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設在大足區荷棠夜市與昌州古城的“渝味360碗”美食集市人流如織。新華網發(受訪單位供圖)
新華網重慶11月18日電(邵以南)近日,在重慶大足石刻景區參觀的湖北游客沈璐驚喜地發現,她的導游是一名虛擬“數字人”。這位名叫“小笛”的導游,身穿青衣、手持長笛、梳雙馬尾,其形象來自大足石刻中經典造像“吹笛女”。“小笛”的一顰一笑,為講解增添生氣。
“精美的石刻真的會‘説話’!” 沈璐邊游覽邊感嘆。
“小笛”的入職,是重慶市大足區在文旅領域應用數字技術的又一次創新升級。近年來,大足通過數字博物館、球幕電影、元宇宙景區等數字技術賦能“智慧旅游”,讓世界文化遺産大足石刻“活”起來。
11月15日至17日,就在大足,一場重慶市文化旅游發展大會、一系列文旅配套活動,展示了重慶近年來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建設文化旅游強市的標誌性成果,傳遞“再出發”的新信號。
“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慶府”,孕育了巴渝文化、三峽文化、抗戰文化、革命文化、統戰文化、移民文化等厚重人文;形塑了壯美三峽、綿延巴山、逶迤武陵等醉人風景;擷英了山魂之雄、水韻之靈、歷史之厚、紅岩之魂、時尚之魅、煙火之味。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近年來,重慶加快建設新時代文化強市,實施文物保護項目1287個,建成歷史、革命、抗戰、工業、自然“五大博物館群”,區縣覆蓋率100%;着力塑造“世界山水都市”“壯美長江三峽”“多彩風情武陵”文旅名片,精心打造世界級旅游景區度假區、世界內河游輪集群、紅色旅游高地、遺産旅游勝地、世界溫泉之都等旅游精品。
2023年,重慶文化産業、旅游業增加值雙雙突破1200億元,佔GDP比重分別達到4.1%和4%,公共文化服務綜合滿意度全國第七、游客滿意度全國第一;今年1-9月,全市接待國內游客3.3億人次、入境游客76.2萬人、實現游客總花費355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1%、222.4%、15.6%。
“文化和旅游業,已成為重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凝聚人氣、擴大消費的重要抓手,提升城市生活品質和知名度、影響力、吸引力的重要載體。”重慶市文化旅游委主任高琳&&。

渝中半島。新華網發(受訪單位供圖)
文旅名片盡顯國際范、巴蜀韻、重慶味
華燈初上,佇立洪崖洞,極目遠眺,流光溢彩的燈火,把城之立體、江之靈韻、山之具象勾勒得如夢似幻。伴隨光影的跳動,操着天南地北口音的人群,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
2023年,重慶都市旅游區接待國內游客3.08億人次,實現國內游客花費3209.79億元;今年1—9月接待國內游客2.42億人次,同比增長10.8%。
攜程集團高級副總裁王韋注意到,重慶通過規劃引領、産品培育、業態創新、服務提升、品牌推廣等舉措,推動山水與人文、現代與市井融合,發展壯大都市旅游,構建起了遺産古跡、魔幻都市、煙火生活、城郊休閒等各具魅力的都市旅游産品體系。
2023年,三峽游輪接待游客137.62萬人次,創下過去30年新高。
長江三峽,是中國最早向世界推出的旅游名片之一和可以乘坐大型游輪游覽的內河大峽谷。如今,坐游輪·游三峽已經成為中外游客飽覽三峽美景的主要方式。長江3號、世紀遠航、世紀凱歌、世紀綠洲、華夏神女3號等新型豪華游輪陸續投運,載着游客追尋“詩與遠方”。目前,重慶三峽游輪數量已達33艘,其中五星級22艘。
“我們以打造長江國際旅游黃金帶為己任,努力把長江三峽這張名片更深入地推向世界。”重慶冠達世紀游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偉&&。
多彩風情武陵,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與重要生物多樣性保護區,也是隱藏於中國腹地的絕美畫廊。
近年來,重慶一體化推進武陵山區(渝東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創建文化産業和旅游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區,讓巍巍武陵、浩浩烏江盡顯山川人文之美。其中,武隆區圍繞“生態優先、旅游引領、三産融合、強區富民”發展思路,大力推進以國際化為引領的武隆旅游“三次創業”,今年1—10月接待持票游客600.2萬人,境外游客13.4萬人,同比分別增長25%、113.6%。
“大都市”“大三峽”“大武陵”——巴山渝水的至臻風景串珠成鏈,形成了都市旅游、紅色旅游、遺産旅游、游輪旅游、溫泉旅游、研學旅游、鄉村旅游等100條主題旅游線路,盡顯國際范、巴蜀韻、重慶味。

三峽紅葉正進入最佳觀賞期。11月16日,第十八屆重慶長江三峽(巫山)國際紅葉節暨第六屆巫山神女杯藝術電影周在巫山縣開幕。新華網發(王忠虎 攝)
五大重點引路高質量發展新一程
國慶期間,由200&自駕車組成的重慶南川區-四川都江堰市雙城互動自駕游活動在兩地同時發車,游客分別前往金佛山、都江堰、青城山“看山拜水”。
最近一年,有超1億人次川渝“互游”。自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川渝兩省市在2022年聯合印發《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規劃》以來,川渝已8次召開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聯席會議,每年協同推動文旅合作事項近30項。
11月15日,設在大足區荷棠夜市與昌州古城的“渝味360碗”美食集市人流如織。來自重慶各個區縣的共68道菜品集中亮相,為市民游客打造出一場古韻新風交融、美食與文化一體的饕餮盛宴。
去年底以來,重慶市商務委、市文化旅游委聯合各區縣開展“渝味360碗”評選推廣活動,通過深入挖掘特色風味美食,推薦評選出代表性菜品,形成了“渝味360碗”旅游特色美食譜係。
11月16日,第十八屆重慶長江三峽(巫山)國際紅葉節暨第六屆巫山神女杯藝術電影周在巫山縣開幕。巫山今年引入了水上飛機、載人無人機,讓游客以全新視角遍賞漫山紅葉;推出“跟着電影去旅游”活動,廣大網友既能沿着活動主題線路暢游美麗新重慶,還能和影視明星一起推介長江三峽和巫山紅葉。
聚焦“吃住行游購娛”全面推進文旅業態模式創新,重慶加快培育文旅+美食、康養、休閒、商貿、體育、影視等多元特色新業態;創新發展定制、智能、時尚、互動等新型文旅消費,塑造高質量、具有競爭力的重慶文旅産品。
“我們將持續實施大足石刻‘五山’保護提升工程和文旅數字化戰略,進一步唱響‘精美的石刻會説話’。”大足區委副書記、區長徐曉勇説。
武隆區委副書記、區長左軍説,作為重慶旅游國際化試點區縣,武隆正加快創建全國首批世界級旅游景區,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旅主力店”。
“接下來,重慶將從打造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標誌性成果、升級文化旅游産品供給體系、提升文化旅游産業能級、加強文化旅游對外開放合作、優化文化旅游市場環境五大方面共同發力,着力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國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示範地、西部地區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引領地。”高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