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是推動綠色建築建設、低碳城市發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創新表現。今年以來,重慶持續推動海綿城市建設,並以片區為重點,打造了一批優秀的海綿城市建設區域。
來到仙桃國際大數據谷,這裡的人行道、屋面、道路、公園就像一塊塊“海綿”,遇到下雨,能快速滲透到地下,路面很快就變得幹爽,雨時能吸水,旱時能擠水,“鎖住”水分。
仙桃國際大數據谷
這其中的秘訣,主要歸功於海綿城市片區建設。仙桃國際大數據谷位於重慶市渝北區,園區佔地面積為2平方千米,建設規模175萬平方米,是一處規劃從業人口4萬人,企業900余家的大數據産業集聚園。
旱溪實景圖
在園區設計之初,仙桃數據谷公司就秉承“生態、質樸、高效”的設計理念,詳細梳理園內水系統,在海綿城市建設工作中做出了部分嘗試。同時渝北區住房城鄉建委在海綿城市相關新標準、新政策與宣貫等方面安排專人給予指導,在全面梳理雨水系統和提升景觀需求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滲、滯、蓄、凈、用、排”等手段,合理採用綠色屋頂、雨水濕塘、生物滯留帶、下凹式綠地、透水鋪裝及生態停車場等海綿設施,以“源頭、中途、末端”共同消納的方式,打造獨具特色的海綿城市生態系統。
綠色屋頂實景圖
在數據谷海綿城市片區裏,中心辦公區根據場地情況,合理利用屋頂空間設置綠色屋頂,並在綠植區域根據地麵條件設置具有一定坡度滿足收水效果的旱溪、下凹式綠地、階梯式綠地與滲濾溝,通過砂率層截留雨水,延緩徑流高峰的形成,不但能收集周邊路面及屋頂的雨水節能減排,還能實現景觀與建築的融合,達到提升品質的效果。
雨水濕地實景圖
當地通過分析園區道路坡向和雨水徑流通道,以道路為載體串聯園區雨水通道,合理布設生物滯留帶、透水鋪裝、雨水濕地等海綿設施,減緩徑流速度,提高區域道路污染去除能力和排水防澇能力。
下凹式綠地實景圖
雲湖公園屬於數據谷的核心區域,是園內最大的公共海綿設施,湖面面積約8000平方米、調蓄容積約3000立方米,利用雲湖的調蓄功能保護區內現狀水系,與源頭減排項目、過程控制項目形成完善的雨水徑流管控系統,同時可達到對排水分區內雨水凈化的目的。
雲湖實景圖
雲湖公園既實現了海綿建設與周圍環境的融合,又成為了工程功能性與景觀美觀性統一的典型代表。
如今,以仙桃國際大數據谷為例的海綿城市建設區域在重慶各區縣不斷形成,海綿城市片區效應逐漸顯現。預計至2024年底,全市達標排水分區535個,達標面積共計853.7平方米,佔城市建成區比例46.3%。
接下來,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將繼續貫徹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持續高質量推進海綿建設,全力推進海綿城市2025年中期達標任務完成,切實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點、有實效的海綿城市建設典型示範片區,實現海綿城市建設“從有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