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三銀!重慶創“中國美術獎”歷史最好成績-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4 10/25 08:42:10
來源:重慶日報

一金三銀!重慶創“中國美術獎”歷史最好成績

字體:

  金獎:《“巡天”登月服系統組件設計》 藝術設計(工業設計) 155cm×155cm×210cm 作者:胡永攀、袁僑偉、馮寄候、賴軒、孫元明、周敦頤、文華祥、李林熙

  10月24日,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進京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圓滿落幕。閉幕式上,隨着本次展覽一起評選産生的第四屆“中國美術獎”獲獎名單正式出爐——重慶的《“巡天”登月服系統組件設計》藝術設計獲得金獎,《畫室》(油畫)、《家庭系列之我們這一代》(油畫)、《山海共生》(水彩·粉畫)三件作品獲得銀獎,創下重慶美術在“中國美術獎”評選中的歷史最好成績。

銀獎:《山海共生》 水彩·粉畫 120cm×150cm 耿德法

 《“巡天”登月服系統組件設計》獲得金獎

  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共同主辦,是國家級的權威性、綜合性美術大展,是國內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種類最多、影響最強的美術盛會,每五年舉辦一次,從中評選産生的“中國美術獎”是中國美術界的國家級最高獎。

  金獎作品——《“巡天”登月服系統組件設計》藝術設計,由四川美術學院胡永攀、袁僑偉、馮寄候、賴軒、孫元明、周敦頤、文華祥、李林熙等人創作。

  該作品以我國載人登月任務需求為出發點,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登月服系統組件創意設計方案,並將其命名為“巡天”。作品總體遵循“以人為本、以美為媒、融合創新”的設計理念,重點從“飾”“色”“形”“質”“構”“工”6個方面開展系統化設計,從中國傳統文化提取轉化的“飾”“色”“形”與凝聚未來科技創新的“質”“構”“工”有機結合,構建“創新成體,意蘊為魂”的作品形象,並將“甲胄形、凌風帶、天穹意、玉璧紋、五行色”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兼具傳統意蘊和未來美感。

  “三年前,我們團隊就開始構思這個作品,提出了集防護、協同、增強於一體的創新方案,目的是實現‘科技、藝術、文化’在同一作品中的珠聯璧合,展現千年文化的底氣、巡天攬月的豪氣、突破創新的膽氣。”川美設計學院副教授胡永攀&&,該作品創作既是一次突破嘗試,也是一次全面預演。基於這一嘗試和預演,他們團隊正式承擔了我國登月服的工業設計任務,並於今年9月28日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向世界發布了設計成果。

銀獎:《家庭系列之我們這一代》 油畫 236cm×194cm 楊世斌

銀獎:《畫室》 油畫 180cm×180cm 劉宇軒

  《畫室》等三件作品獲得銀獎

  重慶的《畫室》《家庭系列之我們這一代》《山海共生》三件作品,在第四屆“中國美術獎”獲得了銀獎。

  《畫室》由川美造型藝術學院教師劉宇軒創作。“一直以來,我的繪畫創作都關注於現實主義題材。我所關注的題材皆來源於日常中充滿生活痕跡的場景,並試圖在這些場景中尋找時代與生活的印記,《畫室》便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張。”劉宇軒稱,創作是一個自由且漫長的過程,他通過不斷實踐尋找屬於自己的表達方式。

  《家庭系列之我們這一代》由川美造型藝術學院副教授楊世斌創作。楊世斌&&,作為一名藝術創作者,他始終相信,普通人的生活故事也蘊藏着深厚的情感與歷史,它們不僅真實而且值得被關注和讚美。“《家庭系列之我們這一代》是家庭系列作品中的一張,我以自己熟悉的真實生活為素材,描繪了一個現代農村普通家庭四世同堂的日常景象。作品是由四張大小不同的畫作組合而成,每張畫都各自展現了一代人的生活片段,在每一代人的背後,都有着他們自己的故事、情感和歷史,都可以成為獨立的畫作,但最終他們組合在了一起,展現了從祖父母到孫子輩的大家庭生活。這也是中國無數農村普通家庭生活的日常軌跡和真實寫照,猶如一部家族的史詩,敘述着家族的故事、延續與時代的變遷。”他説。

  《山海共生》由川美造型藝術學院油畫係系主任、副教授耿德法創作。該作品以山與海(水)作為主要審美元素,呼應了山水的概念,延續了《捕》系列作品的創作路徑,選擇捕魚的場景為核心素材,反映了當下社會進程中的人生感懷。畫作採取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式,漁網作為畫面主體,以星空下的深海作為背景,亦有遠處海面上的漁船在勞作,夜空的深邃與海面的無垠營造出了無限的靜謐,畫面中一片凝脂般的海灘、直挺的地平線,沙灘上被海浪拍擊後形成的不規則的貝殼,充滿了空寂感,燕子低空飛過,宛如在訴説着漁民以海為家與勞作生息的故事。這是對人的生命力的讚嘆和對生活的禮讚,反映了社會的美好期盼照進了現實。

  “在當代繪畫語境下,風景畫創作的出發點不僅僅是對繪畫形式語言的表達,而是通過風景作為載體進行文化思想的傳遞。我的風景畫作品所呈現的風景是某種心理性風景抑或社會性風景,雖然審美對象源於自然,取於現實,卻不是自然主義式的客觀再現,而是表現心理映射社會。”耿德法説。

【糾錯】 【責任編輯:陶玉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