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建設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 重慶加速培育汽車産業新生態-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4 09/29 08:29:50
來源:重慶日報

錨定建設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 重慶加速培育汽車産業新生態

字體:

  國內每賣出10輛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就有1輛是重慶造——這是重慶汽車産業的“小目標”。

  2022年公布的《重慶市建設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發展規劃(2022—2030年)》中,重慶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雛形,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銷量佔全國比重達到10%以上。

  重慶離這一目標越來越近。今年上半年,重慶以121.4萬輛汽車産量重返“中國汽車第一城”;1—8月,重慶新能源汽車産量達到52.5萬輛,同比增長151.4%,增速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重慶汽車産業為啥這樣“強”?在2024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産業生態大會召開之際,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整車“上量煥新”

  中高端車型佔比大幅提升

  近日,“全景智慧可變SUV”——長安啟源E07正式開啟全球預售。

  “後艙穹頂向前滑動+背門升降玻璃+電動平翻尾門”的首創組合設計,是這款新車的最大亮點,引發市場轟動。業界人士紛紛用“汽車新物種”形容其在産品功能上的重大創新。

  長安汽車從燃油車“老司機”進化為“新賽道”的“專業車手”,背後是針對新能源和智能化兩大發展方向提前布局、持續投入。

  2001年,長安汽車開始研發新能源汽車,進行技術儲備。2017年10月,公司向外界宣告新能源戰略——“香格里拉計劃”,又相繼推出智能化“北斗天樞”、全球化“海納百川”計劃,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

  長安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方面,他們與華為、寧德時代等頭部企業跨界聯合,打造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品牌阿維塔,探索智能汽車生産體系;另一方面,長安汽車持續開展自主技術創新,推出“新藍鯨動力”和金鐘罩電池,打造SDA數智&&等,並推出長安啟源、深藍、阿維塔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産品,快速在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

  今年1—8月,長安汽車實現銷量169.2萬輛,同比增長3.6%;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銷量39.3萬輛,同比增長53.8%;自主品牌海外銷量25.7萬輛,同比增長66.4%。

  另一家重慶車企賽力斯則選擇攜手華為,共同開展産品的功能定義、ID設計、軟硬體開發、品牌營銷等,最後利用華為線下渠道進行銷售,在全價值鏈上開展全方位合作。

  今年7月29日,賽力斯和華為共同推出的全新問界品牌第40萬輛車下線,用28個月刷新了國內新能源品牌第40萬輛新車最快下線紀錄,旗艦産品問界M9成為國內50萬元以上豪華車銷量冠軍,打破國際知名企業的壟斷。

  重慶各大車企也紛紛發力。例如,鑫源汽車深耕新能源城配物流領域,新能源商用物流車産銷量名列前茅,産品遠銷全球近50個國家;慶鈴與博世在氫動力領域展開闔作,氫燃料卡車奔馳在“成渝氫走廊”;上汽紅岩攜手友道智途共同打造5G+L4智能重卡,聯合入選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

  “我們錨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主攻方向,堅持政企協同發力,以創新鏈協同、産業鏈集聚,培育汽車産業新生態。”市經濟信息委負責人介紹,重慶將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納入“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中的3大主導産業之一,先後開展一系列專項行動計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導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

  推動規模增長的同時,更注重品質躍升。目前,重慶“重慶造”新能源汽車呈現出四個“更”:在中高端市場的佔有率更大、自主品牌影響力更強、自主創新的科技含量更高、産業生態更優。1—8月,“重慶造”汽車20萬元以上車型佔比達24.2%,較去年同期提高12.2個百分點。

  零部件補鏈強鏈

  實現全覆蓋集群式發展

  在整車企業帶動下,重慶汽車零部件産業也生機勃勃。

  9月13日,璧山區舉行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項目簽約入駐活動,成都豪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投資10億元,布局汽車同步器、行星機構總成、行星減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産品,投産後年産值將達10億元。

