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第七人民醫院,工作人員正在分析“防統方”系統軟體數據。記者 齊嵐森 攝/視覺重慶
2024年夏天,一場針對醫療領域售賣數據收受回扣的反腐行動在巴南推開。
特別是隨着重慶市第七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市七院)藥學部負責人孫茂傑,因涉嫌受賄罪被巴南區監委查辦,一條圍繞“統方”的貪腐利益鏈浮出水面。
“統方”,是指醫療衞生機構及科室或醫療衞生人員根據工作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和途徑,統計醫療衞生機構、科室及醫療衞生人員使用藥品、醫用耗材的用量信息。
而為商業目的的“統方”,被認為是“帶金銷售”的關鍵一環,沒有相對準確的“統方”就很難兌現支付相關的回扣,費用環節的打通是企業—商業—醫院—醫生環節中“最後一公里”的關鍵一腳。
因此,“統方”數據被一些醫藥銷售人員視如“珍寶”。從已經被查處的一些違法案例中不難看出,醫院中的這些“統方”數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關鍵作用。
去年,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部署開展了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揭露個別醫院科室領導售賣“統方”數據受賄被查處的案例,劍指“統方”利益鏈,強調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強對信息、藥劑等關鍵崗位人員的日常監督,切實防範廉政風險。
如何斬斷“統方”數據利益鏈?如何建“防統方”防火墻?巴南區的這場改革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
瞅準“商機”
醫院藥學部負責人建起自己的“統方版圖”
“父母年事已高,我卻不能膝下盡孝;孩子尚年幼,我也無法陪伴左右,現在悔不當初,得不償失啊。”這是孫茂傑財迷心竅,以身破紀、以身試法付出慘痛代價後的幡然悔悟。
2024年4月,巴南區監委給予其開除公職處分,沒收其違法所得,將其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所涉財物一併移送。2024年8月,孫茂傑因在2014年至2023年期間,利用職務便利,為醫藥代表違規提供藥品銷售統計數據,多次以現金形式單獨或與他人共同收受賄賂,被巴南區人民法院依法判處有期徒刑5年,並處罰金37萬元;對其犯罪所得贓款依法予以追繳,上繳國庫。
自此,孫茂傑用沉重的代價為自己的違法行為買單。
時間回到2009年,那一年孫茂傑正式進入市七院成為藥劑科的一名藥房藥師;2014年10月任市七院藥劑科代理主任;2017年2月任市七院藥劑科副主任(主持工作);2023年9月任市七院藥學部(原藥劑科)副主任。
工作之初,孫茂傑也曾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但他的思想卻逐漸發生了變化。他説:“那時候工作壓力大、強度高,但收入和自己的預期相差甚遠,想找個途徑賺點錢。”
2014年,孫茂傑走上領導崗位成為藥劑科代理主任。掌握全院各個科室用藥信息的他,成為醫藥銷售人員眼中的“香餑餑”。
在藥商的“小恩小惠”之下,孫茂傑把目光投向了販賣醫院“統方”數據。“之前,我就耳聞有些醫院信息科的工作人員在用‘統方’數據賺錢,而且這麼多年也沒出過什麼事。我就覺得別人可以這樣賺錢,自己也可以。”
就這樣,孫茂傑走上了違紀違法的歧途。
2023年10月7日,巴南區紀委監委在信訪調查中發現了有關孫茂傑違規違紀的問題線索。2023年10月,巴南區委結合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同步開展了對該領域的常規巡察,在對市七院的專項監督和巡察監督中。孫茂傑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2024年1月,區監委對孫茂傑立案調查。
經查,孫茂傑在擔任市七院藥學部負責人期間,利用主持藥學部全面工作的職務便利,在新藥進院、藥品採購、藥品使用監管、藥品銷售數據統計等環節,為8名醫藥代表提供幫助和便利,多次以現金形式單獨或與他人共同收受醫藥代表賄賂240余萬元,個人實得190余萬元。
“沉浸式”警示
全區60名相同崗位人員旁聽庭審
“統方”,一頭連着醫生,一頭連着藥商,而且兩頭都“香”——這頭醫生借此收受回扣,那頭藥商借此推銷藥品,各得其利。無疑,“統方”這塊“臭豆腐”,只要吃起來還香,就定會有人樂此不疲。
防貪腐如何從思想上做工作,營造“不想腐”的氛圍?巴南區的做法是,開展“沉浸式”警示教育。
