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整裝待發的微耕機。新華網發
新華網重慶11月4日電(陶玉蓮)“這是運到貴陽的80&開溝機,用於煙草種植;這是運到涼山會理市的60&果園旋耕機;這是100&是到西藏拉薩……”每年,重慶市冠騰機械有限公司生産的微耕機都會通過數字貨運平台運滿滿調配上千輛運輸車輛,再經由公司所在的大足高新技術産業區運往鄉鎮。
在同樣位於大足高新技術産業區的重慶旺耕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胡張洋&&,新一輪農機購置補貼“優機優補”政策正式實施,讓他們對業務充滿信心:“我們認為明年的微耕機銷售量肯定會比今年更多。”
從傳統的小規模生産逐步邁向現代化和智能化,數字貨運平台運滿滿為微耕機企業提供了全新的物流解決方案,顯著提升了效率並降低了成本,成為這一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

圖為工廠存放的微耕機。新華網發
20年發展 重慶微耕機全國發貨量第一
從簡陋的手工生産到如今的大規模自動化生産,重慶微耕機産品種類已涵蓋旋耕、開溝、除草、培土等多個領域,以適應全國不同地區的土質和種植需求。這些微耕機設備不僅在國內市場佔據重要份額,還遠銷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國家加大對農業機械購置的補貼力度,旺耕就是一家在政策東風下成長起來的微耕機企業,“國家補貼之下,農民幾百元就可以買一台價值幾千元的微耕機。微耕機普及之前,農民用牛耕地,需要給牛割草,牛生病了要治病,而微耕機只需要加油;牛耕兩天的作業量,微耕機不到兩小時就可以完成。”
旺耕根據市場反饋不斷優化産品性能,針對年輕勞動力外出打工、農村家庭老齡化現象普遍的情況,推出了更適合老年用戶的輕便機型,通過改進刀具配比等設計,將原本200斤的微耕機減重至60斤,使用效率不變,老年人也能輕鬆操作。
冠騰則將目光深入到了各個農業産業,針對不同作物開發適配機型。“我們和貴州煙草公司合作,根據他們的需求設計出了開溝機;還聯合農村合作社,設計出了專門用於果園、大棚等地形的輕便矮小微耕機,實現了産品的快速升級換代。”
輕便、定制機型有效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幫助農村應對勞動力短缺的困境,為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運滿滿平台數據顯示,2024年至今,重慶在全國微耕機發貨量城市中排名第一。

圖為微耕機物流訂單。新華網發
數字貨運平台降低微耕機企業綜合物流成本
隨着産業規模的擴大,物流成本和運輸效率成為微耕機企業面臨的關鍵問題。胡張洋形象地比喻道:“微耕機的客戶遍佈在各個縣鄉,可以説是需要深入到‘毛細血管末梢’。”傳統的物流模式是“三段式”,即先把微耕機運到物流園,再由物流公司運到省級或市級中轉點,最後送到客戶手中。這種模式涉及多次轉運,不僅帶來機器耗損,還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物流費用高企。
為了克服這些難題,自2017年起,旺耕開始逐步轉向數字貨運平台運滿滿。胡張洋介紹,使用運滿滿平台後,公司綜合物流成本下降了25%。這主要得益於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節省了信息部門收取的中介費以及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運費差價;其次,省去了從公司到物流園區的運送費用;最後,避免了三段式運輸帶來的機器耗損,此前平均每台機器要投入2萬元的耗損成本,每年下來該費用高達數十萬元,使用運滿滿後點到點運輸,除非意外事件,否則損耗成本為0。目前,旺耕的國內業務幾乎全部通過運滿滿進行運輸。
從試試看到完全信賴,從只運整車,到整車、零擔拼車全用運滿滿,目前,旺耕國內運輸幾乎全部線上化。“以前有的客戶要5&、10&,不夠整車,我們還是得通過信息部,後來運滿滿推出拼車服務,這些小單也可以通過運滿滿發了,我們只要輸入方數,平台自動給拼車,非常方便。”
冠騰也在2018年通過司機的介紹安裝了運滿滿,“每年春耕旺季的兩個月,是我們的用車高峰,以前通過信息部門叫車,高峰期一兩天叫不到車是常事,現在通過運滿滿,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就有司機&&接單。”此前物流公司三段式發貨時效慢,例如到河南一般需要4天,現在通過平台是“點對點”運輸,第二天、第三天就能送達。
冠騰的客戶覆蓋全國二十多個省份、上千個網點,面對複雜的線路、運距、運量和市場動態運價,運費該如何核算呢?公司執行董事張建峰&&,“我們根據運滿滿給出的指導價出價,接受這個運價的駕駛員就會接單。駕駛員也可以在平台上回復你要求漲一百或者漲兩百,雙方互相協商運價。”
旺耕、冠騰等企業 “嘗鮮”成功之後,重慶微耕機産業在2019年迎來“貨運數字化元年”,運滿滿平台數據顯示,當年,平台上重慶丘陵農機及零配件産品運輸量同比前一年增長513.35%。同時,平台數據顯示重慶丘陵農機“越跑越遠”,平均運距已由2019年的328公里提升至2023年的515公里。
微耕機的耕作速度不斷提升,而“鐵牛”送往田間地頭的速度也在持續加快。微耕機與數字貨運平台,攜手為中國農業現代化與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