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重慶碳管家公司在培育新質生産力方面有哪些舉措?目前來看,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強:重慶碳管家科技有限公司在培育新質生産力方面採取了多項舉措,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首先,我們建立了保障科技創新工作的組織架構。公司成立之初就組建了科技創新工作組,由我擔任組長,聚焦“雙碳”政策、業務標準化、諮詢工具和方法、數字化平台的研究。2024年,我們進一步優化業務部門職能,分為諮詢研究部門、常規諮詢部門和新興事業部,其中諮詢研究部門專注於政策研究、業務創新和數字化平台研發。2023年公司研發投入強度為8.7%,預計2024年將達到12%以上,體現了我們對科技創新的持續投入。
其次,我們制定了激勵科技創新的制度體系。2023年,我們在績效薪酬分配辦法中引入“虛擬産值”概念,支持創新性項目。同時,創立“首項目制”,激勵業務部門完成首個創新型項目。2024年,我們進一步完善形成獨立的《創新項目績效薪酬管理和優秀研究成果獎勵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
第三,我們致力於打造具備科技創新能力的人才隊伍。 人才是第一資源,我們通過提高招聘標準、建立退出制度、持續開展能力建設和技能大賽、建立“揭榜挂帥”制度等措施,提升員工業務水平和創新能力。目前,公司碩士研究生及以上人員比例由整合前的32%上升至40%,正高級職稱人員比例由4%提高至12%,高級工程師比例由25%提高至41%,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
第四,我們搭建了高端人才“雙碳”創新平台。依託集團公司博士工作站平台,引進高端人才開展“雙碳”前沿技術和政策研究。2023年招聘在職博士後三名,在“雙碳”模型開發、“雙碳”産業研究和綠色金融及氣候投融資三個領域進行研究;2024年招聘博士後2名,在産品碳足跡體系和碳標籤制度、綠色低碳數字能源兩個領域開展研究。此外,公司依託全國碳市場能力建設(重慶)中心和重慶市國有企業碳達峰碳中和促進中心兩大功能平台,強化專家庫建設和“雙碳”生態矩陣的建設,為開展原創性、協同性和集成式科技創新提供重要的平台支撐。
最後,我們重視數據資源價值賦能科技創新。數據要素不僅是新型生産力要素,而且作為影響因素對生産力三要素進行質量提升和優化組合。碳管家公司積極發揮數據要素的“融合劑”作用,推動現有業態和數字業態跨界融合,驅動諮詢産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在十餘年業務、數據和專業沉澱的技術上,編制形成《能源碳排放數據編目》《能源和碳排放算法模塊集》,實現“數據匯集、算法集成、能力生成和賦能服務”一體化能源和碳排放數據資源平台,輔助諮詢報告編制、支撐業務和商業模式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