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區開展食品安全聯合集中檢查。(綦江區紀委監委供圖)
南岸區紀委監委在實地調研排水管網情況後,現場抓緊施工。(南岸區紀委監委供圖)
在江北區紀委監委的推動下,9月5日,“儲蓄金”集中兌付會在復盛鎮召開。(江北區紀委監委供圖)
社會救助“人情保”“關係保”、騙取套取社保基金、打着環保幌子搞“一刀切”、非法佔有幫扶資金……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腐敗”“不正之風”,如同蛀蟲般侵蝕着社會的肌體,損害着黨群幹群關係,更在無形中侵蝕着社會公平與正義的基石。
面對這一現狀,一場在全國範圍內,旨在根除群眾身邊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持續剷除“微腐敗”土壤和條件的集中整治行動拉開序幕。從基層服務窗口到學校醫院,從集體資金賬戶到鄉村道路,一場場針對“蠅貪蟻腐”等不正之風的精準阻擊戰全面打響。
下最大的功夫,求最好的效果。集中整治開展以來,重慶超常規、零容忍縱深推進集中整治不放鬆,在全市實施“4+1+X”專項整治,即“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規範廢棄食用油脂處理、醫療領域欺詐騙保”4個上下聯動整治項目和市紀委監委監督推動落實城市燃氣管道“帶病運行”專項治理項目,指導各區縣、有關市級部門因地制宜自選121個重點整治項目開展專項整治,推動整改問題5892個,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建立完善了一批制度機制。
光照之下,清風徐來,老百姓看到了一幅更加公平、公正、廉潔的社會畫卷。
一份等待了20多年的儲蓄金
家住江北區五寶鎮的魏良會一直有個心病——1992年她花200元錢買了一份“儲蓄金”,説等年滿55歲就可以連本帶利取出來。但幾十年過去了,如今58歲的她卻不知道該找誰兌付這份“儲蓄金”。破舊的儲蓄證一直被她壓在箱底,心裏的疙瘩卻怎麼都解不開。
轉機發生在今年7月。
江北區啟動十三屆區委第六輪巡察。巡察組在復盛鎮走訪時,有不少群眾不約而同地提到,自己曾經買過一份“儲蓄金”,但是多年來卻兌付無門。
這不是個案,涉及的群眾可能不少。初步判斷後,巡察組立即在復盛鎮進行了摸排,結果發現,僅復盛鎮涉及“儲蓄金”難以兌付的群眾就有120人。
結合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巡察組將該問題列入“巡察民生實事清單”,立即反饋給主責部門,持續推動問題解決。
主責部門接到巡察組反饋的問題後,第一時間向渝北區相關部門、中國人壽重慶渝北支公司、轄區內有關鎮街等多方了解情況。
原來,1991年,在原江北縣相關單位組織下,相關金融機構承辦了原江北縣“儲蓄金”業務辦理。1996年8月,渝北區相關單位鋻於儲蓄時間長,實際操作複雜等因素,將相關金融機構承接的“儲蓄金”轉為渝北區人保公司(現中國人壽渝北支公司)“儲蓄保險”。但這一變更很多群眾卻不知曉,於是便出現了“兌付無門”的情況。
找到了“門”,還得讓群眾“進得了門”。
針對群眾反映“由於儲蓄年限長,儲蓄證丟失的情況較為普遍”“大量身份佐證信息缺失”的問題,江北區相關單位提取所有紙質檔案,按照當前鎮街劃分,梳理出魚嘴、復盛、五寶、郭家沱等四個鎮街的儲蓄金人員&賬。
同時,為進一步核準人員,該單位將人員&賬下發至各相關鎮街開展實地摸排。最終統計出,參與儲蓄金業務的總人數為249人,涉及金額約80萬元,今年符合兌付條件的有102人。
在江北區紀委監委的推動下,9月5日,一場“儲蓄金”集中兌付會在復盛鎮召開。保險公司工作人員來到現場辦理相關手續,免去了群眾來回跑路的煩惱。
“我完全搞忘了還有這個錢,鎮上的幹部給我打電話才想起。”第一個完成兌付手續的市民童小平説起這筆“意外之財”滿是驚喜。當天,保險公司工作人員計算出童小平可以獲得2881元,這筆錢在下午匯入她的賬戶。
“錢雖不多,但卻是一件關係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這件事辦得好!”集中兌付會現場,群眾們紛紛點讚。
這是江北區在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中,緊盯群眾“急難愁盼”,突出“惠民有感”,深化“群眾點題、部門治理、紀委監督、社會評價”的“點題整治”工作機制的一個生動注腳。
數據説話>>>
在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中,江北區紀委監委查辦問題線索156件,立案76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5人次,推動解決了社保、醫療、教育等領域的民生問題173個。
一頓共同守護的安心餐
隨着夜幕降臨,綦江區通惠街道的“瀛火蟲”夜市逐漸熱鬧起來,燒烤、麻辣燙等美食琳瑯滿目,讓人垂涎欲滴,吸引了不少市民和高校學生前來品嘗。
“今天和朋友來夜市小聚,看到執法人員嚴格開展食品安全抽檢,尤其是重點檢查我們常吃的肉製品質量,大家吃得開心、更放心!”9月12日,正在“瀛火蟲”夜市吃夜宵的市民汪先生説道。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係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不容任何人動“歪心思”。為此,綦江區委、區政府將嚴打夏季夜市假劣肉製品專項整治行動作為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的重點工作全力推進,區紀委監委持續跟進監督,督促相關職能部門扛牢壓實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切實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夜市點燃城市活力,如何讓廣大市民買得安心、吃得放心?
