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周聞韜
近日,重慶市忠縣忠州街道中博社區一場“百腦議事會”現場人聲鼎沸,30多名居民與有關單位代表圍在一起,協商討論201路公交車行經路線問題。
經過近兩個小時的討論,201路公交車行經中博大道的路線方案得到各方認可,困擾居民的乘車難題即將得到化解。這是忠縣通過“百腦議事會”協商機制化解基層治理問題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忠縣針對社區治理中存在的居民參與議事協商意願不強、議題徵集機制缺失、議事協商程序不規範等難題,積極推廣“百腦議事會”模式。
“誰來議”?忠縣構建了“固定成員+靈活成員”的“百腦議事”成員組織架構模式。各村(社區)從黨組織代表、居委會代表、監委會代表、網格員、居民代表、駐社區代表(物業公司、企事業單位)、老黨員及老幹部代表等七類人員中優選議事協商固定成員併入庫;利益相關方代表則作為議事協商靈活成員,根據議題需要參加。通過每週定期邀請物業公司、居民、商戶、黨員等代表以及社區幹部共同開展議事協商,中博社區累計解決問題1000多件。
忠縣剛開始推行百腦議事機制時,一些社區反映,不知道該“議什麼”:有人認為社區不應該干涉居民“養犬自由”,建議開會討論修改《居民公約》;有商戶認為“門前三包”政策加重了負擔,請求開會商議後調整……
哪些問題可以議,哪些問題不能議?忠縣探索出“五可議五不議”原則,並建立了社區議事協商目錄庫,將符合要求的事項列入議事目錄,不符合的議題納入“不可議清單”。與此同時,按“探尋類”“商議類”“調解類”分門別類確定議事方式,按“大事大議、急事先議、小事快議”原則確定議事時間,進一步提升議事成效。
解決了“誰來議”“議什麼”的難題,如何鼓勵更多群眾開展協商議事又成了新的問題。
忠縣在線上線下兩端共同發力,不僅搭建了“社區+樓院”兩級議事平台,而且組織各村(社區)同步在居民微信群通過視頻、語音連線等方式進行“雲上説事”,做到不落一棟樓、不掉一戶人。“我人在外地,但同樣參與了社區拓展停車位的協商議事。”中博社區居民李大明説。
為確保協商議事收到實效,忠縣還構建了百腦議事協商評價機制,成立監督小組跟蹤落實辦理情況,並將監督結論納入村(社區)年度考核量化評價。
據忠縣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建立百腦協商議事機制,全縣常住居民議事協商參與覆蓋率提高至35%,居民滿意度提升至90%以上,矛盾糾紛事件明顯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