  同時,位於合川區的舜驅動力科技公司,最新一代驅動電機實現量産,這是國內首款實現完全自主研發並規模化生産的10層扁線油冷驅動電機。作為“動力心臟”,它能為新能源汽車提供強勁的驅動力並顯著提升續航里程,長安汽車等一線整車企業的最新車型都有它的“加持”。

  “生産訂單已經排到明年。”該公司總經理盧默聞&&,目前公司正在加快建設第二條數字化産線,全部投産後,年産能將達50萬套,産值突破10億元。

  在沙坪壩區,三大重量級項目——拓普新能源汽車輕量化底盤系統暨內飾隔音件系統生産基地、文燦新能源汽車輕量化零部件重慶生産基地、立中集團高性能鋁合金新材料項目正加緊建設。

  在兩江新區,文燦全球首&萬噸超級壓鑄機、信質電機定轉子總成、延鋒模塊工廠等項目建成投産,九洲電驅、興順源壓鑄、威巴克減震器、財鑫傑等項目加快建設;渝北區大明電子、中科智遠等項目投産,大洋電機、華緯科技、杭州光能等重點項目成功簽約……

  “充分發揮整車企業的引領作用,按照整零協同、軟硬結合、共建生態的思路,推動汽車零部件産業鏈條縱向垂直整合和橫向聚鏈成群,實現産業鏈整體向上向新。”市經信委負責人介紹,2023年以來,重慶&&專項行動方案和“渝西計劃”“渝賽計劃”,全面推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産業集群發展。

  一方面,重慶支持和推動整車企業壯大産銷規模,加大培育和採購力度,開放配套市場,與零部件企業加強技術合作,帶動本地零部件企業加快向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轉型升級。

  另一方面,重慶圍繞長安、賽力斯等整車企業和青山工業電機總成等鏈主企業,以整車找總成、總成找部件,聚焦補鏈強鏈做“招商文章”,推動汽車零部件企業持續向重慶集聚。

  1—8月,重慶汽車産業簽約項目214個,簽約金額1467億元。同時,重慶本地51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完成轉型升級,進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鏈,全市智能網聯新能源零部件企業總數達到540余家,其中汽車軟體與人工智能企業190余家。

  整車企業快速發展,産業基礎不斷夯實,重慶汽車産業集聚效應日益凸顯。市經信委負責人介紹,重慶目前已形成19家整車、1200家規模以上零部件企業的汽車産業體系,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3大系統、12個總成、56種部件實現全覆蓋和集群式發展,核心零部件本地配套能力顯著提升。

  産業生態升級重構

  推動“車路雲一體化”應用

  與傳統燃油車相比,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集成多種變革性技術,産業鏈條更長,産業生態更複雜。汽車産業發展不僅需要關注製造鏈條,還需要對整個産業生態進行全面重塑。

  目前,重慶正着力推動汽車産業從“鏈條型”線性發展向“生態型”體系發展升級,全面構建整零協同、軟硬結合、場景牽引、數字賦能、自主創新、品牌提升的汽車産業生態。

  其中,場景牽引是重慶撬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今年,重慶啟動便捷超充行動計劃,加快建設全域覆蓋、全國一流的便捷超充城市,同時加快完善“超充+快充+便充”充電生態,從“供給、需求、服務”三方面強化引導,構建充電便捷、智能高效的新能源汽車補能服務體系。

  根據計劃,2025年,全市將建成超充站2000座以上、超充樁4000個以上,覆蓋公共停車場、商業聚集區、高速公路服務區、旅游景區等眾多場景。

  作為山地城市,重慶路況較為複雜,適合開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測試。基於此,今年7月,工信部等五部門確定重慶為首批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之一,目前重慶正在加速推進試點工作,規劃到2026年,打造架構統一、規模應用、便捷高效的“車路雲一體化”標杆城市。

  迎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風口”,重慶汽車産業將持續迭代優化産業生態,加快推動品牌向上、産品向上、産業鏈向上,力爭到2027年,建成萬億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産業水平達到世界一流。

【糾錯】 【責任編輯:李海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