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羅睿燊與媽媽開心地拍照留念。(受訪者供圖)
■孩子先後確診患有苯丙酮尿症和進行性肌營養不良,被醫生預言“活不過18歲”
■她不言放棄,無微不至地照料孩子,帶他游歷全國28個省區市,“心中的美好越多,就越有挑戰命運的勇氣!”
■如今,羅睿燊已是一名大學生;周朝喜將溫暖與勇氣傳遞給更多孩子,獲評孝老愛親“中國好人”
素面朝天,衣着簡樸,斑白的短髮簡單地紮在腦後——10月11日,以周朝喜母子真實經歷改編的電影《請你相信我》舉行開機儀式,儀式上,燦爛溫暖的笑容成為周朝喜最美的“妝容”。
今年47歲的周朝喜是綦江區登瀛學校的語文教師。在兒子羅睿燊先後確診患有苯丙酮尿症和進行性肌營養不良、被醫生預言“活不過18歲”後,周朝喜不言放棄,對兒子進行無微不至的照料,通過“行萬里路”鼓舞他與病魔作鬥爭的信念。
現在,19歲的羅睿燊已經是一名大學生;周朝喜的溫暖與勇氣也傳遞給了更多孩子,因此獲評孝老愛親“中國好人”。
兒子出生15天,她得到一個壞消息
“孕育一個孩子,和他有相同的呼吸頻率和心跳,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回憶起當初自己懷孕、生育的過程,周朝喜仍滿懷喜悅。
在羅睿燊出生15天后,醫生告訴她,孩子患有苯丙酮尿症——日常的五穀雜糧、魚肉蛋奶、堅果飲料,都會給他的大腦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
“聽了醫生的話,我很樂觀地想,只要注意日常飲食,小羅仍然能夠像正常孩子一樣上學、工作,最多就是父母辛苦一點、他要更自律一點。”周朝喜帶着溫暖的笑容,回憶起了19年前的那一幕。
從此,每天早上五點半,周朝喜就起床為兒子烹制特殊的三餐,平日裏則悉心教導兒子相關知識,絲毫不敢懈怠。
“當時心裏憋了一股勁,想要證明‘上天關上了一扇門,還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周朝喜説,“小羅雖然患有苯丙酮尿症,但我堅信他依然可以成為一個正常的孩子,甚至比許多孩子更優秀!”
羅睿燊也沒有辜負媽媽的期待:兩歲就識字,數數能數到100;4歲就能記下中國地圖各省市分佈,一週學會拼音表;到五六歲時,認識了3000多個漢字。
看著這一切,周朝喜發自內心地感到自豪:“我幺兒是‘神童’!”
她覺得,這是一種“靠努力也能緊緊攥住的幸福”,只要母子倆共同努力,明天會更好。
兒子5歲半,她學會了“人生要拐彎”
就在周朝喜感到生活充滿陽光的時候,厄運悄然來臨。
羅睿燊5歲半時,又被確診患有“進行性肌營養不良”。這是一種罕見的肌肉萎縮病症,無法治愈。絕大多數患兒在7—12歲時會喪失行走能力,到十幾歲時手臂、腿部、軀幹的活動需要別人幫助或機械支撐才能完成。
當時有醫生告訴她,孩子可能“活不過18歲”。
一想到孩子經常念叨着“長大要當警察、醫生”的夢想,她就忍不住眼淚嘩嘩地流——面對死亡、面對人生無常,過去曾堅信的“靠努力就能緊緊攥住幸福”一下沒有了意義,孩子的理想再無實現可能。
回憶起確診後的情景,周朝喜情難自已,哽咽起來。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周朝喜再也沒有了當初的樂觀,經常暗自落淚。有一天,兒子小心翼翼地對她説:“媽媽,你變了,你現在都不笑了!”
“是孩子治愈了我。”周朝喜説。
當時周朝喜租住的房子,廁所在屋外院子裏。一天晚上,天氣十分悶熱,天邊悶雷滾滾襲來。羅睿燊想去上廁所,卻又害怕,站在門口無助地朝周朝喜叫:“媽媽,媽媽,我害怕!”
