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坐車嗎?”10月4日清晨,解放碑大世界酒店門前,一輛輛出租車停靠在路邊排隊候客。重慶市“雷鋒的士”志願服務隊隊員陳大林擦拭着車窗、打掃車內衞生,不時抬頭熱情地招徠客人。
陳大林是渝中區重慶國泰出租汽車公司的“的哥”,曾獲得全國職工職業道德標兵、重慶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國慶假期,他放棄休息,堅守在崗位上,服務市民和游客出行。
是“的哥”,也是兼職導游
50齣頭的陳大林生長於江津,2000年前後,他從主城一家企業下崗後,當起了“的哥”。
在那個沒有導航的年代,跑出租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路認清。陳大林每晚收車後,就對照着城市地圖把不熟悉的地方標注出來,借助參照物捋清位置關係,不斷加深記憶。一段時間下來,重慶大街小巷、城市的主次幹道、地標景點,他都爛熟於心。這使他總能避開擁堵路段,接到更多乘客。
二十多年來,幾乎每個節假日陳大林都在崗,今年的國慶節也不例外。“現在許多客人習慣在網上叫車,一天60%的客單都來自線上。”説話間,陳大林手機上的打車軟體響起,他按照&&指示朝着洪崖洞方向駛去。
到了嘉濱路,陳大林剛停下車等待乘客,一輛私家車就駛了過來,車主搖下車窗詢問他白象街怎麼走。聽對方一口普通話,陳大林知道是外地游客,便打開導航軟體,耐心地給他指引駕駛路線。“我們重慶人指路只説上下左右,我怕他搞不懂,就開了導航給他看。”陳大林説。
國慶期間,陳大林還經常化身兼職導游,給外地乘客介紹重慶美食、景點,一些乘客會主動留下他的&&方式,有用車需要就會向他提前約車。“國慶游客多,業務量是平時的兩倍。”陳大林説。
平凡善舉傳遞人間溫情
車內車外擦乾凈,座椅座套鋪整齊……每天發車前,陳大林都要再三確認乘車環境的清潔美觀。國慶期間,他還專門給車窗貼上了國旗,用這種方式慶祝祖國母親的生日。
“陳叔叔,現在方便送我到高鐵站嗎?我想回趟涪陵。”“好嘞,我馬上就到。”
10月1日清晨,正在路上跑單的陳大林接到電話後,立刻調轉車頭,徑直向重慶郵電大學開去。
10多分鐘後,出租車緩緩停靠在重慶郵電大學門口。後視鏡裏,一位拄着雙拐的女孩拖着行李箱緩緩走來,陳大林立刻下車迎了上去。
女孩名叫阮鏡蓉,是重慶郵電大學的在讀研究生。因為腿腳先天殘疾,她需要拐杖支撐着行走。2018年,大一新生阮鏡蓉打車時偶然認識了陳大林。因為擔心她出行不便,陳大林便承諾當起了她的“專職司機”。
阮鏡蓉告訴記者,學校比較偏,平時不好打車,6年多來,多虧陳大林義務接送才解決了她出行難題,“平時只要我有外出需要,陳叔叔都會盡量騰出時間趕來接我,真的很感謝。”
出租車司機不僅為百姓提供出行方便,也是展示城市文明的窗口。這些年,陳大林撿過錢包、抓過小偷、護送過高考的學生……助人為樂的事舉不勝舉。
因為事跡突出,陳大先後榮獲重慶五一勞動獎章、全國職工職業道德標兵等榮譽稱號,他運營的出租車被選評為重慶市五星級“雷鋒的士”,這樣的出租車全市僅16&。2021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成為“重慶雷鋒的士紅岩先鋒隊”的一員。
見證城市發展變遷
每天,陳大林駕駛着小黃車穿梭在大街小巷,也見證着城市的發展變遷,“這幾年,不僅高樓多了,道路寬了,環境也越來越好了。”
如今,大大小小的公園遍佈城區,道路間喬木花卉錯落有致,每次開車經過就像踏入了一幅幅流動的畫卷,“尤其是治理後的兩江四岸,吸引了許多游客專程打車前往,在車上聽見外地游客讚美重慶,我也感到很自豪。”
20多年來,陳大林經歷了4次出租車換代,從最初的紅色奧拓,到羚羊,到鈴木天語,再到現在的這輛長安新能源電動車。“在動力續航方面,電動車克服了加汽出租車爬坡動力不足的弊端,而且能耗更低,成本也更低。”陳大林説,目前,長安在主城投放了多處出租車換電站,並對換電技術不斷升級,現在20秒就能更換電池板,1分鐘就能出發,對運營非常友好。
隨着時代的變遷,打車越來越方便,市民的乘坐體驗也越來越舒適。陳大林説,他很享受開出租車的日子,享受這份職業帶給他沉甸甸的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