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市榮昌區昌州街道基層治理指揮中心。新華網發(王人立 攝)
新華網重慶11月4日電(肖瑜媛)重慶市榮昌區昌州街道基層治理指揮中心有一塊大屏幕,這塊大屏上實時顯示着群眾的訴求。這些訴求由網格員收集整理,再經過村社區,最後匯總到這塊大屏上。工作人員將這些訴求整理分類,按照解決層級發送至相關部門聯動處置。
近年來,榮昌區依託“141”基層智治體系,深入構建“線上線下‘雙網格’聯動化解風險機制”,走深走實網上群眾路線,“進圈入群”踐行“楓橋經驗”,有效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米”。
網格群變身信息欄,重要信息一鍵發送
“醫保繳費變更信息已轉發到群裏,請有需要的人及時查收,有問題的及時在群裏提問。”這是重慶市榮昌區昌州街道寶城寺社區的網格員周蘭蘭最近在她的網格群裏發送的信息。
圍繞群眾生産生活需求,周蘭蘭時常在網格群中推送電信防詐、醫療保障、安全信息、政策解讀、社區福利等相關信息,拉近與群眾的時空距離,這是周蘭蘭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在寶城寺社區,網格員們還建立起了強身健體的“跑步群”。
鄧伯慶是寶成寺社區的18號網格員,她在平時走訪中發現小區裏有一個志願者正帶着小朋友們夜跑。她內心暗忖道:要是能帶動全小區一起跑該多好。
説幹就幹!她先與志願者溝通協商,徵得同意後再把這一信息發到自己的網格群裏,其後其他網格員爭相轉發。
想一起跑步的居民們“一呼百應”,單獨組建了“跑步群”,並約定閒暇時間一起跑步。“最多的時候,七八十人一起跑哩!”鄧伯慶臉上浮起了笑容。
以周蘭蘭、鄧伯慶為代表的網格員們,通過加群活群,建群用群,深入到基層的“神經末梢”,真正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後一米”。截至目前,榮昌區網格推送正面信息600余條,及時轉發辟謠信息300余次。

網格員正在通過網格群發布信息。新華網發(王人立 攝)
及時發布信息,在特殊情況下,能保護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
萬靈鎮是榮昌區的大鎮,沙堡村位於萬靈鎮南部,水資源豐富,村內有小溪河道兩條,其中榮昌區的“母親河”瀨溪河流經該村,水量充沛。今年7月,重慶連日的大雨致使瀨溪河水位上漲,為積極防汛,萬靈鎮決定泄洪。
“今晚玉灘水庫泄洪,水流速度將達700m³/s,沙堡村5組靠河邊、碼頭的村民注意安全,別靠近河邊,有貴重物品請轉移高處。”7月10日晚,沙堡村的幾位網格員及時將信息發送至各自負責的網格群中。對於個別房屋低窪的村民,網格員入戶走訪,確保信息送達。
有賴於信息及時送達,本次泄洪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
群眾在哪,線上網格就覆蓋到哪。截至目前,榮昌區依託全區1660個實體網格,融合“1+3+N”與“三員一長”體系,成功激活線上網格1720個。
此外,榮昌區積極統籌行業力量,將線上網格向外賣員、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小區物管等行業領域延伸;整合各類優勢不斷“拓群”,運用社會興趣群覆蓋廣泛、聯通社情、表達活躍等特點,推動網格員進入運動、養寵、旅行等興趣群400余個。
網格群化身會議廳,激活群眾共享共治
榮昌區萬靈鎮大榮寨的陳祥貴奶奶今年72歲了,最近她正笑意盈盈地裝修着自己的新家。“我們能順利接房、搬進新家,網格群發揮了大作用。”陳奶奶説。
原來這背後牽扯到一件土地矛盾“老大難”問題。
榮昌4A級景區“萬靈古鎮”坐落於萬靈鎮境內,得益於古鎮地理、景區交通等多種優勢,萬靈鎮土地流轉活躍,在為經濟發展帶來紅利的同時,也造成了部分土地矛盾糾紛。
2023年6月底,萬靈鎮大榮寨社區第6網格群裏,多名居民反映“夢幻萬靈”已拖欠租金多時,這引起了網格員胡盈久的警覺。胡盈久深入跟進此事,發現涉及居民超過152戶461人,涉及大榮寨社區6、7社佔地補償金約54萬元。
為避免出現群體性事件,萬靈鎮基層治理指揮中心召集會議研判,組成工作專班協調處理此事。最後,群眾同意解約,公司支付欠付土地租金,政府在古鎮旁邊找到一片空地,為失去住宅的村民們修建安置房。

重慶市榮昌區萬靈鎮大榮寨的安置房。新華網發(王人立 攝)
2023年12月,安置房修建動工,今年9月交房。高效施工的背後是線上網格群的信息暢通。
施工以來,村民們自動化身為了“監工”,網格群也就成了大家的“會議廳”。以陳奶奶為代表的群眾在網格群裏分享信息,經由網格員胡盈久整理過後,上報到基層治理中心平台,再由負責人來統籌解決。
“網格群的建立,給了群眾方便快捷的溝通反饋渠道,讓群眾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社會治理事件中來。”胡盈久説。
這是榮昌區“雙網格”化身群眾議事廳,激活群眾共享共治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榮昌區圍繞防範化解網絡風險和網絡生態治理重點難點問題,依託“141”基層智治體系,創新推動建立線上線下“雙網格”聯動化解風險機制改革,切實走深走實網上群眾路線,“進圈入群”踐行“楓橋經驗”,提升“雙網”共治能力。
截至目前,“雙網格”共收集群眾反映訴求近14萬件,線上網格發現並預警信息1200余條,化解率93%。
網格群也是展銷會,打通銷售帶動農戶增收
河包鎮位於榮昌區東北部,是全國農業産業強鎮、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重慶市鄉村振興示範鎮。
2014年,村民朱小鈴在河包鎮核桃村開起了養雞場。2018年,她開始探索生態有機雞養殖,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銷售,儘管她養的雞品質高,但囿於個人社交賬戶的用戶觸達有限,養雞場始終提不起規模。
核桃村的村主任兼網格長李相傑了解到情況後,想出了一個辦法,主動提出在網格群裏發布信息。
信息最開始只在核桃村的網格群傳播,後來擴大到了河包鎮及周邊鄉鎮,就這樣利用網絡的擴散性,一傳十、十傳百,慢慢擴大到了整個榮昌。
“2020年,我們只有600余只的規模,通過網格群這個渠道打通銷售之後,現在有近3000隻雞。我們帶動周邊農戶年均增收7000元。”朱小鈴説。

農戶正在採集雞蛋。新華網發(受訪對象供圖)
網格群帶動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的故事還不止這一個。
榮昌區郵局吳家支局官方微信號成功入駐吳家“雙網格”微信群,通過圈群實時推出新鮮蔬菜訂購及配送服務,助力蔬菜基地銷售,金額達9萬餘元;銅鼓鎮通過“雙網格”線上線下同時發力,幫助農戶售賣花椒、苕粉等200余斤,土雞、土鴨等100余只……
“下一步,榮昌區以構建線上線下‘雙網格’聯動化解風險機制改革為契機,全力打造上下一盤棋、縱橫千條線的互聯網全民共治新格局,為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貢獻榮昌力量。”榮昌區委網信辦主任桂小高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