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城市以人為本,更新一路向前。近年來,重慶市聚焦城市存量空間提質增效,努力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持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改善人居環境,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前不久,財政部與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宣布,2024年起,中央財政將支持部分城市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包括重慶等15個城市在列。重慶市住建委將聯合新華網將通過圖文、視頻、海報、數據圖解等多媒體形式,展播重慶城市更新優秀案例,見證城市向“新”生長。
新華網重慶9月30日電(劉磊)近日,重慶渝中區解放碑商圈後街一條古香古色的老街區——魯祖廟傳統風貌區,雖然才部分開放,但已經擁有了很高的人氣。
魯祖廟傳統風貌區始建於1911年,由大同路、民生路、石灰市街、民權路四條道路圍合而成,這裡曾是老重慶最繁華的街道之一,被譽為城市文化“活的記憶”,見證重慶的過去,也承載着重慶的未來。
2021年,作為重慶城市更新亮點工程之一的魯祖廟核心區品質提升工程啟動,這一過程盡最大可能保留老建築以前的樣子。例如,門窗顏色、木構件製作工藝、雕花雕刻工藝,均採用原有工藝修繕,最大限度使用原有材料和老木料,呈現原汁原味的獨特風貌。
經過3年的精心修繕,魯祖廟已經煥然一新。深入街區,咖啡、奶茶、品牌書店等店舖時尚新潮;鮮花銷售、農貿市場、糧油副食店等本地居民日常生活所需業態又充滿煙火氣。
魯祖廟及周邊,抗戰時期還是《新華日報》《經濟日報》《中國夜報》《中國午報》等媒體的編輯部所在地,堪稱當年的媒體中心。隨着魯祖廟改造完成與對外開放,這些歷史遺跡將重現。
重慶山環水繞、江峽相擁,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和優秀的人文精神積澱。近年來,重慶在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過程中,逐漸探索出一條具有重慶特色的歷史文化保護新路徑。
針對老城區功能不足、設施老舊等問題,重慶通過完善配套設施、融入歷史人文等城市更新舉措,讓更多的老小區、老廠房、老樓宇、老遺跡變成宜居地、打卡地、新興産業聚集地、歷史文脈傳承地,將老城“包袱”變為轉型優勢。

重慶渝中區解放碑商圈後街一條古香古色的老街區——魯祖廟傳統風貌區。新華網 彭博 攝

魯祖廟傳統風貌區始建於1911年,曾是老重慶最繁華的街道之一,被譽為城市文化“活的記憶”。新華網 彭博 攝

魯祖廟核心區在品質提升過程中,最大可能保留老建築以前的樣子。新華網 彭博 攝

深入煥然一新的魯祖廟傳統風貌區,咖啡、奶茶、品牌書店等店舖讓人目不暇接。新華網 劉磊 攝

老街區“逆生長”。新華網 劉磊 攝

除時尚新潮店舖外,魯祖廟傳統風貌區還有鮮花銷售、農貿市場、糧油副食店等充滿煙火氣的本地居民日常生活所需業態。新華網 劉磊 攝

市民游客在煥新歸來的魯祖廟拍照打卡。新華網 彭博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