心裏直打鼓。”坐在礦咖民宿靠窗的卡座前,關懷呷了口清茶,娓娓道來。第一次到獵神村時,礦廠剛關閉,林地間堆滿了渣土,一些地方還能看見裸露的山石。

  “進村道路全是泥石路,整個生態不算太好。”關懷有些猶疑,怕投的錢都打了水漂。

  但很快,他的疑慮被打消了。項目落地後,政府接連上馬了幾個生態修復項目,村裏的環境越來越好,獵神村實現從“賣礦石”到“賣風景”的華麗轉身。

  地處&&竹海景區的梯塘小微濕地,過去也是一座廢棄礦坑,開山採礦污染了地下水源,廢棄礦坑蓄着的山泉水渾濁不堪,山體四週長滿了苔蘚和雜草。

  在生態修復中,當地對礦山塌陷積水區進行人工微地形塑造,布局梯塘和溝渠,實施以“一河一湖一槽一田”為紐帶的鄉村小微濕地,打造了成片的山地梯塘小微濕地群。

  修復後的礦山濕地水草豐茂,環境優美,開始慢慢小有人氣,周末經常有附近居民開車來玩。許多游客對村裏遺留的礦坑、礦山很感興趣,經常在遺址前拍照打卡。

  受此 啟發,關懷盤下了一處廢棄廠房,在保留礦區風貌的基礎上,將其改造為一間集咖啡、酒吧、民宿、游泳池等綜合業態於一體的礦咖民宿。

  2021年,民宿開門營業。每到周末節假日,驅車前來的游客絡繹不絕,民宿一年營業額就有幾百萬元。“綠水青山真的就是金山銀山啊!”關懷感慨道。

  好生態帶來好前景,對95後劉豪而言,縉雲山生態的改善,讓他成功轉型為高端民宿,擺脫了低端農家樂的無序競爭,享受到實實在在的“綠色紅利”。

  今年初,北碚區加快推動縉雲山自然保護區“一心四片”産業布局,提出打造縉雲民宿集群計劃。劉豪向村委會遞交了申請,成為首批納入民宿改造的農家樂。

  在政府幫助下,他申請到150萬元貼息貸款,還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免費設計服務。今年夏天民宿改造完成,試營業期間就有不少市民打電話提前預約。升級後的縉閒居,儘管客房數量還不到過去農家樂的一半,客單價卻是以前的好幾倍,人均消費在400元左右。

  “農房變民宿,靠的是綠水青山的好生態,我們一家人走上了致富路。”劉豪説。

  讓生態紅利惠及更多村民

  午餐後,游客陸續散去。劉豪從屋內拎出工具包,將一個個手工製作的竹編燈籠挂上屋檐。“下個月,我準備在民宿策劃一期古風主題的密室逃脫,這段時間正忙着進行場景佈置。”劉豪説。

  除了民宿老闆,劉豪的另一個身份叫做民宿主理人,他平日裏會根據不同的節日主題,組織策劃一些露營、布展的活動,為游客提供更豐富的場景體驗。

  雖然是個民宿運營新手,劉豪卻能想到很多奇妙的點子。在策劃密室逃脫時,他就打算將北碚特有的縉雲甜茶融入通關獎勵中。讓游客在玩耍中也能了解北碚的茶文化,甚至還能現場購買、製作縉雲甜茶。

  “我一直有個想法,就是希望能有更多人參與到民宿發展中來,既能叫響縉雲民宿的品牌,也能讓生態紅利惠及更多村民。”劉豪説。如今,在他的帶動下,縉雲村已有七八家農戶陸續動起來,參與民宿集群計劃中。

  雖然相互不認識,關懷與劉豪卻有着同樣的想法。在梁平獵神村,關懷的礦咖民宿發展起來後,村民們看到了生態旅游的前景,紛紛將自家農房改建成民宿、農家樂,短短幾年時間,獵神村就具備了400多張床位的接待能力,鄉村旅游如火如荼,帶動全村人均年純收入達3萬元以上。

  “從賣礦石到賣風景、賣生態,獵神村的蝶變是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迫切需求。”今年,關懷又加入了獵神村農房改建計劃中,公司將盤活一批閒置農房土地,打造礦咖民宿2.0版本,讓綠水青山持續發揮多重效益。(記者 左黎韻)

【糾錯】 【責任編輯:歐陽虹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