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州:炭灰場上“長出”籃球小鎮-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4 10/22 11:29:41
來源:重慶日報

開州:炭灰場上“長出”籃球小鎮

字體:

開州區長沙鎮舉行的籃球比賽。(受訪者供圖)

  “長沙鎮,籃球夢,團結一心向前衝,為了榮耀永不退後……”10月15日,哼着自創歌曲《長沙鎮籃球夢》,開州區長沙鎮甜橙社區居民劉長森又像往常一樣,來到社區文化廣場練球。

  劉長森是長沙鎮的籃球“元老”,也是鎮上甜橙籃球俱樂部的運營負責人,還是開州區籃球協會副秘書長。

  “提起‘村BA’,大家首先會想到貴州的&盤村。其實早在30多年前,長沙鎮就有類似的籃球比賽。”劉長森説,籃球是鎮上居民喜聞樂見的文娛活動,每年都會定期舉行比賽。近年來,鎮上的籃球場也從“炭灰場”變成了塑膠場地,籃球場和打籃球的人的變化,成為折射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變化的一面鏡子。

  炭灰場上的籃球夢

  劉長森的籃球夢,要從1989年的夏天説起。

  這一年,15歲的劉長森在體育課上與籃球相遇,投進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兩分球。

  “當時,籃球在長沙鎮是一項很‘潮’的運動。”劉長森説,全鎮僅有幾所學校建有球場。

  由於場地稀缺,上體育課時,劉長森就和同學分組打“壩壩球”。這種“壩壩球”不同於正規的全場籃球賽,只需要3人或4人分成一組,一個半場就能開打,能讓更多同學參與其中。

  當時學校的籃球設施十分簡陋:籃球架是一根鐵管,木制籃板上的籃筐,也只是一圈鐵絲。

  同樣簡陋的還有這群籃球少年的裝備。當時長沙鎮還沒有專門賣體育器材的商店,放學後,劉長森就去找體育老師借球。無球可借時,他便用膠布、廢紙製作出一個簡易的“籃球”。他説,那時大家都沒有籃球鞋,布鞋、筒靴、涼鞋就是“戰靴”。

  但這並不影響劉長森對籃球的熱愛,他唯一擔心的,就是遇上雨天。

  “學校的球場是一片泥地,遍佈大大小小的土坑,突破、搶籃板時稍不注意就會摔跤,一旦下雨,這些土坑就成了水坑。”劉長森説。

  為解決這一問題,體育老師為他們想了一個“土”辦法。“每次雨停後,老師便提來一桶桶炭灰倒在坑裏,吸幹裏面的積水。”劉長森説,一來二去,這些坑坑洼洼的球場,都被炭灰填平了。

  中學期間,劉長森在這座炭灰場上練就了一手三分球的絕技。進入大學後,他成為校籃球隊隊長。他離開之後,這裡一批又一批“小球星”開始嶄露頭角。

  小鎮颳起“籃球風”

  2000年以後,長沙鎮各個學校的籃球場進行了翻新改造,炭灰場改為水泥地面。

  不僅如此,長沙鎮還在甜橙社區修建了文化廣場,配套建設籃球場。這是長沙鎮第一座公共籃球場,一些居民開始接觸籃球。打球的人多了,籃球俱樂部應運而生。

  徐青萍是甜橙社區的居民,今年57歲。2014年,他創建了長沙鎮甜橙籃球俱樂部,社區文化廣場就是俱樂部的訓練基地。

  徐青萍介紹,最初廣場上的打球者只有十來人。一次,徐青萍與隊友在廣場上打球時,遇到了返鄉探親的劉長森。徐青萍見劉長森投球很準,便邀請他加入俱樂部。此時的劉長森在開州經營着一家公司,有着管理經驗的他,主動承擔起球隊的運營事項。劉長森建議,採取一週一賽的方式,在周末晚上進行分組對抗,讓周邊的居民每週都有球賽看,也可以吸收“新鮮血液”。

  剛舉行比賽時,居民們只是圖個稀奇,看幾眼就離場。隨着比賽定期舉行,不少周邊居民成了球迷,大家帶着板凳到現場坐鎮助威,一些沒有搶到好位置的觀眾,甚至會爬到樹上看球。

  長沙鎮開始颳起“籃球風”:甜橙籃球俱樂部的成員逐漸發展到70多人,既有鎮上的學生,也有種地的農民,還有退休的企事業單位員工等。

  一座座籃球場也在長沙鎮建起。長沙鎮25個村(社區)中有18個村(社區)建有籃球場,村民們開始三五結隊,到附近的球場打球。

  “我們還配套建設了乒乓球場、羽毛球場等運動場地。”長沙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中心主任談霜介紹,多一座球場,就少一些人打牌,現在大家有空的時候,都想動動身板。

  征戰“村BA”總決賽

  去年6月,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啟動。長沙鎮的籃球愛好者自發組織一支球隊參加選拔。

  彭浩曾是長沙鎮陳家中學的籃球隊主力,過去多次代表家鄉參加比賽,大學畢業後又在長沙鎮籃球訓練營當教練。他召集之前在中學時期並肩作戰過的老隊員,組建一支參賽球隊。雖然這些隊員早已分散四方,但在開州區“村BA”基層選拔賽當天,隊員們從各地集結,一個都不少。

  憑藉多年的默契,長沙鎮籃球隊在區縣選拔賽中一路連勝,並在西南大區賽中獲得亞軍;出戰全國“村BA”總決賽,獲得了第七名的佳績。

  此外,長沙鎮還邀請其他地方的球員來到長沙鎮交流。

  去年春節前夕,劉長森策劃了開州區浦裏片區籃球賽,賽事舉辦地就選在甜橙社區文化廣場。

  浦裏片區籃球賽共有6支參賽隊伍,來自5個鄉鎮街道以及開州浦裏新區。“我們想用體育活動豐富長沙鎮的鄉村文化生活。”劉長森説。

  賽事中,劉長森邀請到國家一級裁判員執裁,他本人還“兼職”當起現場解説員。

  這是長沙鎮的籃球嘉年華,除了球員之間的競技,賽事還設置定點投籃、運球賽跑等趣味比賽,讓不會打球的村民也能參與進來。

  這次比賽共有3000多人觀賽,大家説,長沙鎮有球賽,才有年味兒。

  相關新聞>>>

  今年重慶已開展5000余場鄉村文體活動

  10月18日,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委獲悉,今年以來,我市已開展5000余場鄉村文體活動。

  近年來,我市組織了“村BA”“村TT”“村跑”“村歌”“村晚”等文體活動,鄉村文體生活開始變得豐富多彩,可分為三大類:一是競技類,例如北碚區靜觀鎮舉行的首屆重慶“村BA”,石柱縣中益鄉舉行的雙城“村TT”(即2024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美鄉村乒乓球邀請賽),江津區白沙鎮舉行的“村超”;二是傳統文化類,例如合川區雲門街道舉行的端午龍舟賽,銅梁區舉行的中華龍獅大賽;三是農趣類,例如涪陵區龍潭鎮結合中國農民豐收節,舉行了重慶市首屆農民農耕賽事運動會,南川區河圖鎮舉行的插秧賽、摸魚賽等。

  鄉村文藝活動同樣豐富。例如,巴南區東溫泉鎮魚池村村民自創村歌《雲上魚池》,沙坪壩青木關鎮滴翠文學社定期推出《滴翠報》和《滴翠》文學雜誌,江津區永興鎮黃莊村舉辦重慶市鄉村村晚大聯歡活動等。(記者 蘇暢)

【糾錯】 【責任編輯:歐陽虹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