為保障食品安全,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該區強化責任落實,成立專項檢查工作組,由區公安局牽頭制定《綦江區嚴打夏季夜市假劣肉製品專項整治行動工作方案》,聯合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區農業農村委等部門,建立完善溝通協作、信息共享、聯合執法、涉案物品處置等協作機制,定期調度,統籌推進。
“您好,我們正在開展食品安全聯合集中檢查,請您配合提供一些店里正在供應的肉製品用於檢測。”“夏季溫度高,容易導致食物變質,一定要確保食材在適當的溫度下保存。”“進貨時,要注意生産日期……”
檢查組成員深入夏季夜市攤位、校園周邊食品經營點、火鍋店、燒烤店、滷肉店、風味特産店等重點經營場所,對正在出售的肉製品進行現場抽樣,開展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查看經營者是否嚴格落實食品安全責任,是否存在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等。
不僅是夜市經營現場的檢查,專項檢查組還深入畜禽養殖、屠宰、無害化處理場所,肉及肉製品生産、加工、經營企業,重點查看商戶證照和從業人員健康證辦理、食品及原材料貯存、肉製品檢驗等制度落實情況。同時,充分發揮各鎮街、派出所、市場監管所等基層力量,加強鎮街肉製品流通區域檢查摸排力度,摸清底數,掌握線索,防治食品安全死角,嚴防銷售渠道不明、假劣肉類等食品流入市場、流入校園、流向餐桌。
在開展專項整治行動中,該區紀委監委立足“監督的再監督”職責定位,採取“日常跟蹤監督+重點環節專項檢查+反饋結果‘回頭看’”的全流程嵌入式監督保障機制,依規依紀依法對參與專項行動的單位及人員履行職責、秉公用權等情況進行監督,督促擰緊食品安全責任鏈條,以強有力監督切實維護民生利益。
綦江區通過破獲一批重點案件、關停一批違法經營主體、懲處一批違法犯罪分子、深挖一批非法屠宰加工窩點、通報一批違法違紀線索、查處一批腐敗和作風問題,嚴厲打擊肉類産品違法犯罪,健全肉類産品質量安全長效監管機制,保障肉類産品質量安全,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數據説話>>>
自今年4月開展肉類産品違法犯罪專項整治行動以來,該區共檢查肉類産品生産企業11家次,肉類産品小作坊9家次,肉類産品經營者103家次,餐飲服務經營者136家次,檢查中發現問題76個,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6份,開展行政指導、行政約談4次,抽檢肉類及其製品102批次,立案查處6件。
一份“改”出來的安全感
“只要下雨,污水就會從這裡冒出來,流得到處都是,完全沒得地方下腳。”“有次下大雨,泥水直接衝到我家裏來了,清潔都搞了很久!”以前一到雨季,南岸區雞冠石鎮石龍村的村民就看著滿地污水發愁,遇到暴雨更是提心吊膽,擔心滑坡垮塌。
今年4月,十三屆南岸區委第五輪巡察啟動,第三巡察組對雞冠石鎮及下屬村(社區)黨組織開展巡察。區委巡察組在入戶走訪時,發現石龍村部分區域存在排水溝渠堵塞、山水散排、雨污混流等問題,影響村民出行,存在安全隱患,老百姓對此反映強烈。
服務民生“巡”,順應民意“改”。區委巡察組經過分析研判後,隨即按程序啟動“立行立改”程序,並通報區紀委監委相關紀檢監察室跟進監督。該區紀委監委結合正在開展的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堅持紀巡聯動,實地查看情況,協調解決問題。
原來,石龍村大部分房屋修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普遍存在年久失修問題,原有排水管網設計不夠合理,雨污混流現象較為嚴重。部分區域如大屋基社原有的排水溝渠堵塞,有的邊坡無排水渠;老泥塆社附近房屋上方山坡拆除建築廢渣和泥土堆砌,下雨時山水散排,影響村民出行。
找到問題癥結後,該區紀委監委立即督促雞冠石鎮、區城建集團等相關部門對村裏的排水管網系統進行現場踏勘、逐一排查。相關主責部門在全面摸底的基礎上,制定疏通排水溝、增加排水設施的整改方案。
經過4個月的努力,8月底石龍村污水管網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本次改造工程累計疏通排水溝渠500余米,新建排水溝渠1000余米、暗埋排水管網100米,切實解決了雨水散排問題。除此之外,新鋪設污水管網300余米,新建化糞池2座,對雨水污水進行分流,徹底解決了雨污混排問題。污水管網改造進一步改善了石龍村生態及人居環境,受惠農戶達470余戶、1000餘人。
“管網改造,給我們解決了大問題,再也不用擔心家門口積水、氣味難聞的問題了。”石龍村的村民作為污水管網改造的直接受益者,嘗到了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的“甜頭”,逢人便誇,難掩高興之情。
按照“發現一個問題,解決一類問題”的思路,該區紀委監委督促相關主責部門完善《南岸區工程建設項目防洪風險源頭管控工作方案》,以點帶面在全區開展地質災害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已排查高切坡及地質災害高易發區域20余次、道路沿線31條,針對發現的問題,督促責任單位落實防護措施,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數據説話>>>
今年4月以來,南岸區紀委監委通過從信訪舉報中“摸”、審計和巡察報告中“找”、網絡輿情中“搜”、碼上舉報中“挖”等方式,全面梳理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逐一提出處置意見,形成建賬對賬督賬銷賬閉環,推動解決村民用水難、危房改造、雨污混排、群眾出行難等一批涉及面廣、群眾感知強的民生實事200余件,切實增強了群眾幸福感、獲得感,讓人民群眾感受到集中整治帶來的新變化。