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簍專線”上助人為樂的“擺渡人”-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4 10/31 10:44:42
來源:重慶日報

“背簍專線”上助人為樂的“擺渡人”

字體:

  早出晚歸,風裏來雨裏去;一年出船達363天,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兩人還要輪流守船;多年不漲價……這是秦大益和曹利芳的日常。他倆運營着忠縣長江段上“最後的水上公交”——“渝忠客2180”,27年如一日堅持開船,運送菜農到縣城賣菜。

  “渝忠客2180”的航程約2小時。2016年,銀百高速通車後,忠縣洋渡鎮至縣城車程僅50分鐘。客輪的客源急劇減少,其他客輪紛紛上岸改行。考慮到方便放置背簍、扁擔、籮筐等,不少菜農仍會選擇坐船。

  “只要有一個人走,船家就要動船。”這是同為船長的秦大益父親生前留下的最後一句話。這句話,深深印刻在秦大益腦海裏。

  “曹妹兒,你們這船要繼續開下去吧?”經常有菜農試探着問曹利芳。面對和自己父母年齡相倣的菜農的期待眼神,她斬釘截鐵地回答:“哪怕只有一名乘客,我們都不停一天航!”

  往返一趟船,燃油成本需600多元,每張船票12元,至少得有50名全程乘客才能保本。但菜農並非天天有菜賣,有時每天只有一二十人坐船。收入多少、支出多少,這道算術題太簡單,但秦大益和曹利芳不敢細算——算得太清楚,太計較,也許就沒法堅持了。

  “渝忠客2180”停靠的西山碼頭成為蔬菜交易點。遇客輪晚點或下雨天,一些愛心網友便委託他倆將滯銷蔬菜買下轉捐。每一次,兩人都如實過秤,及時將菜送至指定地點。

  目前,秦大益在某短視頻&&的粉絲量達265萬,曹利芳的粉絲量達111萬。“網友那麼信任我們,我們怎麼能從中‘揩油’呢”?兩人詳細記下每一筆善款善物,並通過直播方式讓全網見證愛心傳遞過程——“你們的善款,我們會一分不少地兌付;傳遞網友愛心,我們絕不‘揩’一滴油。”

  近兩年,他們在社區、養老院、忠縣特殊學校、災區等地開展各類愛心活動,累計送出棉被、衣物、食品、電器、藥品、學習用品等物資3600余件,幫助困境兒童、困難群眾數百名。

  一句承諾就是一份責任。秦大益和曹利芳駕駛的“渝忠客2180”,載着滿船煙火氣和人間真情,成為長江上的一道靚麗風景線。(記者 朱婷)

【糾錯】 【責任編輯:歐陽虹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