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女獅舞秀出“鏗鏘青春”-新華網
新華網 > 重慶 > 正文
2024 09/26 19:41:52
來源:新華社

百年女獅舞秀出“鏗鏘青春”

字體:

  一大早,在重慶潼南區花岩鎮的紅太陽鄉村大舞&,花岩女子獅舞隊在鑼鼓的配合下又開始了日常排練。逗獅、打滾、戲球……隊員們熟練的技藝引來不少人駐足觀看。

  “最近我們把排練時間提前到了早上7點半開始,還是能吸引這麼多人圍觀,説明已經有更多的人了解並喜歡上女子獅舞。”今年51歲的花岩女子獅舞隊隊長童秀琼説。

  花岩女子獅舞隊在街頭表演鬧新春。(受訪者供圖)

  童秀琼和夥伴們排練的獅舞,起源於清末光緒年間,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從地域上分它主要屬“北獅”,從種類上看則屬於“文獅”,表演者全部都是女性。表演以羅漢逗獅與二人舞獅為主,共需3人扮演。但其在模仿獅子動作的基礎上融入了女子日常生活中的梳頭、洗臉等動作,風格迥異於傳統獅舞高大威武的形象。

  花岩女子獅舞隊曾經備受當地群眾喜愛,經常被邀請去參加建築落成、開業慶典、生日滿月等演出。隨着名氣的增長,她們還走出潼南,被邀請到四川蓬溪等地演出,展現着中國獅舞文化中的女性力量。

  但進入21世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讓群眾的娛樂選擇更為多樣,這支女子獅舞隊受邀表演的機會也開始減少。“當時很多隊員放棄了獅舞,外出打工掙錢,隊伍瀕臨解散。” 童秀琼説,“15年前我加入獅舞隊時家裏非常反對,但我沒有妥協。”

  進入這支隊伍,童秀琼選擇了最辛苦的獅頭角色,舉獅頭不僅需要力量,長時間的表演對耐力更是一種考驗。早期訓練中,舉着獅頭表演打滾等動作,讓童秀琼每次練完都會經受不同程度的傷痛。

  童秀琼拿着獅頭告訴記者:“舉獅頭需要表演者有足夠的力量,大家的傳統觀念就是應該讓男性來表演,女子獅舞讓我感覺到男性能做到的,女性也能。”憑藉着堅毅不服輸的性格,童秀琼漸漸掌握了獅舞的精髓,有了固定的搭檔,活躍在當地大大小小的舞&上。

  花岩女子獅舞隊在舞&上表演。(受訪者供圖)

  2005年,花岩女子獅舞被潼南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14年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17年,當地把女子獅舞的傳承和發展列入政府工作報告……逢年過節,街頭巷尾再次出現了女子獅舞隊的身影,獅舞隊成員也擴展到近20人。

  潼南區文旅委相關負責人&&,未來將繼續支持女子獅舞傳承隊伍培育,建立專業人才業務研討、技術指導等機制,開設以女子獅舞為重點內容的培訓班和藝術專業,梯級培養專業後備人才,確保女子獅舞薪火相傳。

  “學獅舞可以培養人的精神意志和品德,我也開始讓自己的女兒、孫女學習這門技藝。希望將來能夠登上更大的舞&,讓更多的人了解並愛上獅舞,讓這項表演傳承下去。”童秀琼&&。(記者伍鯤鵬)

【糾錯】 【責任編輯:陶玉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