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入學“一件事”,入學很省事-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4 10/24 09:00:00
來源:新華網

重慶:入學“一件事”,入學很省事

字體:

  新華網重慶10月24日電(邵以南)今年5月,重慶市江北區的許女士,準備給該上小學的小女兒辦理入學手續。

  和大兒子入學時的手忙腳亂相比,許女士這次從容了很多。她在手機上登錄政務服務APP“渝快辦”,點擊“一件事”服務——教育入學“一件事”,按照智能導辦填寫戶籍地址、居住地址、房産信息、監護人&&方式等入學相關信息並上傳印證資料。等到正式報名階段,許女士“刷臉”一鍵引用這些信息,就完成了孩子的入學報名資料提交、系統自動審核,整個過程不到1分鐘。

  一件事,不跑腿,一次辦成。今年5月,重慶義務教育學校全面啟用教育入學“一件事”系統,當地各區縣符合條件的適齡兒童、少年,都可以在教育入學“一件事”線上平台進行網上報名、線上錄取。

  每年入學季,都是家長和學校忙碌的時候。長期以來,重慶絕大部分區縣的義務教育新生入學採用的是線下報名方式。家長需要帶上戶口簿、房産證、身份證、孩子出生證等材料的原件與複印件到學校排隊。“家長給孩子交材料,學校老師要審核,兩邊的負擔都不小,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許女士邊説邊比劃着。

  “我們也曾想過壓減辦事時間,減少辦事環節和材料。”重慶市教委科技處處長劉暢説,一些部門此前也嘗試過進行線上高效辦結,然而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繁瑣流程讓服務集成辦理難以真正實現。

  2023年4月,重慶市全面啟動“數字重慶”建設,整合各部門、各區縣數據資源,在政務服務APP“渝快辦”上線“一件事”服務集成辦理專區,圍繞企業和群眾全生命周期重要階段,以流程再造為抓手,全鏈條深化業務協同和數據共享,全場景強化數字化、智能化應用,助力實現群眾和企業事項辦理“一次申報”“一次填寫”。教育入學“一件事”,便是當地現已推出的80項“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務之一。

  為了辦好教育入學“一件事”,重慶市教委會同市政府辦公廳,先後9次召開工作調度會、協調會,明確了與市委組織部以及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衞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市殘聯等9個市級部門協同,整合戶籍類證明、不動産權利、婚姻登記查詢、留守兒童、低保、人才等13個入學相關事項。

  “業務貫通了,還要打破數據孤島,實現多跨協同。”劉暢説。重慶市級各部門共同打造了基於重慶城市一體化數字資源系統(IRS)的教育入學數字底座。“我們通過聯通全市自然人信息數據庫、人口家庭基礎數據資源庫等10個部門數據庫,實現13類2500萬餘條數據共享調用。”重慶市教委數字教育工作專班負責人、教育信息化專家羅永星説。

  得益於“數據跑腿”優化完善入學聯核聯辦機制,重慶義務教育入學取消了多年來群眾反映強烈的用水用電用氣證明等材料,“三對口”子女以及引進人才等11類人群子女更能實現“線上零材料、零跑動入學”。

  數字化集成復用推動下好“一盤棋”。重慶市教委把全市各區縣招生政策梳理到最小顆粒度,採取“主體通用+個性定制”的集成建設模式,在市—區縣—學校貫通應用場景的基礎上為區縣提供定制化服務,幫助區縣打造出線下辦理同步、代辦幫辦、“碼”上入學等特色服務場景。

  海量數據助力科學決策。“重慶市基礎教育一件事駕駛艙”實時抓取入學率、報到率、跨區域流動情況等193個體徵指標,通過招生問題“發現、分析、解決、評價”閉環管理,實現招生入學工作“一艙全察、一屏統覽、一鍵督辦”。

  “有了數據捕捉,我們能在後&及時發現關注一些特殊情況。”重慶市教委基教處處長向斌説,比如留守兒童、殘疾人兒童等,這些孩子的“畫像”會自動傳遞給學校。

  2024年,教育入學“一件事”累計為重慶市57.5萬名義務教育階段新生提供線上入學服務,獲得學生家長評價40.1萬條,其中四星、五星好評39.8萬條,滿意率達99.2%。

  “下一步,我們將在教育入學‘一件事’的治理協同、場景設計、機制建設等方面持續下功夫,以入學‘一件事’的‘小切口’帶動市—區縣—學校三級教育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大建設’,引導全市學校規範招生管理、升級服務水平,讓每一個孩子公平享有優質教育。” 重慶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委主任劉宴兵&&。

【糾錯】 【責任編輯:李華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