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重慶人的一天,是由一碗熱氣騰騰的小面開啟。如今,全球各地人們的一天,也可以從一碗重慶小面開啟。
日前,上游新聞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和中歐班列等國際物流樞紐,重慶小面預包裝産品已經“漂洋過海”到30多個國家,也有不少企業在海外開設了線下門店。
分揀、標記、打包……經歷20余天的“旅程”,900箱辣子雞風味的重慶小面,齊齊擺上美國洛杉磯的超市貨架。
這一碗麵,融合了麵條、秘制料包、脆爽榨菜、風味澆頭、香脆花生碎等食材,最大程度地還原出麻辣鮮香的口感。其中,石柱辣椒、江津花椒、涪陵榨菜等重慶特産,也作為小面配料實現了組合出海。
“這是公司首次自營出口,從終端銷售看,小面很受歡迎。”重慶雍禾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何浪告訴上游新聞記者,這兩天,公司正在對接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客戶。“第一次試水海外,市場反應不錯,讓我們對開拓更大的海外市場充滿信心。”
重慶小面,敲開國際市場,不少重慶小面企業還在海外開設了線下門店。在法國巴黎第二區,剛開業不久的重慶小面館,生意十分紅火。
“重慶小面企業正各顯神通,加速走出去。”重慶小面工業化促進會會長傅勇介紹,今年不少企業出口額呈兩位數增長,四季度有望迎來一波銷售高峰。“重慶小面,在東南亞市場非常受歡迎,也是我們銷售的主力區域。另外,美國、法國等市場,上升趨勢也很明顯。”
數據顯示,重慶有小面門店約8.4萬家,全産業鏈從業人員超過50萬人,年産值達400多億元。小面,已經不僅僅是傳統美食,更是重慶的一張城市名片。去年6月,重慶專門發布了《重慶市食品及農産品加工業“爆品”機會清單》,推動“重慶小面重慶造”等加速“出圈”。2024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壯大重慶小面等六個百億級産業。
目前,重慶率先建立了全國首座重慶小面産業園,一條上中下游主配協同的産業鏈已初具規模,並呈現集群化發展態勢。出海目標方面,力爭到2027年,出口的重慶小面品牌超20個,出口重慶小面商品種類上百種,進而帶動以重慶小面為代表的“重慶味道”食品出口額超百億元。
在多方合力推動下,越來越多的“重慶味道”加速走出國門。除了小面,涪陵榨菜、巫山脆李、奉節臍橙等727款重慶特産,也正全力通江達海、走向世界。
上游新聞記者 郭欣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