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造”智能座艙讓汽車更“聰明”-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4 11/06 09:39:36
來源:重慶日報

“重慶造”智能座艙讓汽車更“聰明”

字體:

近日,利龍中寶智能座艙項目工作人員正在展示AR-HUD技術。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當前汽車智能座艙的功能不斷拓展,成為駕駛者在家庭空間、工作空間之外的“第三空間”。我市汽車産業鏈重點配套企業正圍繞這個“第三空間”,進行創新研發並頗有建樹。

  按下車身按鈕,車門自動緩緩打開;在駕駛位前方,電子屏變為後視鏡,通過增強現實抬頭顯示技術所呈現的畫面,隨着駕駛人坐姿、眼位進行自動調節,休息時還可投影高清電影……

  這&科技感十足、具備人機交互功能的智能座艙,是位於重慶兩江新區的利龍科技産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龍集團)推出的最新自主研發成果。

  作為國內汽車零部件行業龍頭企業,習慣於“居安思危、居危思進”的利龍集團,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方興未艾之時,便搶先布局智能座艙“新賽道”,形成新質生産力。

  “居安思危、居危思進”

  布局新賽道

  智能座艙,顧名思義是通過配備智能化和網聯化車載産品,實現“人、車、路”智能功能交互的座艙,它通過集成多種傳感器、控制器及通信技術,實現對車輛智能化管理控制,提高駕駛安全性和舒適性。

  “汽車座艙發展經歷了3個階段,即機械儀表階段、傳感器數字儀表階段和全面智能階段,智能座艙就是第三個階段的重要産品。”利龍集團董事長張本焱説。

  利龍集團的前身是成立於1964年的重慶儀表修理站。從修理站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多産業集團,張本焱不僅是這一進程的親歷者,更是操盤者——1995年,張本焱牽頭企業與日本HI-LEX、矢崎兩家裝備巨頭合作,組建重慶利時德拉索(後更名“重慶海德世”)、重慶矢崎儀表兩家子公司,並通過過硬的産品品質,為一汽、長安、本田、福特、大眾等中外客戶配套,在拉索、儀表等汽配領域逐漸掌握市場話語權。

  汽車發展趨於智能化、網聯化,倒逼配套産品凸顯數智化。源於“居安思危、居危思進”的邏輯,利龍集團在2016年啟動智能産品布局,其中一項重大成果,便是聯合重慶郵電大學共同成立“利龍汽車智能技術研究院”,進軍智能産品研發新賽道。

  “大膽設想、小心求證”

  實現跨界創新

  今年6月,位於兩江新區的利龍中寶智能座艙項目一期建成投産,這是利龍集團集研發、實驗、生産、銷售於一體的智能座艙産業化基地。

  “項目聚焦座艙智能交互、車身智能控制兩大系統。”利龍汽車智能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劉賀介紹,利龍集團實施“1+N+X”智能座艙戰略,即“1個智能座艙域控制器、N個智能顯示終端産品、X個車身域與智駕域跨域融合”系統解決方案,集聚了利龍集團旗下海德世、矢崎儀表、利龍中寶三家子公司“産學研用”協同創新成果,具備鮮明的“利龍造”特徵。

  “智能座艙的研發和應用,蘊含着巨大的商業價值,也充滿了創新風險和諸多挑戰。”劉賀稱,智能座艙系統集成多學科智能新技術,涉及語音、手勢等多種新型人機交互用戶體驗需求,既跨越智能汽車、智能手機到智能家居的信息交互和聯動控制,又覆蓋了移動辦公、交通旅行、休閒娛樂等工作及生活場景。

  利龍集團研發團隊廣泛開展“頭腦風暴”,結合市場端需求進行産品開發,經過多輪模擬測試和實車驗證,創新研發出高可靠的智能座艙系統,實現“一芯多屏”、手機互聯等多類功能,形成核心技術自主研發、關鍵部件自研配套及産品持續迭代升級。

  目前,利龍集團已同中國重汽、慶鈴汽車、濰柴等多家整車企業展開對接。

  多款智能産品

  獲合資方肯定

  “要推動企業長遠發展,持續實施技術創新是不二法則。”張本焱説,隨着汽車向智能化、網聯化轉型,推動産品不斷向智能化迭代升級,已成為利龍集團聚焦攻關的“重點課題”。

  近年來,利龍中寶自主研發推出的增強現實型抬頭顯示儀AR-HUD、智能座艙域控制器等一批智能産品,在産品性能、交付能力等多個方面得到合資方的肯定。

  “當前,‘中國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已走在全球同行業前列,利龍集團作為産業鏈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必須順應這一趨勢,持續打磨好自身産品。”張本焱&&,利龍集團非常重視與中外企業和科研機構深度合作,共同構建開放共贏的生態系統。

  最近,利龍集團籌劃與日本矢崎再次攜手,準備合作進入超聲波燃氣儀表智能安全系統、空調碳中和管理系統等全新生産領域,拓展藍海市場。(夏元)

【糾錯】 【責任編輯:歐陽虹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