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見住建|渝中:“數字賦能”三邊互審 多措並舉打出征收資金監管“組合拳” -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4 11/13 11:54:55
來源:新華網

“渝”見住建|渝中:“數字賦能”三邊互審 多措並舉打出征收資金監管“組合拳” 

字體:

  新華網重慶11月13日電(劉磊)渝中區作為重慶母城、老城區,區域建築密度、人口密度居全市之冠。存量建築中2000年以前的居住建築佔比40%以上,在城市更新進程中,全區徵收項目任務繁重、資金需求巨大。

  近年來,渝中區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開發徵收項目資金數字化管理系統,通過科技手段和監督管理深度融合,從防腐根源縱深推進徵收工作清廉工程建設,有效提升財務智能監管水平。

  “在重慶市數字化建設轉型的大趨勢下,渝中區貫徹數字理念、建立數字思維、強化數字賦能,促使資金使用和監管更加智能化、可視化、留痕化,促使權力制約和監督治理走向精準高效,為全區徵收工作提質增效奠定基礎。”渝中區住建委相關負責人&&,目前,渝中區在徵收資金監管方面實現了數字賦能流程監督“線上知”、職能風險“線上控”、公權運行“線上管”。

  在流程監督環節,渝中區通過數字賦能,縱向貫通資金申請、審批、統計、分析各層級;橫向覆蓋預算、執行、核算各階段,全方位涵蓋徵收資金各項業務,打通各科室、單位之間的數字壁壘,通過線上系統一鍵可知財務業務實時處理進度,實現資金數據一站式查詢和動態監督,不斷提升徵收資金流轉“透明度”“可視化”,強化“不敢腐”的震懾。

  為更好把控職能風險,渝中區分級分類完善數據審核、資金預警、實時統計、多維分析數據庫,從徵收資金申報、審核指標到支出審批等一系列業務辦理實現線上全程數字留痕;建立職能清單、責任清單和風險清單,定期通報資金運行、進度流程等,實現陽光運行;定期對徵收資金進行“數據體檢”,及時發現問題線索,設定預警信息,點對點處置提醒、反饋銷號,形成管理閉環,保障資金的規範使用和全過程風險管控,扎牢“不能腐”的籠子。

  在此基礎上,渝中區優化創新監督模式的方式方法,推動日常監督與專項監督,線上監督與線下監督相結合,建立業務科室+財務科室+審核監督科室“三邊互審”線上稽核機制,形成在資金使用上的互相牽制、監督作用。圍繞高頻風險事項,制定《項目資金收支稽核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建立多方監督運行機制,賦權普通幹部職工查看系統權限,通過直報機制向主要負責人報告,實現徵收資金的大數據全過程監管;稽核科室每月對用款科室、財務科的資金使用及支付事項進行復盤,切實做到支付金額與系統數據、銀行數據、財務數據“四一致”的“事後”監督,形成清廉工程建設“智”理合力。

  渝中區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以“數字賦能+線上留痕”壓縮違規用權和權力尋租空間,有效解決徵收工作“環節多、資金密、歷史問題多、監管難度大”等痛點,促使徵收資金使用和監管更加智能化、透明化、留痕化,完全避免人為干預、權力濫用情況發生。

  數據顯示,目前渝中區已累計對34個徵收項目、40余個銀行賬戶、近10億元賬戶資金審核把關4200余次;每月處理超200筆收支交易,確保資金撥付5個工作日完成,時間效率提升50%。與此同時,幹事熱情明顯提振,徵收領域遺留問題化解總量380余件,實施的徵收項目惠及群眾2600余戶,搬遷率達99.4%。渝中區房屋徵收中心牽頭的棚戶區改造工作也獲得了2022年國務院督查激勵。

【糾錯】 【責任編輯:李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