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真高興啊!不僅水稻迎來大豐收,拖欠的錢也收到了。”近日,在涪陵區大順鎮興農村舉行的一場土地流轉費和村民務工費兌付會上,村民王順中領到了被拖欠的款項後説。
事情還要從7月説起,當時涪陵區紀委監委在開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走訪時,發現興農村丘陵山區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示範項目存在拖欠土地流轉費、村民務工費問題,並且有部分已整治的高標準農田田埂垮塌、處於未耕種狀態,有撂荒的風險。
“區紀委監委從駐區農業農村委紀檢監察組、城建集團紀委(項目建設單位監管方)和大順鎮紀委抽調人員,組成聯合督查組,及時對該問題予以核實。督查組通過現場實地查看、調閱工程招投標及流轉合同文書,並向村委會和村民了解情況等方式,逐漸摸清問題原委。原來2023年11月,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該項目的聯合中標運營單位某公司簽訂了土地承包經營流轉合同,將3000余畝土地流轉給該公司發展農業産業,並約定每年分兩次支付當年的流轉費。但截至今年8月,該公司不僅沒有支付土地流轉費,還拖欠當地村民的務工費4萬餘元。
督查組隨即先後三次召集區農業農村委、區城建集團、大順鎮政府、興農村村委和項目中標單位集體協商,積極推動問題整改落實。最終商定對垮塌田埂進行修復,確保明年不會出現農田撂荒,並督促運營單位立即支付土地流轉費、村民務工費等費用。截至目前,拖欠的土地流轉費和村民務工費116萬餘元已全部兌付到位。
區紀委監委督促區農業農村委進一步完善制度機制,通過建立信用評價管理體系和紅黑名單制度,禁止失信企業參與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示範項目。同時完善提前足額繳納投標保證金制度,避免因經營困難、不能及時兌付建設資金。
“下一步,我們將常態化做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實施及管理過程中的權力監督,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強紀律保障。”涪陵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説。(周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