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引領+全鏈條參與+全領域進入 璧山將軍村藝術活化的成功秘訣-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4 11/13 09:32:28
來源:重慶日報

藝術引領+全鏈條參與+全領域進入 璧山將軍村藝術活化的成功秘訣

字體:

藝術活化後的將軍村。(受訪者供圖)

  2022年起,四川美術學院、重慶日報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自信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聯合打造了“川美講堂”品牌,以“藝術+傳媒”形式,通過網絡直播、短視頻、新聞報道等形式,打通社會美育“最後一公里”,屢獲好評。

  共享名師智慧,暢游藝術殿堂。11月12日起,全新升級的川美講堂第三季再啟航,將邀請焦興濤、潘召南、王天祥、曾令香、婁金等名師出鏡,走進他們參與的藝術鄉建項目,以鮮活的典型案例、精準的理論解析,探討藝術賦能鄉村的“N種”範式,助推鄉村全面振興,敬請關注。

  11月12日清晨,在縉雲山和雲霧山之間,璧山七塘鎮將軍村蓮花穴院落緩緩“甦醒”:幾十棟小樓,磚墻青瓦,錯落有致;推開窗,遠山蒼翠,花海成片,鳥鳴脆耳,炊煙嫋嫋;不遠處,鄉村咖啡屋傳出陣陣芳香……

  誰能想到,這個3年前只有23名常住人口的“空心村”,如今年均游客接待量數十萬人,頻繁登上央視等媒體的頭條,還被寫進初中教材。

  將軍村究竟做對了什麼?川美講堂第三季從這裡出發,邀請四川美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蓮花穴院落藝術活化項目總策劃焦興濤,分享了將軍村藝術鄉建的成功秘訣。

  改造活化

  喚醒鄉村“沉睡”資源

  曲徑通幽,沿着青磚鋪就的小路,走進位於蓮花穴院落中央的圖書館。

  冬日的陽光斜透過落地門窗,照亮了直抵天花板的書架;靠裏側,穿鬥結構的木柱間,擺放着長長的原木色書桌;沿書桌望去,盡頭是一座傳統的農村石制灶&……

  佇立窗邊,極目遠眺,百畝稻田盡收眼底,磚墻青瓦的特色農家小院散佈在青山綠水間,藝術博物館、美術館、小劇場、咖啡館、稻草製作的人偶、房屋外墻上的貓咪雕塑、極具創意的手工作品……藝術氣息撲面而來。

  “2019年初,我們第一次走進這裡時,草長得比人還高。”在本次講座中,焦興濤講述了該村的發展史。

  是年,璧山區七塘鎮政府、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市雕塑學會等達成合作,啟動了蓮花穴院落藝術活化項目。

  “與多數鄉建項目一上馬就開始拆建不同,我們首先進行了為期1年的摸底調查。”焦興濤説,他們調查發現,村裏的24棟房屋,有近1/3因缺乏修繕而逐漸破敗。村裏的年輕人紛紛外出務工,有的甚至舉家外遷,常住人口僅23人,其中有15名65歲以上的老人、3名留守兒童,是一個典型的空巢村。

  “通過與當地政府人員、村民的廣泛溝通共商,我們逐漸清楚了做什麼、為什麼做、怎麼做——即一方面,完成傳統村落的藝術活化塑造,以周邊豐富的生態農業資源為依託,形成重慶近郊鄉間旅游的目的地;另一方面,作為支撐‘七塘藝術帶’的游客集散地,需要建設相應的設施配套,為藝術展演、游學、團建和尋訪鄉土文化歷史活動提供條件。”焦興濤&&。

  同向共生

  搭建藝術鄉建“新主體”

  事實上,近年來,隨着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縱深推進,“大地藝術”等被廣泛運用到鄉建中。

  毋庸諱言,這些項目有的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有的也成了鄉村的新“傷疤”。

  “藝術鄉建中有一個為人詬病的現象,就是藝術家、設計師在鄉村留下的建築物,無法在功能上融入鄉村生活,成為格格不入的‘入侵物’;留下的各種設計,不能自動讓被包裝的産品獲得更好的銷售渠道;創作完成的似曾相識的‘作品’,甚至還沒等到城裏游客到來,就在日曬雨淋中褪色損毀。”焦興濤説。

  藝術鄉建的關鍵是,藝術的主體必須和鄉村的主體在同一空間同處、同住、同生活,這樣的藝術才能真正在地生長,融入鄉村肌理。

  為此,他們以“村集體、村民、藝術機構”三方共同建設的模式,成立“觀田家”文旅公司,打造了集資産管理、資金籌措、目標策劃、規劃設計、藝術展演、村落治理、民俗活化於一體的鄉村建設“新主體”。

  同時,秉持“共生”理念,確立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村落空間環境設計,把需要改造的房屋置於村民日常生活空間中去思考,把不同時代、不同風格、不同材料的建築體所形成的複雜關係,作為村落空間規劃的核心,呈現文化的植入與同構。

  此外,秉持“同享”理念,實現藝術與鄉村日常的同構。

  2021年,蓮花穴院落藝術活化項目正式實施,打造了鄉建藝術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研究所、鄉村劇場、七彩稻田等十大主題核心藝術區,與村民共建特色民宿、自行車租賃、土特産售賣、特色餐飲等鄉村互動區,實現“藝術介入鄉村,鄉村成就藝術,藝術振興鄉村”。

  村子變美

  村民內生動力被徹底激發

  “請問需要點些什麼?”走進村裏的咖啡屋,村民甘遐學立即笑臉相迎。

  她以前在一家皮鞋廠上班,蓮花穴院落打造的民宿和咖啡店營業後,甘遐學也有了新工作——早餐師和咖啡師。

  “現在一年可賺六七萬元,在家門口就能上班,更安逸了。”她抿嘴笑着説。

  村民楊年華也實現了在家門口賺錢的心願:他在村裏盤下一棟房,搞起了餐飲,一年收入超過10萬元。

  2021年,“七塘鎮將軍村蓮花穴院落藝術活化項目”入圍“2021重慶鄉村振興十大示範案例”;2022年,將軍村被評選為第四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023年,將軍村被評為重慶市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五星級示範村。

  將軍村的美麗蝶變,不僅吸引大量媒體的關注,頻頻登上“頭條”,還被寫入重慶師範大學美育研究院牽頭主編的初中《美育活動指導手冊》,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理解鄉村、欣賞鄉村,乃至未來去建設鄉村的視角。

  “藝術鄉村的獨特魅力,讓七塘鎮成為了城鄉融合發展的新範例。”七塘鎮相關負責人稱,在蓮花穴院落藝術活化項目帶動下,七塘鎮累計吸引近3500人返鄉就業創業,每年平均吸引游客80余萬人,實現旅游收入5000余萬元。

  “通過蓮花穴院落藝術活化項目,我們可以看到,藝術鄉建作為鄉村振興的特色路徑和方法,已從早期藝術群體追求視覺化的‘美麗鄉村’建設、從城市知識分子構築原鄉文化理想的‘烏托邦’實踐、從地方政府推崇的‘藝術搭&、旅游唱戲’的節慶模式,開始進入到‘藝術引領+全鏈條參與+全領域進入’的持續建設階段。”焦興濤説。

【糾錯】 【責任編輯:李華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