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丹崖翠嶂笑顏開,風送閒雲眼底來。
流連寶頂,古風閎麗的聖壽寺佇立山巔,氣勢雄峻;巍巍崖壁之上,龕窟櫛比,層層疊疊的摩崖造像撲面而來;8k數字劇場,精美的石刻次第而展,讓人倍感歷史的重量。
天下大足,精美的石刻會説話。近年來,大足以數字智能技術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做好世遺、山水、鄉村“三篇文章”,打造“日月輝映、繁星閃爍”的旅游産品體系,加快建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聯結點和國際文旅名城,讓八方游客“在世界行走,到大足停留”。
豐富供給
打造“日月輝映、繁星閃爍”産品體系
登寶頂,賞青嶂蓊鬱幽麗、密林翠屏環合,拜謁沉潛的千年“隱者”;
徜徉北山,見石窟密如蜂房,精絕的造像如顆顆遺珍,裹着歲月的包漿,閃着幽遠的光芒。“一種人間的美,人的美”,活靈活現……
但這並不是世界文化遺産——大足石刻的全景圖。
大足石刻是大足境內5萬餘尊造像、10萬餘字銘文錄的總稱,始鑿於初唐,盛於兩宋。其中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5處石窟最具特色,代表了公元9—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是人類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1999年12月,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繼敦煌莫高窟之後中國第二個石窟類世界文化遺産。
為進一步豐富大足石刻旅游路徑及游覽內容,大足南山、石門山、石篆山石刻景區在前期試開放的基礎上,於今年7月20日正式對外開放。新開放的“三山”石刻,首次與已開放的寶頂山和北山石刻開啟“五山聯動”模式,供游客系統性游覽、領略石刻的獨特魅力。
而“五山聯動”,也只是大足區對標市場需求,不斷豐富文旅産品服務體系的縮影。
今年來,大足依託大足石刻這張太陽般的世界級金質名片,以及龍水湖“月光女神”般的靚麗山水,再加上眾多特色景點繁星閃耀,加速構建起“日月輝映、繁星閃爍”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
除了做大做靚“石刻聯動”,大足還做足做特“山水文章”:有山無水單調、有水無山枯燥、有山有水美妙。龍水湖與巴岳山,山水相依、深情守望,108個綠島點綴湖中,共同繪就了“湖映山青,水連天遠”的秀美畫卷。
大足加快推動龍水湖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聚力打造“歡樂龍水湖、養生巴岳山、幸福嘉年華”,推出西子灣假日營地、山泉陽光沙灘等消費新場景;以獲批全市首批低空經濟先行試驗區為契機,常態化辦好低空經濟嘉年華活動,發展飛行表演、飛行體驗、湖畔通航露營等“文旅+低空”新業態。
全力推動“串珠成鏈”:圍繞讓四海賓客“駐足流連”,推出了一批鄉村游、古鎮游、文化游等特色旅游線路,讓游客在游覽大足石刻和龍水湖之餘,可到袁隆平院士工作的第一站——隆平五彩田園,親身體驗院士終生追求的“禾下乘涼夢”;可到如夢如幻的山灣時光,觀賞“接天蓮葉無窮碧”的太空荷花;可到全市首個“三線建設”博物館——紅岩重汽博物館,重溫那段中國軍用重汽從無到有、乘風破浪的崢嶸歲月。
與此同時,實施“增星添A”“快旅慢游”等計劃,提檔升級隆平五彩田園綜合體、如夢荷棠·山灣時光等特色景區景點,寶頂小住、吾家小院等精品民宿開門迎賓,棠香人家成功創建4A級景區。
今年1月—10月,大足區累計接待游客3337.5萬人次,同比增長8.33%;旅游總收入199.9億元,同比增長17.92%;接待境外游客5.3萬人次,同比增長181%,文旅産業迸發出澎湃活力。
講好故事
唱響“精美的石刻會説話”文旅品牌
大足石刻是一本教科書,是一冊連環畫,是一個有溫度、有價值的美的存在……在大足石刻中,讓人能夠感受到文化的流淌、人性的光芒。
那麼,在新時代新語境下,如何讓大足石刻“活”起來,讓精美的石刻會“説話”,更好涵養人們的美好生活?是大足石刻文物保護利用的一道必答題。
只重保護、不講利用,文物只能“孤芳自賞”。近年來,大足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堅持保護第一、有序利用星羅棋佈的大足石刻遺珍和文化資源,堅持文化為魂、産品為王、節會為媒,下好“話題營銷”“事件營銷”先手棋,搶佔“短視頻營銷”新賽道,持續唱響“精美的石刻會説話”:
文創出新——加快推動大足石刻文創園建設,推出文創産品400余種,《麗人行》《大足獅》《大足小工匠》等文創産品連續3年獲評“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大賽”金獎,石刻旅行家手辦盲盒、笛女牌石刻紀念版入選“中國好禮”。
節會出彩——常態化辦好大足石刻國際旅游文化節、“大豐大足·和美鄉村”系列節會活動、“大足石刻杯”系列體育賽事等重大活動,成功舉辦7屆環龍水湖馬拉松賽,獲中國田協銀牌賽事和自然生態特色賽事“雙牌”認證,龍水湖獲評中國體育旅游精品景區。
營銷出圈——高質量運營“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直播”新媒體矩陣,累計曝光量破10億。攜手我國首款“3A”游戲《黑神話:悟空》推動千手觀音、西方凈土變等經典造像上線游戲世界,引起網民極大關注,大足石刻榮登5A級景區品牌傳播力百強榜第六位。聯合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創作《天下大足》舞劇。推出的“‘雲上龍門 走進大足’系列直播”活動獲全市2023年度十大國內文旅宣傳推廣優秀案例。借助《萬里走單騎》《詩行長江》等文化綜藝類節目,吸引單霽翔等文化大咖、肖央等新生代演員、龍洋等知名主持人走進大足,攜手董宇輝開展“與輝同行”大足專場直播活動,帶動文旅消費,提升景區品牌,全網曝光量超8億。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
