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需要怎樣的人才?高校人才培養存在哪些亟需解決的突出問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需要怎樣的人才培養路徑?11月12日,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人才對接交流會在重慶科學會堂舉行,來自國內外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專家學者、投資人、創業者及知名企業家、高校學生代表等約200人齊聚一堂,圍繞産才融合這一命題,碰撞智慧、洽談合作,為産業高質量發展賦能。
本次活動是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重要活動之一,以“新汽車、新人才、新態勢”為主題,由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管委會、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聯合主辦,旨在為重慶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生態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需要人才從專業型向複合型轉變
“智能網聯汽車作為新一代AI技術的典型應用,集合了環境感知、自主決策、高精準定位、AI芯片、車載計算&&、大數據與雲計算、車聯網(V2X)等技術,展現了多技術交叉、跨産業融合的特點。”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智能綠色車輛與交通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李克強説。
在他看來,正是這一發展特點,讓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人才擁有多學科知識體系,實現從單一學科向多學科交叉的跨越,從專業型向複合型的轉變。
他認為,對於新時代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的人才培養,不僅要讓其掌握知識,更要培養他們的實踐和創新能力,要在全産業鏈進行培養。這就需要政府、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共同參與,形成全方位的人才培養模式,推動産業創新,推動我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高質量發展。
他進一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需要三大技術:一是汽車工業技術;二是新一代高新技術,包括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三是如何基於新一代通信技術與汽車固有技術發生結合,産生化合反應,産生出新的交叉融合技術,“只有掌握了這些技術,才能在真正意義上確保人才隊伍緊密契合産業發展的實際需求。”
面向智能汽車産業鏈高校人才培養亟需解決三大突出問題
“高科技領域的競爭,歸根到底是拔尖創新人才的競爭。在這樣的人才需求倒逼之下,高校人才培養改革迫在眉睫!”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校長、長安大學教授趙祥模坦言。
他認為,拔尖創新人才應該集專業技術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統籌協調能力、綜合決策能力、判斷分析能力等於一身。面向智能汽車産業鏈,高校人才培養亟需解決三大突出問題:如何在有限培養周期內,構建與技術變革、學科交叉、知識更新相匹配的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如何在智能汽車新技術快速迭代、知識爆炸背景下,使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掌握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和高端産品開發能力?如何將大&&、大團隊的科研優勢轉化為優質教育教學資源,有效提升學生創新思維和科研能力?
對此,趙祥模&&,要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總結起來就是堅持“一個核心、六措並舉”,促進“三鏈融合”,實現“二個推動”。其中,一個核心就是以學生為中心、與産業共成長;六項舉措就是項目共研、基地共建、&&共享、團隊共培、成果共創、人才共育;三個鏈條就是人才教育鏈、科技創新鏈、汽車産業鏈;二個推動就是推動民族汽車工業加速前行,推動所在的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此外,賽力斯集團副總裁康波以《發揮鏈主作用,推進産業創新人才,構建智能網聯汽車産業創新生態》為題進行了分享,中關村科技産業研究院副院長、創始合夥人楊洋以《聚人促産,打造智能網聯人才新質生産力》為題,針對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趨勢發表了真知灼見。
科學城已吸引40余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企業落地
近年來,重慶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和人才強市首位戰略,將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作為“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中重點打造的3大萬億級主導産業之一,加快建設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管委會主任聶紅焰介紹,科學城高新區作為落實國家戰略、建設現代化新重慶的重要引擎,正聚焦構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及核心器件産業集群,強化以産聚才、以才興産,實施“金鳳凰”“新鳳”等人才政策,推動“大學城”和“科學城”融合發展、“人才鏈”和“産業鏈”同頻共振,是全市科技創新和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的主戰場、主陣地。
目前,科學城高新區已吸引國科礎石、西部智聯、輕舟智航、招商車研等40余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企業落地,涵蓋整車、關鍵零部件、充電基礎設施、智能網聯汽車示範運營等,加快推動“車路雲一體化”中國方案基礎設施體系完整落地,全産業鏈生態圈初步建成,正成為全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創新高地。
活動現場,多名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高層次人才代表與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重點企業代表成功簽約。同時,科學城高新區分別與普華軟體、壁虎跨越、瀚德遜汽車、大有時空、西部創源簽訂協議,共同推動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才聚集和産業升級發展。
此外,香港城市大學與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進行了戰略合作簽約,雙方將建立長效溝通與合作機制,通過多種形式的産學研合作,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作為本次活動“重頭戲”之一,現場還正式發布了車路雲一體化應用生態、AI-CAP汽車智能駕艙評價規程-AI語音交互測評等多項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