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9月25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李松
今年秋收時節,重慶産糧大區永川區的仙龍鎮、吉安鎮等地1000多畝水稻田逐步開鐮收割、顆粒歸倉。這些水稻一改過去“各回農家、各找市場”的分散售賣模式,而由重慶市永瀘強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統一組織,分批次進入重慶“大市場”。從9月中旬開始,首批400噸新米就會進入重慶新世紀百貨等大型商超開售。
“相比於零散售賣,永川大米進入商超,既能把銷售規模做起來,而且售價也更高。”永川當地負責這一銷售工作的重慶永瀘強村公司負責人周先進告訴記者,按照購銷協議,進入大型商超的大米每噸售價要比零散銷售價格高出100元左右。好米賣出好價錢,種糧農民得到了真實惠。
而談到為什麼願意從永川種糧基地規模採購大米,重慶新世紀百貨採銷總監楊毅介紹,永川區糧食生産標準化的産業鏈完整,規模化種植、收割、入倉、包裝、分發,讓稻米能夠源頭溯源、質量把控有保障。
“在糧食生産端,永川已建成高標準農田76.4萬畝,農田‘小並大’‘彎變直’,不再高低不平、零碎分散,以此為基礎實現良種、良法,農機、農藝的深度融合。”永川區農業農村委副主任謝斌説,産糧基地在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後,在種植環節實現了統一稻種、統一植保標準、統一收割等要求。
在糧食加工端,永川區通過統一規劃,在糧食生産大鎮配套建設規模化加工線、倉庫,實現了統一標識、統一包裝,也為打通産業鏈後端的銷售市場打下了基礎。
“過去消費者講求‘吃得飽’,現在更注重‘吃得健康’。摸準市場的新需求來種糧,更能讓糧食這個傳統産業提高附加值。”謝斌説。
如何讓好米闖出更大的市場,近幾年永川區也做了不少新的嘗試。這其中,永川當地成立了農助理(重慶)農業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在仙龍鎮試驗種植有機富硒米,經過認證後已達到有機標準,並成功推向了市場。
在農業專業技術人員的支持下,今年農助理公司又在吉安鎮、仙龍鎮試驗種植專門面向老年群體的富硒大米、面向兒童群體的富鋅大米等,這些稻米已經收割入倉,正在包裝準備分發到各個市場。“預計明年我們還將推出更多優質的功能性大米,滿足差異化的市場需求。”這家企業的負責人介紹。
此外,永川還在提升稻米品質、改善口感等方面做文章,通過推廣工廠化基質育秧、農藥減量增效防控、示範推廣水稻機插緩混側深施肥技術等,培育出了稻蝦米、鮮香米等10多個優質大米品牌,憑藉品質、品牌優勢,賣出了更好價錢,開拓了更廣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