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滿員、臨時限流……重慶文博場館火爆“出圈”-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4 10/06 09:35:39
來源:重慶日報

預約滿員、臨時限流……重慶文博場館火爆“出圈”

字體:

  十月四日,位於北碚區的重慶自然博物館內,游客在恐龍館參觀。記者 李雨恒 攝\視覺重慶

  滿、滿、滿,國慶7天假期剛過半,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就只有10月7日還可以預約了。

  限流、限流、限流,國慶假期前三天,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連續三天發出限流公告。

  延時、分流、優化游線,國慶第三天,大足石刻的旅游人次創下歷史新高,僅寶頂山景區的單日游客就突破了兩萬人次。

  7天國慶假期,重慶的各大博物館、文物保護地等再次成為熱門旅游目的地。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越來越多的人走進文博場館?10月4日,記者就此隨機採訪了眾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同時,不少文博工作者也道出了自己對“文博熱”的思考。

  博物館正成為中華民族強大文化吸引力的見證者

  10月4日上午8點50分,三峽博物館還沒到開放時間,但是在門口等待入館的觀眾已經排起了長龍。

  來自山西的楊華軍帶着家人排在了隊伍最前方。“9月25日,我訂好了來重慶的機票。來到重慶後,全家人立馬決定7點起床,吃個早飯就出發。”眼看還有十分鐘就可以進館參觀,楊華軍滿是興奮。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家人在假期還起個大早,專門來博物館?

  楊華軍毫不猶豫地給出了答案:精品展覽。“我從新聞上看到,三峽博物館最近進行了開館以來的第一次換陳,新開放的展廳裏可以一口氣看到好幾件鎮館之寶。”楊華軍坦言,博物館推出的幾大精彩臨展是非來不可的主要理由。

  説到臨展,排在楊華軍身後的張洪立馬接過了話頭,“我們也是衝着臨展來的。”來自貴州的張洪掰着指頭數了起來,“三峽出土文物展、長江流域史前玉展、山西精品文物展,這些展覽要是錯過,就不知道以後還能不能看到了。”

  “人都要排到馬路上了,前些年幾乎沒見過這種場景。”面對只增不減的參觀人數,三峽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不禁感慨,過去較“冷門”的博物館,似乎“一夜火爆”了。

  如今的博物館為何會這麼熱?三峽博物館館長牟豐京説,博物館宛如一座跨越歷史長河的橋梁,一端深深扎根於古老的過去,另一端則穩穩地延伸到現代。

  “三峽博物館採用現代的展陳技術,讓古老的文物煥發出新的生機,讓每一個走進博物館的人,在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之旅、觸摸歷史脈搏的同時,感受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獨特魅力。這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現象,更是中華民族強大文化吸引力的有力見證。”他&&。

  中國年輕人的時尚生活方式:與古為新

  當天下午5點,往常已接近閉園時間的大足石刻寶頂山景區內,依然人流如織。眾多游客一會兒低頭看手機,一會兒抬頭在崖壁上尋找着什麼。

  他們究竟在找什麼?

  來自北京的張月林笑着回答:“黑神話悟空啊!我在找《黑神話:悟空》游戲裏那些場景對應的石刻。”話音剛落,他就一臉興奮地指着崖壁上的造像朝身邊的朋友大聲叫了起來,“看,這有一處,原來它叫西方凈土變啊。”

  見朋友們呼啦啦地圍上來,張月林連忙舉起了手機,“別急啊,等我先拍一張打卡朋友圈。”

  這樣的景象,在大足石刻寶頂山景區內比比皆是,年輕人成為這個國慶假期人數佔比最大的景區游客群。

  大足石刻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10月3日,大足石刻寶頂山景區的單日入園人數創歷史新高,超過兩萬人在當天走進寶頂山游覽。

  大足石刻研究院工作人員説,為了讓遠道而來的游客們擁有更好的游覽體驗,大足石刻不僅延長了參觀時間,還在大門外的廣場上舉辦各種各樣的文藝活動,引導游客邊玩邊等待入園。同時,還提前優化了游覽路線,讓游客們能夠快速地到達自己想要參觀的造像。

  面對突破歷史紀錄的參觀人數,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長蔣思維坦言,這和最近火爆的3A游戲大作《黑神話:悟空》有着很大關係。

  “這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幕:博物館是傳統的、厚重的,而年輕人是充滿青春活力的,當文物遇到年輕人,便被賦予了全新生命力。在年輕人多元的表達視角下,文物真的活了起來。中國老話講‘與古為新’,這大概便是了。”蔣思維説。

  免預約為博物館愛好者帶來更便捷游覽體驗

  10月4日的重慶自然博物館裏游客如織,廣播中不停滾動播報着各個展廳的實時參觀人數,引導着游客們前往人流量較少的展廳。而各種各樣的活動,也吸引着青少年觀眾們駐足停留參與,這是博物館行之有效的分流舉措之一。

  來自成都的李煜,一邊小心翼翼地用工具撬開眼前的蚌殼,一邊悄聲問身旁的小夥伴,“你的蚌殼裏有幾顆珍珠啊?”講&上,博物館工作人員正在普及河蚌誕生與演化的知識。

  在璧山大圓祥博物館,上午9點,館前停車場就一位難求。在檢票口,工作人員將入口分為美團、抖音兩個通道,方便游客朋友分流檢票,減少驗票時間。

  博物館門口充滿教化意義的二十四孝道上,有爸爸媽媽正帶着孩子辨認石雕上的畫面,講述鹿乳奉親、&&負米、嚙指痛心等一個個小故事,幫助孩子理解古人對“孝”的認識。

  這個國慶假期,是重慶各家博物館免預約開放後迎來的大考,如何在“考試”中拿到高分?重慶自然博物館館長高碧春給出了答案:“早在國慶假期到來之前,我們就進行觀展人流研判,在此基礎上採取了工作人員疏導、提前預告實時參觀人數、展廳人流控制等措施,現場情況良好。”提前研判、早做準備,讓重慶自然博物館答好了“免預約考卷”。

  “我們多次測算過,就算是在觀展高峰期實行緩入,觀眾等候入館的時間也不會超過10分鐘,而針對這10分鐘,我們也有自己的‘待客之道’。”高碧春説,目前,重慶自然博物館增設了專用座椅,為觀眾們營造舒適便利的博物館之行。

  “免預約為博物館愛好者帶來便捷游覽體驗。”高碧春説,與此同時,取消預約後,多元的游客構成、動態的客流變化,客觀上要求博物館在供給側持續發力,探索更精細的服務和管理舉措。

【糾錯】 【責任編輯:韓夢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