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一批重大項目開工暨投産活動在九龍坡區舉行。作為重大項目之一,位於九龍坡區的國鴻氫能科技産業園項目佔地面積291畝,建築面積14.4萬平方米,擬建設8大核心裝備製造項目集群,計劃2026年12月完工。該項目建成投産後,將構建制氫、加氫、産業、運營、金融、研發為一體的氫能源閉環全産業鏈生態圈,為打造集氫能科技園、氫能産業園、氫能産業示範應用基地“三位一體”的“西部氫谷”提供有力支撐。
“科學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促進水風光氫天然氣等多能互補發展,是中央部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九龍坡區政協有關負責人&&,近年來,區政協把助推氫能産業等新質生産力高質量發展作為履職實踐的重要抓手,與四川成都市新都區等地方政協攜手共建,積極為雙城經濟圈建設貢獻智慧力量。
聯合調研協商 推進構建“成渝氫走廊”
“建議將氫能裝備製造業、新材料産業和傳統能源裝備製造業進行協同創新和産業鏈整合,集中‘新(都)龍(九龍坡)’企業優勢資源,加強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推動氫能裝備製造業實現技術突破和跨越式發展。”
“建議加大對兩地氫能車輛、加氫站的網絡化、智能化管理創新,打造智慧氫能‘一張網’,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對兩地氫能車輛數據、加氫站運行狀態、加氫價格等數據實時採集、監測、自動統計、分析和預警,提高安全性和便捷性。”
去年9月和10月,九龍坡區政協與四川新都區政協共同舉辦兩次“新龍”參與構建“成渝氫走廊”聯合協商會議。來自兩地的政協委員、智庫專家和相關部門負責人齊聚一堂,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兩地頂層規劃設計有待完善、示範應用場景有待拓展、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創新能力有待提升、産業鏈融合機制有待建立等問題積極建言獻策。
據了解,此前兩地政協已將參與構建“成渝氫走廊”確定為2023年聯合調研協商課題,課題組成員先後深入兩地相關部門、園區企業廣泛收集情況,最終形成了《“新龍”參與構建“成渝氫走廊”聯合協商調研報告》,分析了産業趨勢、發展條件、存在問題,並針對性提出五個方面的意見建議供黨委政府參考。
此外,九龍坡區政協聚焦氫能産業現狀和問題,先後在重慶市政協刊物上交流調研成果,在市政協全會上提交提案,在市政協常委會會議上專題發言;牽頭舉辦中國、加拿大氫能産業九龍坡站交流會,邀請12家加方氫能企業來區洽談合作,為氫能産業發展廣泛集智匯力。
深化區域合作 聚焦新型智慧城市聯合協商
事實上,兩地政協沿着“成渝氫走廊”相向而行的探索還不止於此。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國家戰略背景下,九龍坡區政協充分發揮其作為專門協商機構的優勢,與成都市新都區政協簽署《結對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協同發展示範區交流協議》,深化區域合作。
今年,兩地政協聚焦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這一主題繼續開展“新龍”聯合協商。課題組成員先後走訪調研了兩地數字生態&&、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城市運行管理服務&&等,圍繞加快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突破關鍵數字化技術、數據融通運營、智慧場景驅動、運行機制優化等智慧城市關鍵環節進行廣泛研討交流,最終形成了調研報告。
今年10月,在兩地政協召開的“智慧城市建設”聯合協商會上,九龍坡區與新都區政府有關負責人代表兩地政府簽署智慧城市建設合作協議,明確將充分吸納消化報告相關意見建議,進一步細化合作內容、豐富合作方式,助推兩地在智慧城市建設、智慧治理領域的經驗互鑒、場景共享、成果共用。
助力創新突破 建言創新驅動和人才引培
在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過程中,九龍坡區政協高度重視創新驅動和人才引培工作。委員們積極建言獻策,推動區內企業在研發機構建設、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突破。
創新驅動方面,區政協聚焦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氫能、智能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産業,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與産業升級。通過組織專題協商會、科技成果展示會等活動,區政協搭建起産學研用交流&&,促進創新要素有效對接和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同時,區政協還倡導建立“研發機構+企業+園區+基金”的産業創新模式,加快構建以新型研發機構為主體、企業為主導、産業聯合體為協同的産學研用創新體系,為區域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人才引培方面,九龍坡區政協建議依託職業教育“雙優”特色區建設,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和一線技術工人隊伍,補齊專業人才緊缺短板。此外,還推動區內汽車企業與軟體信息企業深度對接合作,促進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與傳統製造業的融合發展。(記者 羅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