近年來,大足區更堅持文藝立品、文化惠民,用“足”心思,開“足”馬力,匠心雕琢“足字號”的文化文藝精品力作,不斷提升大足的優質文化供給能力。
提質提檔文化空間。新建城市書房2個,現已建有國家一、二級博物館各1座,國家一、二級文化館各1座,國家一、三級圖書館各1座,美術館1座,27個鎮(街)309個村(社區)基層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100%。大足區圖書館、萬古“鯉魚燈舞”保護傳習所獲評全國優秀文化空間案例基層文化空間,大足區圖書館被提名重慶市十佳最美閱讀空間。
文化活動有聲有色。建好公益美育課堂,推動文化助力鄉村振興,年均主(承)辦市、區級文化活動200余場,開展各類惠民活動400余場,線上線下受益群眾超30萬人次。
文藝創演出新出彩。《爺爺的畫卷》獲中國西部民歌歌會銅獎、重慶山歌會三等獎,《船工號子》以全場最高分獲全國漁歌邀請賽“北部灣金獎”。舞劇《天下大足》列入《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資助項目名單》。民間傳統非遺節目《鯉魚躍龍門》、石雕作品“牧牛圖”均入圍第十七屆“山花獎”。
非遺文化賡續傳承。大足有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共92項,其中國家級2項(寶頂架香廟會、大足石雕)、市級25項。紅岩重汽博物館成為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13項大足非遺亮相《非遺裏的中國》,全網曝光量累計22.3億。
融入重大戰略
加強區域協作,打造國際文旅名城
區域協作,是文旅融合發展、提升辨識度的重要途徑。
大足,地處於成渝相向發展的戰略腹地,與四川資陽共同構成了巴蜀文化交融地。
近年來,大足本着“一體化”和“高質量”的發展理念,完善協同機制、密切區域交流、深化合作協作,加快建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聯結點,攜手共建資大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取得了大量新成果:
深化機制聯動。印發工作要點、工作推進機制、工作績效目標考評辦法、“四張清單”、工作要點,簽署《共建資陽—大足石窟寺文物主題游徑合作協議》《成渝古道中段兩市五區文旅區域協作備忘錄》。
深化文物共護。編制完成《川渝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重慶片區)總體規劃》,《巴蜀石窟全集》完成第一卷樣稿;川渝石窟寺保護傳承與科技創新項目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項目並持續推進;川渝石窟保護研究中心、川渝石窟保護研究聯合實驗室、川渝石窟保護利用科技創新基地落戶大足並掛牌。
深化項目聯建。大足石刻文創園與資陽安岳共同申報成為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項目,攜手成都梵木文化産業園創建國家級文化産業園區。
深化交流聯絡。舉辦首屆重慶大足梅花旅游文化節、首屆大足資陽石刻石窟主題美術作品展展覽等10余場活動,進一步彰顯“成渝地·巴蜀情”“資足常樂”區域品牌標識。
下一步,大足還將繼續擦亮大足石刻金字名片,高點定位,對標一流,加快建設國際文旅名城,為全市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貢獻大足力量,具體舉措包括:
打造世界知名研究院,讓國際文旅名城有特質。引育一批知名、高端專業人才,深入發掘大足石刻的內涵價值,持續推進“大足學”研究,將大足石刻研究院建成世界知名研究院,用文化對話世界,打造世界文化遺産學術研究新高地。
爭創世界級旅游景區,讓國際文旅名城有顏值。積極推進大足石刻景區建設世界級旅游景區,努力打造成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引領、川渝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的重要支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基地、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載體。
強化國際宣傳營銷,讓國際文旅名城有氣質。堅持“走出去+引進來”雙向發力、“線上+線下”雙向賦能,重點聚焦名人、名家、名節、名品、名片,常態化開展“旅游+體育”“旅游+音樂”等節慶活動,多層次多角度展示好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的實際成效和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取得的成果,不斷增強全球能見度、知名度和美譽度。
建強大足石刻文創園,讓國際文旅名城有産值。以創建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為目標,重點培育“雕塑藝術、工藝美術、數字文創”三大産業,並按照5A級旅游景區標準,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獨具特色的文創産業高地、文化藝術高地、創新創業基地、文旅研學基地。
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讓國際文旅名城有價值。聯動成都、眉山、樂山、資陽等地,建好資大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加快推進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品牌共塑、資源共享、産品共推、市場共建、客源互送,為打造獨具魅力的國際范、中國味、巴蜀韻的世界級休閒旅游勝地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