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角村村集體産業獅子山老年公寓。巴南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彭怡 攝\視覺重慶
這個月,巴南區龍洲灣街道道角村舉行了一次村民代表大會。
51位村民代表一致表決同意,用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性收入為6852名村民每人全額補助2024年城鄉合作醫療保險費用400元,總額274.08萬元。
一次性拿出近300萬元為村民謀福利,道角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底氣從何而來?
“這274.08萬元,只是村集體年經營性收入的一小部分。每年我們還要拿出1000余萬元給村民分紅,年人均分紅和補助超過1600元。”10月22日,面對採訪,道角村黨委書記吳永平不無自豪,“幾年前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就已超過了1700萬元,村集體資産超過1億元,這些年還每年看漲。”
四大産業支撐
村集體資産預計達到1.3億元
道角村是如何成為人人羨慕的“小康村”的?故事要從10年前説起。
2014年,地處巴南區核心區域的道角村被整體徵用。
“説起來是件好事情,其實存在諸多問題。”吳永平介紹,首當其衝的就是村集體經濟發展處處受限,村民在思想觀念上也沒有轉為“城裏人”。一段時間裏,許多失去土地的村民無所事事、游手好閒,村裏各種矛盾滋生。吳永平和村黨委成員集體協商後認為,要解決存在的問題,根本的辦法還是發展産業、帶動就業。
道角村將此前為保障村裏老年人“老有所依”建設的老年公寓,擴建為獅子山老年公寓並對外開放,由村集體自主經營。然而,由於服務人員缺乏專業知識、服務質量不高等原因,公寓入住率一直不高。
2019年,村委集體研究後,決定聘請專業團隊運營老年公寓,打造專業化養老服務機構:改建升級人行道路,讓老年人在高低落差近60米的公寓場所內不用爬一步樓梯;在房間、公共活動室等區域設置適老化的呼叫器、監控、扶手;設置醫療機構,可不出公寓對老人進行常見病等的治療,在出現突發情況時還能用常備的救護車將老人轉移至上級醫聯體單位進行救治。
發展至今,這個有着585張床位的老年公寓,入住率已達95%,今年截至目前實現收入1500余萬元,村集體收入約500萬元。
此外,道角村還有三大特色産業:集貿市場、渝南花鳥綜合市場、建材家居綜合市場,並拓展商貿、建材、酒店等多种經營業態,招引企業超過300戶,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帶來1200余萬元的收入。
雖已是霜降時節,但記者在渝南花鳥綜合市場看到,繁花似錦,人頭攢動,三五成群的市民穿梭在花卉綠植之間。
“蝴蝶蘭、杜鵑花、發財樹……常見的盆栽鮮花是這個季節不少市民的選擇。”商戶張女士除了經營花卉,還售賣金魚、八哥、兔等小動物,“這段時間銷售勢頭很好,銷售額相比去年翻了幾番。”
“今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將超過1750萬元,村集體資産預計達到1.3億元。”吳永平説。
掙了錢怎麼用?
讓村民共享發展成果
就在本月才拿出274.08萬元,為6852名村民每人全額補助2024年城鄉合作醫療保險費用後不久,道角村兩委又在籌備接下來的另一“大手筆”——年底分紅!
“這也是我們12月份的一項重要工作,預計要拿出1050萬元。”村黨委委員黃福鋼介紹,自2017年以來,他們就按6:2:2的比例對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進行分配,“60%用作村民福利和當年分紅,20%留作公積公益金,20%用於正常辦公開支。”
記者採訪時,村民鄭志惠正好來村便民服務中心辦事,她忍不住打聽起今年分紅的事。
“放心,比去年只多不少!”黃福鋼笑呵呵地回答。鄭志惠高興得合不攏嘴,她告訴記者:“不僅是年底分紅哦,村裏還有‘4050’政策。像我這種,女的過了40歲、男的過了50歲,每人每年還有600塊錢生活補貼。”
“如今村集體的豐厚收入,是所有村民一起努力的結果。村集體掙了錢,自然要用在村民們身上。”吳永平説,村裏不僅在年底分紅,還制定了“4050”人員生活補助制度、城鄉合作醫療保險補助制度,並對患重大疾病、生活困難的村民進行慰問補助,每年還開展夏季清涼慰問、重陽老年補貼等活動。
在吳永平看來,只有讓村民共享村集體經濟發展成果,村裏的産業發展才能得到村民的支持,村兩委才能得到村民的信任。而超過1700萬元的村集體經營性收入,便是道角村“讓每位村民共享發展成果”的底氣。
“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年年水漲船高,如何對這筆資金的來源和使用進行立體監督,是一項重要任務。”吳永平介紹,村裏通過“智慧黨群服務&&”將村務公開內容全部上&&,村民可永久全面查閱,實時了解、監督村委重大事項決策運行、惠民利民資金安排使用、幹部日常工作行為等情況,做到監督“一覽無余”“一貫到底”。
忙碌的村兩委
奔走在提升村民幸福感的路上
除了實實在在看得見的真金白銀,道角村還將錢花在了公共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提升上。
就在本月18日,村裏黃桷佳園安置房小區一高層房屋陽&因租戶私拉電線引發火災。
“我們發現險情後,和部分居民一起,利用對面住戶陽&的消防水槍撲滅了火災。”小區住戶唐翠告訴記者,“如果不是去年底村集體出資近70萬元更新和修繕了消防管道,真不曉得這火要燒成什麼樣子。”
原來,黃桷佳園小區原本的物業公司在2021年春節前因與居民矛盾難以調和而突然撤場,村集體臨危受命接手了小區的物業管理工作。去年底,黃福鋼在帶隊檢查小區消防設施時,發現室內消防設施因年久失修竟無法出水。
在經過黨委提議、兩委商議、黨員大會同意和村民代表大會決議後,村集體出資70余萬元,對黃桷佳園小區消防設施進行修繕完善,還修繕了小區破損的路面、墻面,改建了花&,添置了健身器材等設施。
近年來,村兩委還先後完成了4個安置房小區的環境改造,垃圾處理率達100%,新增停車位500個,綠化美化面積3000平方米。“眼看天氣日漸轉涼,我們正在商量通過村集體出資,為村裏的老年人添置取暖設施。”吳永平説,在第四季度,他們還有很多事要做。
比如:村裏的獅子山老年公寓將聯合重慶市老年癡呆協會開展認知障礙護理專業知識培訓,不斷提升老人的獲得感、幸福感;渝南花鳥綜合市場將進一步配套升級停車位、公共衞生間、垃圾清運等設施設備,讓商戶和顧客能在一個更加舒心的環境中經營和消費;結合清廉村居建設,升級自主開發的村級“智慧黨群服務&&”,實現70個事項“掌上辦”“線上辦”,實現信息發布、政策宣傳、企業服務、群眾訴求等“一網盡收”……
總之就是一個字——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