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動體旅消費 “跑馬周末”點燃城市新活力-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4 11/10 08:19:48
來源:重慶日報

帶動體旅消費 “跑馬周末”點燃城市新活力

字體:

  馬拉松已悄然貫穿大中小城市,正成為激發城市發展魅力與活力的生動注腳。

  11月8日10:00,2025重慶馬拉松也開啟了報名。作為重慶的城市名片和體育名片,歷經輝煌十二載的重馬將“渝跑渝愛”唱響全球。

  跑馬21公里或42公里賽道的背後,是一場城市與賽事的雙向奔赴。

  11月3日清晨6:30,經營着一家環保超市的“二寶媽媽”李淼匆匆叫醒兩個兒子,先開車到七星崗,然後轉乘軌道交通抵達南濱路,參加在這裡舉行的2024重慶(長嘉匯)半程馬拉松。這是她第三次帶着孩子參加親子跑比賽,“熱鬧、有趣又浪漫。在途中還有加餐區,排隊分發糕點,就像是一場大型秋游會,和一大群身着紫色T恤的同道中人一起奔跑一起歡笑,我和孩子都開心得很。”雖然距離比賽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但她聊起當天的比賽過程仍然回味無窮。

  這一天,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2.5萬名跑步愛好者和李淼一起參加了這場體育盛宴。

  金秋11月的第一個周末,是屬於跑步的周末。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地頻頻上演馬拉松“超級周末”,11月2日、3日兩天時間裏舉行的各類路跑賽事超過30場,參賽跑者總人數約有40萬人。

 打望城市好風景

  跑完一場馬,愛上一座城。於跑者而言,馬拉松賽事是超越自我的舞&;於城市而言,馬拉松是一張最直觀的名片。42.195公里,既是馬拉松比賽全程的距離,也是一段感受地方文化、城市底蘊的體驗之旅。

  比如,重慶(長嘉匯)半程馬拉松在賽道設置上別出心裁,其“江景賽道”地處長嘉匯大景區核心,北臨長江,與朝天門、江北嘴隔江相望;背倚南山,貫穿6座長江大橋,途經海棠煙雨公園、長江索道、龍門浩老街、下浩裏老街、重慶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重慶市規劃展覽館、長嘉匯彈子石老街、重慶國際馬戲城等地標景觀,讓選手們在奔跑中領略重慶的山水之美和文化之韻,以賽閱城,宣傳城市形象,助推商旅文體融合發展。

  在10月27日舉行的2024重慶涪陵白鶴梁半程馬拉松則主打“最佳PB賽道”。賽道平坦,累計爬升僅在50米內,除了遠端折返的一處坡度,其餘賽段體感近乎“0”起伏,這是重慶境內極為罕見的適宜PB(個人最好成績)的賽道。參賽選手們可在奔跑中途經白鶴梁博物館等多個城市文化地標,感受涪陵傳統與現代融合、自然與人文共輝映的蓬勃生機。

  記者從相關單位了解到,11月重慶地區的馬拉松賽事還有:重慶鐵山坪森林半程馬拉松(11月16日、17日)、2024中國田徑協會10公里精英賽(重慶站)暨重慶10公里挑戰賽(11月30日)、2024成渝雙圈榮森山地半程馬拉松(11月30日)。

  通過直播、社交&&的照片、視頻等方式在網絡上迅速傳播,對城市旅游品牌推廣、城市形象提升起到了其他體育賽事難以替代的作用,馬拉松已成為城市的“新名片”。

 跑馬為什麼這麼熱

  馬拉松為何這麼熱?因為它真正跑進了百姓的生活,無論身處重慶何地,身邊都有“馬”可跑。同時,馬拉松也越來越卷,因為參與的人越來越多,跑者的水平一直在提高。

  “從數量上看,2011年重慶還只有一場馬拉松比賽——重慶國際馬拉松賽,賽事規模1.2萬人左右,到了2023年在中國馬拉松官網上可查詢到,重慶全年舉辦的中國田協認證賽事共20場,參賽選手總容納量超19萬人。”重慶一家馬拉松賽事運營公司負責人分析道,從比賽類型上看,不僅有面向嚴肅跑者(像專業運動員一樣進行訓練的業餘跑者)的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也有10公里跑、親子跑、迷你跑這樣參與門檻較低的大眾參與賽事;而從辦賽區域來看,舉辦地已從南濱路上“母親河畔的奔跑”,2023年發展到除南岸區外,還有16個區縣舉辦了馬拉松比賽,也就是説,重慶周邊很多區縣的市民無須到中心城區,就有參與馬拉松的機會。

  2024年一開年,馬拉松賽越發卷了:僅4月21日這天,全國就有超過50場馬拉松賽事鳴槍開賽,被稱為繼3月24日後,又一場馬拉松春運日。

  11月3日舉行的杭州馬拉松,總規模達到3.6萬人,報名人數也高達12.5萬人,無緣賽事的還是絕大多數。剛剛跑完杭州馬拉松的吳聊(化名)是地道重慶人,目前在一家電影文化國企任總經理的他從2019年開始跑步,2020年開始參加馬拉松比賽,今年已經參加了無錫、貴陽和杭州三個全馬賽事,“不過近年深感馬拉松越來越卷了。我的第一次全馬成績是3小時42分鐘,但這兩年比賽分槍分區時分區越來越靠後,就知道這個成績已經不算什麼了。”馬拉松跑進4小時,在跑圈是一道分水嶺,是對業餘愛好者的一種肯定,也是成為嚴肅跑者的重要跳板。

  當下,在一些跑者圈子裏,跑步不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健身方式,而是演變成了一場關乎速度、距離和裝備的比拼。原本用於放鬆心情、舒緩壓力的跑步運動,悄然變成了一種無形的競爭。好在吳聊心態放鬆,他認為收穫來自對自我挑戰後的滿足感和多巴胺分泌,“跑馬讓我收穫了健康和自律。雖然成績沒有進步,但保持不退步就已經很好了。”

  帶動體旅消費

  發令槍響,黃金萬兩。一場大型馬拉松賽事,往往都是一日比賽多日停留,一人參賽多人消費,把“體育流量”變成“經濟增量”,馬拉松賽道化身“城市會客廳”,最直觀的就是拉動衣、食、住、行、游、購、娛等消費需求。

  僅以上文提到的吳聊單人跑馬的花費來看,他跑一次馬拉松的大概費用為1500元-2000元(飛機往返)、1000元-1200元(火車往返),“我不會專門為了比賽添置裝備,費用主要是交通、住宿、餐飲和報名費。”

  今年4月舉行的重慶萬州環湖馬拉松期間,萬州的餐飲、住宿、旅游等相關行業均迎來了爆發式增長。許多參賽選手和游客紛紛選擇在萬州品嘗特色美食、入住特色酒店、游覽風景名勝,為萬州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中國西部首個全馬賽事——重慶馬拉松,更被業內人士認為是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盈利能力最強的馬拉松賽事之一。

  早在2014年,重馬就首次嘗試了商旅文體聯動。2016年,首次舉辦重馬體育健康産業博覽會。

  2024重馬為促進文體商旅深度融合,實現體育為經濟賦能,還先後舉辦了2024成渝體育産業聯盟暨第六屆重慶市體育産業博覽會、重馬“火鍋馬”美食節、重馬國際消費節、無人機光影秀、長江商學院邀請賽等配套活動。

  對於城市來説,馬拉松已經不是一場簡單的比賽,既是競技,又是經濟,點燃了城市的新活力,是拉動地方産業和經濟的重要機遇。(記者 聶晶)

【糾錯】 【責任編輯:韓夢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