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南川區德隆鎮茶樹村,留學生向村裏老人敬茶。記者 謝智強 攝/視覺重慶
10月11日,“留學重慶·讀懂農曆”中外青少年自然探索南川區鄉村行活動在南川區德隆鎮茶樹村啟動。來自越南、巴基斯坦、俄羅斯、幾內亞、柬埔寨、盧旺達等14國的在渝高校留學生,與南川區金山湖小學、北京師範大學南川實驗學校的學生們一起,在秋雨朦朧的茶山間,踏上了一段與茶文化相遇的美妙旅程,共同體驗中國農曆寒露時節的習俗文化。
“寒露,是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在當天舉行的寒露主題鄉間班會課上,南川區金山湖小學教師劉洋池向留學生們介紹,在寒露時節裏,大自然悄然發生許多變化,這蘊含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傳統習俗。聽完老師的講解,學生們也踴躍分享了對中國農曆寒露等節氣的理解。南川兩所學校的學生還為留學生們送上了在學校製作的“金佛山筍殼畫”。
“這是一株兩千多歲的茶樹,它高達12米,樹冠直徑約13米。”班會結束後,中外青少年們開啟了對古茶樹的探秘之旅。當西南大學茶葉研究所原所長劉勤晉教授為大家介紹“茶樹鼻祖”時,中外青少年都驚呆了,大家紛紛拿出手機與它合影。
劉勤晉還介紹,據統計,目前南川區範圍發現了19000多株古茶樹,其中17000多株生長在德隆鎮,並以茶樹村居多。為此,村裏每年都要舉行古樹茶採摘節,開展採茶、制茶和茶文化研學等活動。在村裏的嘉木源大樹茶博物館,可全面了解南川古樹茶的前世今生,在品嘗古樹茶的同時,加深對古樹茶的了解。
活動當天正好是中國的重陽節,在茶文化禮堂學習了敬茶禮儀後,多位外國留學生端上了一杯暖暖的紅茶,向村裏老人敬茶,祝福他們身體安康。中外青少年們還來到油茶製作區,跟隨油茶師傅學習、了解油茶的製作方法。
“我發現中國的茶不只是一種飲品,裏面還蘊含生活的哲學。”來自重慶郵電大學的越南留學生李凰映稱,喝茶能讓自己安靜下來,回味茶的味道,這樣的過程很美妙。來自盧旺達的留學生克勞迪也稱:“這种經歷太棒了,我了解了茶從生長到製作的全過程。”
本次活動由光明教育家《留學》雜誌社、重慶郵電大學等單位聯合主辦,南川區德隆鎮茶樹村、南川區金山湖小學、北京師範大學南川實驗學校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