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五日,重慶大學A區電氣工程學院先進電磁製造實驗室,熊家露(右)在做電磁成形實驗。記者 鄭宇 攝\視覺重慶
你知道鈦合金嗎?看似“高精尖”的它,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比如,近期多款熱門智能手機産品均有鈦合金材料應用。
前不久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總決賽中,重慶大學“磁鈦科技”團隊憑藉在微秒級鈦合金電磁成形設備方面的領先研究,斬獲高教主賽道金獎。這個團隊是如何“玩轉”鈦合金的?近日,記者採訪了“磁鈦科技”項目團隊負責人、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大四學生熊家露和她的隊員們。
為攻克鈦合金電磁成形
15名跨專業本科生組隊搞科研
10月25日中午,重慶大學A區電氣工程學院先進電磁製造實驗室,戴着眼鏡、扎着馬尾辮的熊家露正在做著電磁成形實驗。
實驗室不到20平方米,擺放其間的各種設備器材,都是熊家露和團隊成員們的“寶貝”。
為何選擇電氣工程?“可能是因為我愛折騰吧,從小就喜歡折騰家裏的遙控汽車、遙控器,把它們一次次完全拆解又安裝回去。”熊家露説,當然,大部分時候都裝不回去,或者裝回去也用不了,於是,在高考填報專業志願時,她選擇了電氣工程。
“我們學院有3個國家級科研&&,大一時,我就對輸變電裝備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研究的電磁力産生了興趣。”熊家露説,為推進新工科建設,學校向全校學生開放了國家級科研&&和教學&&,於是,她抱着試一試的心態,進入該實驗室先進電磁製造團隊學習。
此後,熊家露不僅學習電磁成形技術相關知識,還跟着老師和師兄師姐們開展電磁成形實驗。
什麼是電磁成形?“電磁成形就是利用瞬間的高壓脈衝磁場,迫使坯料在電磁力作用下,高速成形的一種方法。”熊家露拿起一塊前不久才成形的鈦合金片展示。
在實驗過程中,熊家露發現,對於導電性較差的鈦合金來講,電磁成形非常困難,便萌發了攻克鈦合金電磁成形這一難題的想法。
在一次討論中,她勇敢地提出這一想法,沒想到得到老師和師兄師姐們的肯定。在指導老師周言的鼓勵下,她和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馬欽仕、電氣工程學院湯靖、環境與生態學院李穎、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趙婉妤等14名本科生組建起“磁鈦科技”團隊。
做了無數次測試
曾發生過局部爆炸
做科研並非一帆風順,尤其是對一個本科生團隊來説。
“鈦合金電磁成形並非易事。”周言説,比如,鈦合金難以在電磁場中感應足夠使其成形的電磁力。
要産生足夠的電磁力,需要在眨一次眼睛萬分之一左右的時間內,對脈衝波形進行控制。這就需要團隊的研究從電路結構、連接裝置等從頭開始設計,同時配合所需絕緣強度開展倣真與實驗研究,逐步攻克電路優化降低雜散參數等難題,最終才能研製出微秒級鈦合金電磁脈衝成形設備。
“為得到某個平衡值,我們做了無數次測試。”熊家露説,去年夏天,團隊中的一位同學將線圈之間的距離設置得太近,而熊家露為了提高電磁力,又將工作電壓設置得較高,導致線圈間的絕緣材料瞬間被擊穿,造成局部爆炸並發出巨大的聲響,“有個女生直接被嚇哭了。”所幸無人受傷,也沒造成大的破壞。
還有一次,實驗造成短路放電,不僅造成實驗室跳閘,還打壞了門衛師傅的電視。“受挫感肯定有,但哪有隨隨便便的成功,我很快調整了自己的心態,並第一時間與團隊成員溝通,一起制定改進計劃。”熊家露説。
在設計鈦合金管件電磁力機構時,要先通過有限元倣真軟體進行模擬,但倣真模型一直難以實現應有效果。那段時間,熊家露便泡在實驗室兩個周期,反復學習調試模型參數。在倣真完成確定具體結構後,為了節約時間以及方便溝通,熊家露又與團隊成員跑去機械加工廠陪師傅一起加工。
做科研要找準企業需求
解決實際問題
“這次能拿下國賽金獎和重慶賽區冠軍,與我們這個項目既攻克技術難題,又契合企業實際需求有關。”獲獎後,熊家露在與團隊成員總結時分析道。
她説,團隊一開始只是聚焦於技術的突破,但該技術是否契合企業需求,是否能真正解決企業遇到的實際難題,他們並未多想。
在此次參賽過程中,另一位項目指導老師、市教委就業創業專家庫導師王鵬飛帶他們走進賽力斯、長安等企業生産一線進行調研實踐,了解企業生産中的實際問題,更精確地找準企業的需求。
“鈦合金具有強度高、耐性好等優勢,現在已廣泛應用於汽車産業、航空航天與生物醫療等領域。”熊家露説,未來,她將繼續帶領團隊深耕鈦合金電磁成形領域,不斷升級迭代技術,繼續開發智能化、數字化鈦合金電磁成形設備,以小小的創新,助力鈦合金等低電導率、難變形金屬的應用推廣,幫助企業解決實際生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