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蜿蜒任河。新華網發(張昌軍 攝)
新華網重慶11月15日電(李海嵐)“丹江口水庫裏每20杯水中,就有1杯來自城口。”12日,在“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10周年座談會上,城口縣政府縣長董奕鋒介紹。作為漢江上游最大支流,城口縣母親河任河每年有近20億立方米水流入丹江口水庫,通過“南水北調”工程送往北京,佔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庫入庫水量的5.4%。
城口縣是長江上游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庫重要水源涵養地,也是重慶唯一的南水北調參與縣。十年如一日,河清水澄碧,一泓任河水,永續向北去……這些年來,城口縣如何做到“一江清水送北京”?

人水和諧。新華網發(張其輝 攝)
“五水共治”護好“源頭碧水”
初冬時節,採訪團從城口縣城出發,沿着河水一路而上來到任河的重要源頭之一的嵐天鄉。
嵐天鄉是城口生態腹地,生態資源十分富集。近年來,到該鄉旅游度假的游客絡繹不絕,而在大家口中聽到、朋友圈看到最多的,則是清澈見底的嵐溪河中成群結隊、往來游弋的魚群。
“‘魚兒回來了’是嵐天鄉實施十年禁漁的成果,也是城口高標準、嚴要求實施‘五水共治’的一個縮影。”城口縣水利局局長馮躍介紹。
城口大小溪河779條,水庫9座,全縣多年水資源總量28.4億m3,地表水資源量22.9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5.5億立方米。近年來,城口縣高度重視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工作,投入資金41.5億元,完成任河生態景觀壩、防洪護岸綜合治理、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任河綜合治理等重點工程10余個,以“五水共治”全力保障南水北調任河水質優良。
由城口縣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城口縣國考斷面水質穩定在國家Ⅱ類標準及以上,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達100%。
同時,在城口大小779條溪河流域中,316名河長常態化開展巡河,在河岸湖邊、溪塘溝澗,隨處可見河長身影,每一條河都有了自己的“監護人”。該縣還組建25支“河小青”隊伍,每支隊伍每月至少開展1次宣傳倡議、垃圾清理、巡河護河、監測勸導等活動。
“在保護的同時,我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建設更美的河流環境。”城口縣相關負責人&&,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和自然本底,城口縣簽發縣總河長令第6號《關於在全縣實施幸福河湖建設的決定》,制定《城口縣幸福河湖建設工作方案》。自實施任河幸福河湖建設以來,城口縣先後推進任河“主要支流”綜合治理工程和“水美鄉村”國家級試點項目建設,綜合治理河道62公里,任河兩岸一天更比一天美。

任河流域。新華網發(張昌軍 攝)
“多方合力”共保“任水北上”
據了解,任河發源於城口縣東安鎮老鴉鋪七星洞,沿着大巴山南麓,由城口經四川萬源、陜西紫陽,注入漢水,俗稱“任河倒流八&&”,是全國倒流距離最長的內陸河流,這也是任河成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源涵養生態建設區的原因。
一河跨三省,如何保障水質水量?答案是推進流域共治。近年來,城口與四川萬源、陜西紫陽等渝川陜毗鄰地區共同推進跨界河流一體規劃、一體治理、一體調度、一體管護,區域水環境不斷改善,水生態持續向好,走出了一條聯合共治、齊抓共管、攜手並進的護河之路。
城口縣巴山鎮和萬源市白果鎮就是一對“跨界搭檔”。兩鎮聯合建立了任河流域協作機制,統籌推進任河和周邊流域的綜合治理和管理保護,建立跨區域聯動體系,開展聯合、交叉巡河,主動對接、現場協商解決問題。同時,加強重要水體聯合採樣監測、重要站點聯合比對監測、重點污染源聯合監督監測,共享環境監測數據,常年保證了任河國考斷面水質穩定在國家Ⅱ類標準及以上。
巴山和白果的“攜手”不是個例。重慶城口、四川萬源、陜西紫陽三地河長(制)辦公室聯合印發《任河跨省河流聯防聯控機制工作方案》以來,三地聯合開展跨區域巡河行動、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執法專項行動,聘請河道保潔員700余名,開發護河公益性崗位60余個,合力推動任河流域水生態治理管護。
“任河水北上丹江口,離不開水利部多年的傾力幫扶。”城口縣人民政府相關負責人&&。近年來,在水利部的幫扶下,城口在水土保持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為“一江清水送北京”奠定了基礎。
數據顯示,僅2023年,水利部直接投入中央資金2456萬元,在城口縣開展2個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4平方公里,有效改善了當地水土資源和生態環境。協調三峽集團幫扶的雙河鄉開展水土保持工程,計劃坡地改梯地80余畝。同時,水利部將城口縣納入丹江口水庫庫區及其上游干支流治理範圍,實施丹江口上游城口縣水土流失治理項目,計劃投資8100萬元,計劃治理水土流失135平方公里。
水土保持工程之外,水利部還先後落實投資1410萬元,新建和續建農村供水保障工程9處,惠及農村供水人口3.1萬人;助力城口縣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項目、城口縣任河生態攔水壩及濱水空間生態治理與利用工程、重慶市任河流域城口縣重點河段防洪護岸綜合治理工程等重大項目建設正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