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要來一場小成本的草坪婚禮,經濟實惠也不失浪漫清新。”10月21日,雲陽縣,一對剛領證的新人興奮地説。
不大操大辦喜事的想法,源於他們曾看到的一條視頻。
去年,一條“新娘自己主持婚禮省下萬元”的短視頻在網上火了。彼時,這對新人在雲陽農村老家舉行婚禮。兩人算了一筆賬:主持人是自己,舞&是朋友幫忙搭建,紅色幕布是和學校借的,定制幕布上的“囍”字花了110元,地毯花了50元。婚禮儀式僅花了160元。
今年2月,一輛寫着“我們結婚啦”的公交車載着一對新人行駛在雲陽街頭,開啟了一段浪漫之旅。新人與親友團在公交車內,帶着大家的祝福開啟了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向着幸福生活邁進。
在雲陽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推崇“綠色婚禮”,倡導文明節儉辦喜事。
文明節儉的新風,如何吹進老百姓家裏?一個典型案例的整治,成為當地勸阻酒席濫辦的縮影。
當時,雲陽縣鳳鳴鎮太地村村民劉某返鄉舉辦結婚宴,準備大操大辦30桌。村委會了解情況後判定,劉某與妻子結婚多年,生育的小孩已經5歲,舉行結婚宴,純屬無事酒。村委會組成專班到劉某家進行勸阻,對其講明道理,劉某最終答應取消宴席。
近年來,雲陽縣堅持問題導向,創新工作方法,做好“疏”“堵”兩大文章,縱深推進“春風滿巴渝”社會風氣提升,推動形成文明節儉的良好風尚。
如何“疏”?雲陽縣組建起600余支“禮儀監督團”“鄰里勸和團”“紅白理事會”等隊伍,進村入戶開展宣傳,倡導群眾樹立文明節儉、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並明確婚喪嫁娶辦理流程、標準、管理等事宜,提高村民認知。
怎樣“堵”?緊盯節點,當地建立移風易俗網格員制度,重點圍繞春節、國慶等關鍵時段開展調查摸底,對不符合操辦條件的人員早勸導、早制止;同時,強化監督管理,開設“無事酒”舉報電話,對違規操辦酒席的舉辦者、承辦者分別由屬地政府、市場監管等部門按規處理。(記者 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