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區構建“1132”體系 推動現代化建設乘勢躍升-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4 11/04 18:02:43
來源:新華網

潼南區構建“1132”體系 推動現代化建設乘勢躍升

字體:

  新華網重慶11月4日電(王彩玲)11月4日,重慶市“扛起新使命 區縣談落實”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39場潼南專場發布會舉行,潼南區委書記文天平介紹了潼南現代化建設“1132”體系架構相關情況。

發布會現場。新華網發

  “奮進新征程,我們明確潼南現代化建設‘1132’體系架構。”文天平介紹稱,即“一極一堡”:打造成渝地區中部崛起增長極、成渝腹心高水平開放橋頭堡;“兩區”:實施“涪江奔騰”計劃建設“製造強區”、建設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兩城”:建設宜居智慧活力有尺度的濱江新城、“世界寬谷·田園城市”綠色生態城;“兩地”:打造國家戰略腹地建設重要承載地、數字經濟新興高地。

  具體來看,在實施“涪江奔騰”計劃建設“製造強區”方面,潼南區對接全市“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和“渝西跨越計劃”,實施招商引資、數字賦能等六大行動,發展壯大“3+3+N”産業集群:即攻堅發展汽車再製造及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物醫藥、新能源及新型儲能三大支柱産業集群;壯大提升化工新材料、食品及農産品加工、電子信息3個特色産業集群;積極發展數智科技、低空經濟、雙碳産業等N個“新星”産業集群,加快建設成渝中部先進製造業重要基地。

  在建設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方面,該區利用全市唯一國家現代設施農業創新引領區等國家級“金字招牌”,通過打造現代農業“1高地、3大産業、4大平台、4張名片”,加快從農業大區變為農業強區。

  在建設宜居智慧活力有尺度的濱江新城方面,目前,潼南建成區35平方公里、35萬人口。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新型城鎮化路徑,秉持“精明增長”“緊湊城市”理念,堅持走“小而美、小而特、小而精、小而雅”精美城市道路,不搞大而全,建設“有尺度”的城市,深化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穩步推進城市“小規模、漸進式”微更新、微改造,打造“15分鐘城市生活圈”,同步規劃物理空間與數字空間,加快與重慶中心城區同城化發展,爭取城鎮化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加快建設50平方公里、50萬人口“雙50”城市。

  在建設“世界寬谷·田園城市”綠色生態城方面,發揮潼南100萬畝綠色蔬菜、32萬畝檸檬、涪江琼江橫貫全境等生態優勢,建設1條最美濱江帶、6條溪谷綠廊、3大生態屏障,打造通江望嶺、綠廊入城、環嶺為屏的山水格局。同時,江水、岸線、沿江平壩形成50平方公里“天然寬谷”,生態田園、未來鄉村、千年古鎮、文化古跡與現代化城區相融共生,彰顯“城市中的田園、田園中的城市”的潼南城市特質。目前,該區正與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合作,加快打造“世界寬谷·田園城市”綠色生態城。

  在打造國家戰略腹地建設重要承載地方面,潼南區加快建設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先行區,攜手建設渝潼遂綿優質蔬菜生産帶、涪江農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帶等,打造成渝地區重要“菜籃子”“油瓶子”“肉盤子”。同時發揮成渝主軸節點城市功能,打造川渝綠色糧倉、國民油料基地、天然氣産業基地,承接東部發達地區産業轉移和中心城區功能疏解。

  在打造數字經濟新興高地方面,潼南在全市率先建成“數字農業大腦”,對全域260萬個地塊、27個土地圖層、35億個地塊屬性數據進行無縫疊加及智能分析,實現每塊土地信息自動獲取、地塊適種品種推薦、資源信息精準分類、糧油種類智能解譯、作物長勢適時監測、階段産量定期預測、風險預警等一張圖管理。在全國率先建設“檸檬産業大腦”,實現種植、生産、銷售等一屏掌控。當前,正與天河超算等深度合作,探索組建數據資産服務運營中心,創建數據資産國家標準驗證試點城市,努力開闢新賽道、搶灘新藍海。

 

【糾錯】 【責任編輯:李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