所謂“沉浸式”,最根本的是要破除“看客”思想。
“警示教育是一門涵蓋思想洗禮、黨性修養、紀法教育等多方面的綜合課程,要防止出現事不關己的看客心態和‘吃瓜’八卦的獵奇心理。”巴南區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為了讓接受警示教育者都能“對號入座”找到適合自己的那面“鏡子”,巴南區在全區進行了大摸底,找出和孫茂傑相同崗位,或者業務範圍和孫茂傑高度相似的60多名醫院工作人員旁聽了孫茂傑案的庭審。
“今天的‘案中人’曾是熟悉的‘身邊人’,其人其事因貼近我們的工作實際而更有針對性,也正因為針對性強,讓我們感到更受教育。”一位參加庭審的巴南區某醫院信息科科長這樣説道。
為及時把查處的最新案例運用到警示教育中,“趁熱打鐵”放大震懾效果,在巴南區紀委監委的指導下,市七院分別在4月、9月召開兩次“以案四説”專題警示教育會。會上,區紀委監委宣讀了對孫茂傑違法和涉嫌犯罪的問題給予其開除處分的決定,並通報了其違法案件事實。
會後,市七院制定《“以案為鑒、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工作實施方案》,利用主題黨日擴大警示教育覆蓋面,通過案件起訴書、警示教育片、法律法規的學習,對全院員工1100餘人次開展身邊人身邊案警示教育。
極具針對性的警示教育起到了明顯的效果。
孫茂傑案發後,市七院要求全院醫務人員進行自查自糾,主動上交違規收受的紅包、回扣等,截至目前,已收到醫務人員主動上交紅包、回扣費68萬餘元。
“我們堅持最大限度挖掘、轉化、利用典型案例資源,不斷提升警示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督促已經‘生病’的幹部自覺‘體檢’、及時接受‘治療’,引導‘未病’者以案為鑒、強身健體,進一步築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巴南區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沉浸式”警示教育就是要讓受教育者設身處地感受思考,把“看在眼裏的教訓”變成“刻在心底的警醒”。
建立預警
“防統方”軟體系統為處方裝上“電子鎖”
9月的一天上午,市七院審計監督科科長譚銀芳的手機裏突然傳來“嘀嘀”的報警聲,她的神經一下緊張起來,“不好!有人擅自查詢了醫師處方及用藥情況!”
譚銀芳立即打開醫院的“防統方”軟體系統,發現有人違規操作導致的系統報警,並很快查實是神經內科的一名醫生違規操作。最後,這名醫生被取消當月績效、調整工作崗位。
能夠對“統方”發出預警,並快速鎖定操作人員,得益於巴南區衞生健康委打造的“防統方”應用系統。
“孫茂傑案涉及金額大、時間跨度長、受賄頻次高,充分暴露出醫療系統藥品管理制度和流程上的監管漏洞。”巴南區衞生健康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區衞生健康委系統梳理研判分析了孫茂傑案,梳理出統方環節查詢授權、備案登記、監督監管全流程突出風險點,並圍繞這些風險點深化改革,做好促改促治。
“防統方”軟體系統由此應運而生。
記者注意到,在“防統方”軟體系統中,對處方統計授權進行了更加嚴格的管理。比如,對統方必要的四個要素:藥品名、科室或醫生、數量、時間的權限僅限藥學部(科)主要負責人或臨床藥學主要負責人。
其他科室或工作人員根據工作需要可查詢統計相關數據,但原則上只能查詢“四要素”中的兩項或三項,一般不得開展具體到某科室或醫生的統計。
如確需查詢“四要素”,申請人就統計內容、統計用途等向科室申請,經分管領導審批,報醫院監督部門備案後查詢。非備案人員不能開展處方數據統計,違規統計者由醫院監督部門及時跟進調查處理。“防統方”軟體系統也會對違規查詢統計的進行預警,並跟蹤鎖定違規操作者。
“線上統方”限制住了,“線下統方”會不會成為漏網之魚?
考慮到紙質處方單也可能成為廉政風險點,巴南區衞生健康委下發了通知,要求加強紙質處方管理,藥學管理部門應每日將紙質處方封存、固定位置收集,至少每週集中收集封存,避免手工統方的發生。
“規範之後,每個醫院能夠完整查詢‘四要素’的人只有兩三個人,我們主要就是加強對這個‘關鍵少數’的監督提醒。”巴南區紀委監委駐區衞生健康委紀檢監察組有關負責人&&,今後將對授權“四要素”人員經常教育、時時提醒、重點關注。對涉及其他要素的人員要加強教育,加強監督。
目前,“防統方”軟體系統已經在巴南區4家區級醫院上線。預計今年底,巴南區衞生健康委將建設上線全區統一的“防統方”信息&&,將全部公立醫療機構納入監督,屆時各醫療機構都能使用該系統,區衞生健康委等主管部門能夠適時掌握全區數據統計情況,切實加強監管,及時發現和處理違規統方行為,有效斬斷藥品耗材供銷賄賂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