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來,我市天氣氣候呈現氣溫顯著偏高、高溫日數顯著偏多、降水顯著偏少的特徵。
記者從重慶市應急管理局獲悉,截至9月20日,重慶氣溫超35℃天數達41天,全市大部地區出現中到重度氣象乾旱,局地達特旱(14個區縣重旱、3個區縣特旱),本次極端高溫乾旱已造成全市35個區縣受災。
施工人員鋪設新增水管。奉節縣應急管理局供圖
據介紹,全市旱情仍在持續發展,且預報後期降雨低於常年平均,“抗大旱、抗長旱”形勢十分嚴峻。
目前,全市已投入市級抗旱救災資金2000萬元,安排43個抗旱應急水源建設項目,解決6.2萬人、0.81萬頭大牲畜和0.86萬畝農田灌溉用水需求。
同時,應急部門組織救援隊伍、鄉鎮政府分片送水到點到戶,優先保障老、弱、病、殘、貧等特殊群體。全市日均出動抗旱應急隊伍5000餘人、送水約2000車次,送水1.2萬餘立方,解決因旱飲水困難群眾2萬餘人。
根據數據統計,截至9月20日,全市35℃以上高溫日數41天,較常年同期(15天)偏多26天,較去年同期(19天)偏多22天,為1961年以來最多。37℃以上高溫日數29天,較常年同期(8天)偏多21天,較去年同期(7天)偏多22天,為1961年以來最多。
降水方面,全市平均降水量48.7毫米,較常年同期(223.2毫米)和去年同期(208.7毫米)分別偏少78%、77%,為1961年以來最少。13個區縣降水量為當地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最少。8月以來共出現3輪高溫天氣過程(8月1—4日、6—9日、11日至今),目前仍在持續。
對此,重慶高度重視防汛抗旱工作,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分片區派出4個工作組赴重點區域指導抗旱,同時加強與氣象、水文等部門的會商研判,做好旱情信息統計報送,動態開展旱情排查,滾動研判旱情發展趨勢,切實保障旱情早防控、飲水問題早處置。
此外,水利、城市管理部門制定抗長旱保人畜供水方案,針對各片區5天、10天、15天后缺水情況,針對性提出保人畜飲水措施,每項措施落實責任單位。各區縣組織專題研判,根據當前本地蓄水總量、日消耗量,分階段研判未來5天、10天、15天、30天轄區縣城、場鎮、村社(寨子)是否出現缺水以及缺水人口數量。
下一步,針對高山、農村、煤礦採空區等易旱區域水源保障不足以抗極端高溫乾旱災害的問題,重慶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將立足“抗長旱、抗大旱”,持續每日排查研判、合理調水節水用水、強化應急供水保障、健全持續乾旱預案,統籌抗旱和防汛、統籌抗旱和鄉村振興,不斷提高抗旱能力。(記者 王旭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