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區龍門浩街道:沉寂20多年後 老舊城區5年實現旅游收入逾270億元-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4 10/23 08:22:02
來源:重慶日報

南岸區龍門浩街道:沉寂20多年後 老舊城區5年實現旅游收入逾270億元

字體:

  10月21日,市委召開區縣委書記和部門一把手例會,會議要求:堅定信心、振奮精神,衝刺攻堅、決戰決勝,確保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今日起,重慶日報聯合各區縣融媒體中心推出大型系列深度報道“決戰四季度,決勝全年紅”,充分展現各區縣落實“西部領先、全國進位和重慶辨識度”要求,在紮實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過程中的有力舉措和紮實成效。敬請關注。

  10月22日上午,秋日陽光為兩江四岸披上一層金色的光芒。從南濱路進入蜿蜒而上的龍門路,這裡人流如織、熱鬧非凡,游客或拍照打卡,或駐足欣賞,或緩步而行,臉上洋溢着的笑容融入街區充盈的煙火氣中,和諧而動人。

  據了解,與解放碑CBD隔江相望的南岸區龍門浩街道,自5年前以城市更新為契機走全域旅游發展之路以來,已接待游客3995.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76.8億元,“龍門浩客”文化IP也聲名遠播。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安徽考察時都強調,要進一步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發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業打造成為支柱産業。”南岸區文化旅游委主任雷旺説,南岸擁有452個旅游資源單體,20余處文物保護單位,以及50公里長江“黃金水岸”和56平方公里“山城花冠”南山等載體,“發展全域旅游,我們基礎好、底氣足!”

  沉寂20多年的老舊城區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龍門浩街道是南岸區的政治文化中心,不僅是區行政中心所在地,還擁有眾多老牌國企。”南岸區龍門浩街道黨工委書記馬錚介紹,那時候,街道及周邊聚集了10萬人口,交通也極為便捷,上新街轉盤上可到南山、西可至南坪、東可下彈子石,還有海棠溪碼頭、長江索道等交通方式加持,是南岸區名副其實的交通要塞和樞紐。

  隨着20世紀90年代中期區委區政府遷至南坪,國有企業迎來改革浪潮,以及更多橋隧道路的興建,龍門浩街道日漸蕭條。地域狹小、面貌破舊、産業低端、設施老舊、人口老齡化……這是沉寂20多年的龍門浩街道面臨的現實難題。

  如何讓老舊城區煥發生機?1999年,龍門浩街道終於理清了思路——以推動城市更新為契機,從文旅入手改善民生。

  “老舊城區雖有不少包袱,但蘊藏着豐富資源。”馬錚説,龍門浩街道得名於古巴渝十二景中的“龍門浩月”,集開埠歷史、抗戰文化、宗教文化於一身,有29處珍貴歷史文物建築,以及龍門浩、馬鞍山、一天門等老街,老重慶煙火氣息濃厚,完全具備發展全域旅游的潛質。

  此外,龍門浩街道位於該區正在打造的南濱C灣中部,區位優越。南濱C灣是長江大橋至朝天門長江大橋之間總長約8公里的南濱路段,地理形狀呈“C”字,從消費熱度上處於整條南濱路的“C位”。該沿線匯集了18個文旅商業項目,既有無可複製的山水景觀,又有獨特的歷史人文積澱,還有濃厚的建築文化內涵,是重慶獨具代表性的集山水、城景、人文、商業於一體的消費帶。

  藏在“旮旮頭”的馬鞍山火了

  眺南山蒼翠、觀海棠煙雨、看朝天揚帆……最近兩年,藏在“旮旮頭”的南岸區馬鞍山火出了圈。無論是來一場精緻的city walk,還是品一段午後的閒暇時光,這裡都成為越來越多市民和游客的選擇。

  如果時間回到五六年前,談起馬鞍山,不僅外地人根本沒聽説過,當地人也更多用“旮旮頭”代指。

  “從上新街車站走到馬鞍山要10來分鐘,回家全是爬上坡,路窄坡陡不説,有時路燈還不亮,居民抱怨不少。”龍門浩街道上新街社區黨委書記劉涓告訴記者,馬鞍山片區城市更新項目涉及169幢1281戶居民,面積7萬平方米。

