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上游朝天門至涪陵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全面建成,三峽庫區4.5米深水航道由涪陵上延至重慶中心城區。受訪者供圖
9月19日,記者從長江航道局了解到,長江上游朝天門至涪陵河段(以下簡稱“朝涪段”)航道整治工程在重慶順利通過交工驗收,這標誌着該工程全面建成並投入試運行,三峽豪華游輪和5000噸級貨輪可以常年滿載到達重慶中心城區,進一步提升重慶長江上游航運中心的聚集輻射能力。
朝涪段航道上起重慶朝天門、下至涪陵,全長123公里,連接重慶果園港、龍頭港和寸灘郵輪港,是成渝地區物流東向、通江達海的大通道。
為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交通運輸部於2020年11月批准對該段航道實施整治,由長江航道局具體負責。該工程主要採用築壩、疏浚、清礁、護岸等措施,對河段內的廣陽壩、大箭灘、洛磧、王家灘等11處重點礙航灘段進行綜合整治,並同步實施4處生境營造和修復工程。
朝涪段工程處於三峽水庫變動回水區,施工環境複雜。工程建設期間,長江航道局組織開展了大水深、複雜水文條件水下施工質量控制關鍵技術研究,應用BIM、遠程視頻監控等技術構建“智慧工地”,實現對人、機、料等全要素、全覆蓋實時精細管控。
同時,廣泛應用開孔通道型壩體、植生型生態護坡、生態魚礁、環保清礁等環保型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積極推進疏浚土資源化利用和清礁棄渣生態利用,開展“淺灘-深槽”型魚類生境重建技術研究,利用清礁棄渣和人工魚礁成功營造魚類棲息地。
此外,該工程在傳統整治基礎上融入智能信號&、AIS虛擬航標站、水文多要素系統、RTK水尺等信息化內容,推進“建養一體化”,進一步提高了工程建成後的航道尺度利用率和航道維護效率,為後續相關工程建設提供了借鑒。
長江航道局介紹,該工程的建成將全面改善朝涪段航道條件,尤其是寸灘至涪陵段最低維護水深將從整治前的3.5米提升至4.5米。此外,工程還對“川江咽喉”王家灘等急險灘段進行了有效整治,5000噸級貨船在水庫消落期無需減載和拖輪協助過灘,改變了該灘段航道枯水期單向通航的現狀,實現全年雙向通航。
重慶市交通運輸委&&,朝涪段航道項目建成後將進一步完善沿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助推重慶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有利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