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紅岩革命歷史文化中心講解員古越:希望每次講解,都能點燃觀眾心中的紅色火種-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4 10/07 09:49:01
來源:重慶日報

重慶紅岩革命歷史文化中心講解員古越:希望每次講解,都能點燃觀眾心中的紅色火種

字體:

  10月4日,秋風漸涼,紅岩村,人頭攢動,游人如織。

  操着天南地北口音的游客,排隊走進紅岩革命紀念館、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舊址,觀看紅色展覽、聆聽紅色故事,重溫崢嶸歲月……

  紅岩革命歷史文化中心講解員古越,一上午接連講解了3場,忙得顧不上喝水。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國慶假期紅色旅游特別火,也正是我們向更多人傳播新時代紅岩精神的好時機。”古越邊説邊在講解員排班板上寫上自己的名字。

  多年來,他一直致力於用生動的講解,講好紅岩故事,傳播好紅岩精神。

 一次心靈洗禮,當上講解員

  身着筆挺正裝,佩戴黨員徽章……這個國慶假期,古越一直在“連軸轉”,最多一天要講解10多場,但只要一拿起麥克風,他總是面帶笑容、步伐矯健,看不出一絲疲態。

  紅岩故事講述、革命詩詞吟誦、紅岩精神解讀、與觀眾精彩互動……他的講解不時引來陣陣掌聲。

  1990年,古越出生在河南開封。兒時,他常聽母親哼唱《紅梅讚》,聽爺爺奶奶講小蘿蔔頭的故事,對紅岩文化有了最初的認知;小學課文裏的《小蘿蔔頭》,讓他又加深了對紅岩的印象。

  在四川傳媒學院讀大學時,古越來到重慶游覽渣滓洞、白公館。“正是這次旅游,讓我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心靈洗禮,紅岩英烈們的事跡深深觸動了我,也讓我找到人生的目標。”他説。

  大學畢業後,得知紅岩革命歷史文化中心招聘講解員,學習播音主持專業的古越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考試,並被錄取。“父母得知消息後,也為我感到特別高興,認為這是一份光榮的工作。”2014年夏天,古越正式入職紅岩革命歷史文化中心(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從事講解工作。

  一次難忘講解,領悟初心使命

  初入職,古越被分配到渣滓洞做講解。他對自己信心滿滿,但不久講解工作就給他上了“一課”:

  彼時,正值旅游旺季,渣滓洞每天要接待游客上萬人次,節假日更是驟增到五六萬人次。每位講解員每天至少要講10多場,每場講40分鐘左右。

  “夏天酷熱,講解一場下來,汗濕的衣服都能擰出水。”古越説,除了炎熱,渣滓洞周邊植被茂盛,蚊子特別多,隔着衣服就能叮人;講解時不能喝水,工作一天下來,喉嚨嘶啞得説不出話。這份工作的辛苦,甚至讓他想過放棄。

  “為什麼你嘗盡了離別的痛苦/為什麼孩子們見不着爸爸……為的是千萬對情侶不被拆散/為的是萬千個孩子不再失掉爹媽/為的是窮人要翻身啦/為的是不再做牛馬……”2015年11月27日,古越接待了一個散客團,在革命烈士何雪松的遺像前,他像往常一樣誦讀起何雪松寫給家人的詩。

  團隊中,一位年過八旬的老太太突然全身顫抖,豆大的淚珠不停下落,泣不成聲。一時間,古越不知所措。

  停歇許久後,老太太情緒平復,緊緊握住古越的手説:“謝謝你對我父親事跡的精彩講解。”原來,老太太正是革命烈士何雪松的女兒何丹妮。

  那一刻,古越突然明白了這份工作的意義,“革命先輩用生命和鮮血澆鑄的精神,需要有人來講述,我們講的不是簡單的故事,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我們要在觀眾和歷史之間搭一座橋,讓革命故事‘聲’入人心。”

  一生使命追求,傳承弘揚紅岩精神

  “太忙就擠,不懂就鑽。”在古越的辦公室,這8個大字被張貼在墻上顯眼位置,而這正是當年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周恩來為了勉勵同志們刻苦學習所提出的。

  接受記者的採訪時間不到一小時,在講解員排班的白板上,古越的名字又排到了最前面,他隨即整理好着裝,戴上麥克風,大步走上了工作崗位……

  “身為講解員,時間不夠用,我們的步子就大一些、吃飯快一些,總能擠出時間來。”古越説。

  至於如何“鑽”?在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軍重慶辦事處舊址的周恩來辦公室,1943年周恩來過生日時寫的《我的修養要則》中,古越找到了方法路徑,第一條就是:“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

  這些年來,古越研讀了超過100萬字的紅岩歷史資料,熟記超過10萬字的紅岩講解詞,累計為觀眾講解1.5萬多場,開展紅岩精神宣講宣教活動600余場,完成重大接待任務50余次,先後獲評全國紅色旅游“五好講解員”稱號、“新時代紅色故事講述者”稱號等,多次在全國和市級講解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在古越眼裏,一件件文物、一處處文物舊址,甚至是一條小道、一棵黃葛樹,都蘊藏着真實、生動的紅岩革命故事,“我希望每一次講解,都能點燃觀眾心中的紅色火種。我不僅要用心講述紅岩故事、用情傳播紅岩精神,更要用一生擔起紅岩精神守護者、傳承者、弘揚者的責任,以實際行動讓紅岩精神綻放出新的時代光芒。”

  記者 韓毅

【糾錯】 【責任編輯:韓夢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