  馬鞍山片區成了龍門浩街道發展全域旅游的“破題之舉”和“開山之作”。

  馬鞍山在南山之麓、長江之濱,因有一座形似馬鞍的小山巒而得名。作為轄區最高點,這裡可眺南山、品城市、觀江景、看日落,坐落其間的馬鞍山別墅舊址、英國協會醫院舊址、南洋捲煙廠和上海益豐電池廠宿舍舊址等歷史遺跡,又能讓人在城市煙火中追撫百年滄桑。

  城市更新項目啟動以來,除了對道路基礎設施、老舊廢棄建築進行升級改造,龍門浩街道還引入四川美術學院等高校資源,對區域進行整體設計,將當地獨有的巴渝文化、開埠歷史、抗戰文化等文化元素融入城市更新中。同時,積極對接引進社會資本和運營團隊,盤活閒置住房廠房,短短幾年時間,就有包括非白民宿、金孃孃火鍋、如故秘密花園等眾多網紅商家扎堆進入。

  “以前,我們是有‘潑天的富貴’也接不住,直到馬鞍山片區一炮走紅,給了我們很多啟示。”馬錚説,其實早在2017年,長江索道作為全市最早的網紅景點之一,一個國慶假期就有超過10萬人次的吸附能力。但眼看源源不斷的游客乘坐長江索道而來,又坐著長江索道而去,“留不住人”的龍門浩街道只能幹着急。

  馬鞍山片區城市更新項目開街後,特別是隨着市級層面打造的重慶開埠遺址公園修繕開放,越來越多外地游客不再是“順路”來一趟龍門浩,而是坐索道、乘輕軌、打出租專門前來打卡。

  “我們這裡交通四通八達、地理錯落有致,轄區景區多、景點密、景色美,何不將它們串聯成珠,吸引並留住更多的游客呢?”馬錚告訴記者,為此,他們依託轄區的重慶開埠遺址公園、下浩裏、龍門浩老街等歷史文化街區,籌集資金、整合資源打造馬鞍山—龍門路文創藝術街區、推出龍門路—長江索道旅游線路,在龍門路繪製大型老街歷史油畫、雕刻馬鞍山十二景鋼塑,建起民俗文化長廊集市……截至目前,整個轄區已吸引100余家文創門店入駐。

  力爭2025年全區接待游客突破5500萬人次

  如果説街區打造、線路整合等硬投入讓龍門浩街道星羅棋佈的景區景點串聯成珠,那麼文化賦能和細節把控則是當地發展全域旅游的軟實力。

  比如,龍門路上有一所幼兒園,街道在課餘時間將其對外開放,打造成共享空間,吸引了大批游客在這裡追尋兒時記憶、打卡城市風光;一天門涂山園片區節假日擁堵嚴重,街道立即會同有關部門平整道路、設置指示牌、增設停車位;街道擁有全區唯一的鎮街級文聯,會定期組織文藝家走進街區、走進商戶,通過他們的筆觸和鏡頭,記錄龍門浩正在發生的變化,形成對外宣傳推廣的合力……

  “潑天的富貴”,龍門浩街道這次是真的接住了!

  數據顯示,自發展全域旅游以來,龍門浩街道已接待游客3995.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76.8億元,龍門浩老街還成功創建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聚集區。此外,當地還因此新增城鎮就業人數1922人,重點群體就業率穩定在98%以上。

  而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南岸區全域旅游“成績單”也十分亮眼:7天時間,全區共接待游客313.98萬人次,同比增長7.39%;實現旅游收入16.43億元,同比增長8.62%。

  “接下來,我們將錨定目標不放鬆,全力衝刺第四季度,持續提升文旅消費質效,培育壯大新型消費。”雷旺&&,南岸區對2025年的文旅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將文旅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升至15%,達到195億元;全年接待境內外游客突破5500萬人次,旅游收入力爭突破400億元,在發展全域旅游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糾錯】 【責任編輯:陶玉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