周朝喜正沉溺在沮喪與失望中,隨口回答:“媽媽也怕呀。”
此時,閃電“嚓”地劃過黑暗的夜空。藉&電光,一道小小的身影向周朝喜飛快撲來,緊緊抱住她:“媽媽不怕,我來保護你!”
“轟——”巨雷炸響。孩子本能的舉動,一下“炸醒”了周朝喜:“就算只活到18歲,也還有十幾年啊!我要是天天這個樣子,就太對不起他了。”
周朝喜豁然醒悟過來,決心不再想著要“證明自己”“證明孩子”,不再去想遙遠的將來,“就開開心心過好當下每一天。”
“就像碰了壁,只要拐個彎,你可能就會走上另一條道路、收穫另一種風景。”周朝喜抹了抹眼睛,對記者説,“想通後,世界又‘亮’了起來。這時候,我發現孩子的要求很簡單,很多時候就是媽媽的一個笑容而已。”
一次次旅行,讓兒子熟記的地圖變成了風景
趁着孩子病情還不嚴重,周朝喜帶着他踏上了旅途,開始“行萬里路”。從孩子6歲起,周朝喜每個寒暑假都會帶着他去國內各省市“游蕩”。
2016年,羅睿燊坐上了輪椅,但周朝喜依然經常帶他乘飛機、火車、汽車,出門旅行。
“高鐵和飛機還好,乘坐火車比較麻煩。遇到有很高梯坎的綠皮火車、大巴,我就先把兒子背上去,再把輪椅扛上去!”只有1.5米高、體重不足45公斤的周朝喜爽快地笑道。
周朝喜手機上有一個小程序,記錄着他們去過的28個省區市和上百座城市,其中包括遙遠的黑龍江、西藏,累計行程超過10萬公里。
一次次的旅行,讓兒子小時候熟記的中國地圖,變成了母子腳下的土地、眼中實實在在的風景。“這十幾年的旅行讓我明白了,孩子走過的路越長,心中裝下的美好越多,就越有挑戰命運的勇氣!”周朝喜説。
“把人生看成一段旅行,高考也是一個很好玩的項目呀!”在媽媽的鼓勵下,今年羅睿燊參加了高考,並如願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重慶移通學院和泰山科技學院將對其進行聯合培養。
“這些年因為生病,耽誤了很多功課,但小羅依然考出了自己的最好成績,實現了自己的又一個夢想,我們都感到很驕傲!”周朝喜笑着説。
在開機儀式現場,羅睿燊坐在輪椅上,看向媽媽的目光中有溫暖,也有自豪。
現在,他在離登瀛學校不遠的移通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就讀,感覺“專業很有意思,也不算難”。
這個有些靦腆的男孩告訴記者:“想在學校多交些朋友,畢業後能找到工作養活自己,減輕媽媽的負擔。”
傳遞溫暖,這些年她有了更多的“兒子”“女兒”
“我媽媽是天底下最好的媽媽。”羅睿燊提高音量説道,已經18歲的他,語氣堅定而自豪。
在照顧兒子同時,周朝喜也把樂觀的心態傳遞給其他孩子。
在羅睿燊讀高中時,周朝喜給他送飯,發現有個同學經常獨自一人待在教室。
在多次接觸後,周朝喜得知,這個孩子天生內向,害怕與人打交道。
於是周朝喜在給兒子帶飯的同時,也給這位同學帶飯,並很“社牛”地和這位同學分享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故事,再三鼓勵、幫助這個孩子融入了班級。
“我可以叫您一聲‘媽媽’嗎?”在畢業時,這個自稱有“社恐”的孩子找到周朝喜,誠摯地向她致謝,並&&要給“媽媽”寫一首歌。
“孩子們的需求很多時候十分簡單,就是希望有人聽聽他們的傾訴,給他們一句關心的話、一個熱情的擁抱,告訴他們‘有困難可以找我’。”周朝喜感慨地説。
這些年,她在照顧自己的孩子同時,用這些小小的方法,幫助了許多孩子,成為不少孩子的“乾媽”。
“我願做一隻‘螢火蟲’,成為彼此的提燈者,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周朝喜笑着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