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校園食安社會心安——重慶推動校園食品安全社會共治見聞-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4 11/18 14:21:59
來源:新華網

讓校園食安社會心安——重慶推動校園食品安全社會共治見聞

字體:

  新華網重慶11月18日電(邵以南)校園供餐體量大、經營形式多樣、責任主體多元、社會關注度高,事關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

  多一雙監督的眼,便多一份守護的力。在重慶,市場監管部門近年來強化關口前移、多部門聯動、常態化監管,同時也把解題思路放在了“共治”上:通過引導學校充分發揮家長、師生對校園食品安全的監督作用,形成一批新形勢、新要求下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新範式,進一步築牢校園食品安全防護墻。

在重慶市南開兩江中學,學生家長和食堂工作人員一道查驗食材。新華網發(受訪單位供圖)

  一個委員會 提升家校“共治力”

  “今日進校參與食材收驗,反饋如下——”

  11月13日上午10點左右,重慶市南開兩江中學初2506班家長微信群裏彈出一條信息,發送人備註“徐佩(化名)媽媽”。

  “鮮肉類:瘦肉、豬蹄、心舌、豬肚、雞鴨、肉末等,均新鮮無異味,且用冰水放入肉袋”;

  “凍貨食品包裝完好,日期比較靠前”;

  “蔬菜品種多樣,無加水無爛葉”;

  “後廚管理制度上墻,存放區和加工區乾淨整潔,工作人員均佩戴頭罩、口罩,調料盒昨天均用保鮮膜密封好今天再撕開使用”;

  …………

  “徐佩媽媽”名叫詹美,她如今還有另一個身份:學校食材監督委員會成員。

  “以前,學校也會邀請家長參觀,了解食堂運作。現在有我們堅持把關,大家對學校的飲食安全更加放心了!”詹美邊説邊滑動手機屏幕。微信群裏,她發送的食材驗收報告收到一連串點讚。

  南開兩江中學共有6個年級、2800多名學生。為了提升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學校從今年起成立食材監督委員會,吸納了9名熱心家長加入並頒發聘書。他們根據個人時間安排,以“不打招呼、常態化”的方式深入學校食堂,與工作人員一道查驗食材溯源信息,對食材收驗、儲存、加工全過程開展監督,現場拍照留存並反饋給其他家長;在校陪餐,觀察食堂工作人員個人衞生、就餐秩序、食品留樣等情況,確保食堂運作的各個環節都符合食品安全標準。

  “從歡迎家長監督,到賦予其深度參與學校食品安全管理的職責和權力”。

  南開兩江中學副校長陳踴説,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家長參與、共驗食材”的全新管理模式收穫了積極反響,不僅增強了家長對學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認可度,更提升了食品安全“家校共治”的效力。

在江北區洋河花園實驗小學翰瀾校區食堂,黎桂蓮為午餐留樣。新華網 邵以南 攝

  一份固定崗 聘請家長“一起幹”

  臨近中午,黎桂蓮將菜品一盆接一盆地端到食堂窗口加溫器上。今天午餐的供應是胡蘿蔔肉絲、紅燒肉、南瓜和包白菜。

  今年9月,江北區洋河花園實驗小學翰瀾校區正式投用,招收了180多名1年級孩子就讀。作為老校區學生家長的黎桂蓮,成了新校區的一名食堂員工。

  接貨查驗、洗菜切配、食品留樣、消毒保潔……翰瀾校區食堂不大,只有3名員工,許多事都要黎桂蓮經手。她説,幹這份工作,好比親手給自己的孩子做飯,每個環節都能掌握,也就對學校的食品安全管理信心十足了。

  2019年,國家&&《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鼓勵家長參與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在區教育、市場監管、衞生健康等部門指導下,洋河花園實驗小學總結過去家長“體驗式”參觀或幫忙的經驗,改為聘用家長擔任食堂固定工作人員。

  洋河花園實驗小學翰瀾校區後勤主任潘學可説,其實學校過去20多年一直都有聘用家長作為後勤員工的傳統,但主要出於緩解人手緊張、幫助家長解決就業等目的。

  “近年來,學校把這項‘傳統’與食品安全新形勢、新要求緊密結合,根據食堂工作需要,面向家長設置對應工作崗位、明確崗位職責,經過嚴格篩選、體檢和培訓後再上崗。”

  潘學可説,家長“嵌入”學校食堂日常運行全過程,最大的好處就是激發了家長參與學校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觀能動性、崗位責任心、監督積極性,倒逼學校加強食品安全自律管理,增進家校互助互信。

  目前,洋河花園實驗小學的洋河、頭塘、翰瀾三個校區,均有家長通過勞務派遣成為食堂員工,共同守護師生美好“食”光。

西南政法大學渝北校區食品安全監察服務隊志願者聽取食堂運行情況介紹。新華網發(受訪單位供圖)

  一群志願者 “大食堂”監管不再難

  西南政法大學渝北校區共有三個外包食堂,每天服務24000多名師生就餐。

  “別看食堂現在運營得還不錯,曾經也遇到過食品安全日常監管的難題。”西南政法大學基建後勤處副處長黃晶説。

  和中小學相比,大學食堂規模更大、菜品種類更豐富、供給更多元。共治,成為應對“大食堂”監管的一大法寶。

  2019年,西南政法大學渝北校區建立了一支食品安全監察服務隊,每月招募30名學生志願者,並開展上崗培訓,幫助他們掌握學校食堂管理制度、感知食堂運行細節。每週二組織9名志願者,3人一組分別前往三大食堂後廚及其超市,對食品安全情況進行巡查;每週隨機兩天對三大食堂和超市進行突擊檢查。

  法學專業大三學生張欣,這個月“上崗”不久就在一家供應套餐的檔口後廚發現了問題。“冰箱內上層生肉存放不整潔,下層霜比較多。” 她記錄下問題並反饋給學校基建後勤處。食堂收到意見後,立即進行了核實和整改。

  “志願者對我們做好日常食品安全管理有很大的督促作用。” 西南政法大學渝北校區食堂經理周傑説。學校開通了監督電話等渠道收集信息,作為監管的重要依據。校企雙方還邀請志願者參與食材驗收等環節;依託學校快檢室開展食材“你點我檢”活動,讓師生見證快檢全過程,公示檢測結果。

  據統計,西南政法大學渝北校區建立學生食品安全監察服務隊以來,累計有1000余名志願者參與了食品安全共治工作,學校採納並落實意見和建議300余條。在師生、校企共同努力下,學校食堂積極打造食材安心、膳食健康、服務到位、文明光盤的“四型食堂”,先後被評為市、區級文明餐桌食品安全示範單位。

【糾錯】 【責任編輯:李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