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聰明”的智能網聯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4 11/14 09:36:02
來源:重慶日報

更“聰明”的智能網聯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

字體:

  11月12日,第三十一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開幕式暨全體大會上,《2025年度中國汽車十大技術趨勢》發布。“十大技術趨勢”包括:新能源A級乘用車百公里行駛電耗將降至10kWh以下,自動駕駛運行安全風險管控系統將逐步上車部署與應用,等等。通訊員 雷健 攝/視覺重慶

  ■“全球主流主機廠已經規模化量産搭載L2級智能駕駛系統,L3級進入準商用階段,L4級已經在規模示範”

  ■“高質量數據可以促進AI算法的發展;AI算法的發展,可以進一步産生更多創新應用;更多創新應用場景,又可以産生更多數據,如此就形成了一個循環”

  ■“傳統的汽車安全測試方法,已不能適應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複雜的需求,必須研究全新的測試理論,設計全新的測試方法”

  路上的智能網聯汽車越來越多,它們已經是你期待的樣子嗎?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面臨哪些難題,未來將如何發展?

  11月12日,第三十一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在中國重慶·科學會堂開幕。在開幕式暨全體大會上,院士專家齊聚一堂,圍繞如何促進智能網聯汽車高質量發展,現場展開了精彩的分享。

  人工智能賦能智能網聯汽車正從部分功能區域應用向全生命周期賦能進化

  “全球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持續高速發展,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465萬輛,滲透率達到22%。全球主流主機廠已經規模化量産搭載L2級智能駕駛系統,L3級進入準商用階段,L4級已經在規模示範。”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李克強以《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與産業發展態勢及展望》為題作主旨報告。

  他&&,全球智能網聯汽車行業取得重大進展的過程中,呈現出6大發展新趨勢。比如,智能化網聯化融合發展已經形成全球共識,多個國家通過發布政策規劃、路線圖等方式,將智能化網聯化融合發展納入頂層設計。

  由於智能化網聯化融合發展路徑涉及汽車、交通、通信等多個領域,需求多元交叉,技術體系複雜,利益相關方繁多,因此需要以系統工程思路整體推進。

  基於大模型的汽車人工智能技術突破,使主流車企都已經實現大模型技術在感知、規劃和控制領域的應用,部分車企已具備全棧端到端智能駕駛能力。可以説,人工智能賦能智能網聯汽車正從部分功能區域應用向全生命周期賦能進化。

  在智能革命時代,真正的競爭都是圍繞應用場景來進行的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協理副校長(知識轉移)、人工智能學域創始主任、講座教授熊輝以《駕馭未來,汽車製造中的人工智能創新》為題進行了分享。

  他認為,如今,我們進入了一個與第三次工業革命不一樣的智能革命時代。第三次工業革命中重要的生産資料是石油,石油驅動了傳統的汽車,而這一次的智能革命時代,我們的生産資料是數據。

  “數據是從哪來的?數據就是從應用場景中來的。”他説道,汽車行業中有什麼樣的應用場景?智能座艙、車路環境、自動駕駛等都是應用場景。從應用場景中,可以得到數據。

  在熊輝看來,高質量的數據可以促進AI算法的發展;AI算法的發展,可以進一步産生更多創新應用;更多創新應用場景,又可以産生更多數據,如此就形成了一個循環。“所以説,在整個智能革命時代,我們真正的競爭都是圍繞應用場景來進行的,也就是如何産生更多差異化的數據。”

  過去兩年,人工智能最大的變化就是AI大模型帶來的,無論是教育、科研還是産業範式,都産生了重大變化。

  如何提高自動駕駛測試效率、降低測試成本,是當前急需解決的一大技術難題

  “自動駕駛,無論是單車智能還是網聯智能,現在都已經發展到包括輔助駕駛、高級自動駕駛、無人駕駛、網聯協同自動駕駛等多種技術或産品形式。”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校長、長安大學教授趙祥模以《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技術體系創新與實踐》為題作主旨報告。

  他介紹,近年來出現的自動駕駛交通事故,引發了公眾的普遍擔憂,也對自動駕駛汽車産品安全評估與准入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際上的普遍共識是,自動駕駛汽車只有經過嚴密測試,才能夠投入大規模使用。”他&&,因此,科學、完善的測試評價,是保證自動駕駛汽車系統與整車安全性、可靠性、穩定性的關鍵環節,是自動駕駛技術規模化落地應用的必要前提。

  “傳統的汽車安全測試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複雜的需求,必須研究全新的測試理論,設計全新的測試方法。”趙祥模認為,如何實現智能網聯汽車或者自動駕駛的快速測試,提高測試效率、降低測試成本,是當前急需解決的一大技術難題,甚至可以説是一個世界性難題,這道難題解決了,更“聰明”的智能網聯汽車離我們就近了。(張亦築 白麟)

【糾錯】 【責任編輯:歐陽虹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